APP下载

粥道

2015-05-30孟祥海

今日文摘 2015年6期
关键词:食粥五谷肠胃

孟祥海

粥的种类繁多,做法多样,但最终达到的境界,则是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中说的:“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其实,粥并不单单是一种充饥的食品,更多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粥中有道。

粥能养生。中医认为,粥有助于消化、增加食欲、调节肠胃,又可防止便秘、感冒、喉咙干涩等。粥是五谷对人类的恩赐,它把谷物的香都杂揉进去,可品,可啜,不劳皓齿,不费唇舌,不伤脾胃,被誉为“天下第一补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陆游更是对食粥推崇备至,他曾写道:“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些都极尽粥对养生之妙处。

粥可为文。以“粥”为文者,难以数计。如大文豪苏东坡食粥后,写下“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的诗句。清代曹雪芹是一位食粥大家,《红楼梦》的不少章节都有对粥的描写,其晚年“举家食粥”,呕心沥血,终成不朽名著。自民国以降文人学者吃粥、写粥者更是不乏其人,如民国文人兼美食家梁实秋就专门以《粥》为题写文章,甚至提出了“腊八粥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的观点。

粥中有人生。粥品即人品,煲粥如处世。有人说,人不到四十岁,是熬不好一锅粥的,大概是言总是心太急了。早年祖母教导我,煲粥需不急不缓,火到自然成;做事要不骄不躁,方能水到渠成。这熬粥的过程,像极了人生,在反反复复的煎熬中,方提炼成一碗精华;而喝粥的过程,则是一种生命的返璞归真:那是朴素与简食的缩影。

中国传统的饮食总蕴含着文化的筋骨,恰如这一锅粥,内敛的表面永远藏着深情,总会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尽下心中五谷,方能熬出人生百味。

(夏俊生荐自《潮州日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

猜你喜欢

食粥五谷肠胃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调理肠胃,自灸也有效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趣说古人食粥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古人食粥养生
冬来且食粥
晨起别忘喝杯温水
五谷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