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初中版画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邱明祥
摘 要: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通过合作,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从做中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而版画教学由于自身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建构主义融入初中版画教学的可能性方面更加符合要求。在版画教学中合理运用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融入初中版画教学,应当积极发挥版画教学本体的优势,有选择地创设情景,突破传统版画的传统模式,提高学生多元智能能力的运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初中版画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源泉,皮亚杰认为建构主义的个体认知是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是实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关键。笔者分析建构主义在学习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的影响如下: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协商活动的过程,提出学生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从做中学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重视教學情境的建构以及主体的活动与交往,强调教学的理解性,即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形成的理解。建构主义教学是通过活动实施课程内容,活动始终是课堂的整个环节之重;在活动中让学生领会、体验和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等。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分组讨论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建构主义的师生观强调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
二、 初中版画教学模式的探索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版画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版画灵活的构图、简洁大方的用色与中小学生的美感特点极为契合。版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及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当下的版画教学很多教师也注意到学生体验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大多数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没有实实在在地从学生的创作想法出发,教学套路还是一成不变,课程缺乏趣味性和学生真实的表达性。建构主义理念是让学生在教师情景模式教学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知识网络的主动建构者。版画教学由于自身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在建构主义融入初中版画教学的可行性方面更加的符合要求。所以,美术课程新的改革是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强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索学习和延伸学习。
三、抛锚式教学在版画教学中
对学生现实生活教育的影响
抛锚式教学是指基于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下的教学,汤姆·安德森在《为生活而艺术》中提到了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生活经验知识的教学,为生活而艺术就是在真实生活中建构美术教学模式,教与学的策略是以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为重点来表达自我和社会。而抛锚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主要也是由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所决定的。抛锚式教学更多的是在真实情景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步骤,学习者只有亲自体验才会有感悟,所以抛锚式教学的特点就是情境性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和实例教学。这也符合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艺术即体验”的理念。
以生活教育的初中版画教学就是提倡合作学习,在版画教学传授技术教学环节进行分组合作的学习,在生活中寻找主题,以小组做研究笔记,派小组代表分享主题,老师主要用适合每组的知识概括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入以及学生新旧知识的建构。版画的作业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合作学习要贯穿版画教学中的整个课堂,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接受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起到了连接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都发挥作用。在初中版画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搭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设计好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程序。合作学习能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
如以《家》为主题的版画课,关注身边的乞讨者,反思《家》的含义以及如何创造《家》的版画作品,版画作品不限表现形式,只要和印刷有关。老师通过考察和解释艺术家克瑞兹托夫·沃迪克佐克的艺术作品《无家可归的车子》,带领学生讨论艺术中的社会行动主义《无家可归的车子》;教师开始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并询问他们的反应鼓励学生讨论这种车子可能的功用目的(教师运用美术史知识);告诉学生车子的功能之后,进一步鼓励学生讨论,尤其是其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运用美术批评,自然地引出主题)。讨论的问题:你认为“无家可归的车子”对无家可归者来说具有哪些使用的特点?你觉得有哪些特点不是非常有用?为什么?审美特征是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这件作品或任何作品必须具有审美特征才能被称为艺术?分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可以到社区亲自了解,用速写的方式在研究笔记中绘出草图。成绩评估:可以以研究的彻底性、思考的质量、视觉化、研究笔记的深度为标准;以学生们在小组中的讨论,还有对最后作品的参与和合作为标准。从学生的笔记和其他研究中,从社区反馈及最后作品的美学和技术质量来看,运用标准和证据,用其他视觉作品来支持个人的论点:1.作品最后想要达到什么意图?达到了吗?2.从社会和环境问题中学到了什么?3.在做这个单元时,从自身学到什么?关注身边与学生最密切的事,开发合作的意识,建构为生活而艺术的知识,创造出版画作品,作品可以是:小装置作品、综合材料、版画绘制的拼贴;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呈现方式。
四、随机进入教学在版画教学中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影响
随机进入教学是从看待问题的角度出发,对事物的看待方式不同决定了产生的结论的不统一。在以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的版画教学中运用随机进入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待同一教学内容,教师提倡学生看问题应该更加多元化,这包括看问题的方式、从问题间的环境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去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放开创作思路和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去解决问题。在随机进入教学中对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有积极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种不同的智能,这些智能分别与人脑特定的区域有关,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版畫教学中一个课程的环节可能是集中智能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多元智能也具有差异性。在初中版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的发展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指导,使优势智能和其他智能相互合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对人类文化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在版画欣赏课教学中,运用随机进入教学,欣赏导入:拿出两张中国版画名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直观感受版画作品,并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如欣赏赵宗藻的《鲁迅像》和毕加索的《戴帽女像》。比较一下,这两幅版画作品效果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讲授新课,认识单色版画,出示一张芮法彬的单色木刻版画作品《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单色版画具有怎样的美感?”(加大信息量,问题进一步深入,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大面积的黑色块中用点的排列和概括的线条表现出柔韧、厚重,具有光影感的荷叶、莲蓬。小面积的留白处,用以白托黑的方式,刻制出形体与荷叶对比反差很大的小鱼。(学会概括和提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小组讨论,派代表总结(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小结:单色版画是仅用一种颜色印制的版画。简洁、明快,对比强烈。制作过程:剪刻-制版-涂色-拓印-完成效果(通过一系列的版画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运动智能、节奏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随机教学能在把握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给予其自由,获得深层次的效果。
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融入初中版画教学的反思
(一)积极发挥版画教学本体的优势,有选择地创设情景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在初中版画教学中创设情景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式,一个行之有效的情景是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同时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环境创设;往往学生对版画的好奇心是比较大的,教师在建构认知图式环节创设情景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于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突破传统版画传授模式,提高学生多元智能能力的运用
所谓的传统版画教学模式就是在版画教学中只注重传授传统技法和固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单一的教学方法灌输给学生知识,严重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因此,当下的初中版画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结合因材施教、从做中学和学生自主合作的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促进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 [美]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M].马菁汝,刘楠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4] 吴霜.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建设的启示[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5] 王群英.建构主义美术教学模式下的欣赏课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邱明祥,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