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承载网稳定性提升技术研究

2015-05-30邱明宋淑惠

中国新通信 2015年6期
关键词:稳定性

邱明 宋淑惠

【摘要】 IP承载网是一项新型的可以同时支持企业互联、数据、视频、语音等多种业务的承载平台。IP承载网主要服务于高要求、高价值的电信业务,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提升技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IP承载网稳定性。本文分析了IP承载网,阐述了IP承载网稳定性提升技术。

【关键词】 IP承载网 稳定性 提升技术

IP承载网支持的业务系统多具有半封闭或者封闭的特性,并且这些业务系统对于IP承载网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服务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结合IP承载网的技术基础,做好IP承载网稳定性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IP承载网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IP承载网概述

IP承载网是一种基于TCP-IP第三层交换模型的新技术,其中包含VPN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技术,面向多样化的业务系统,可同时支持数据、视频、语音等多业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IP承载网逐渐发展为全国性IP网络,重点面向运营商的大客户和自身业务系统。IP承载网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可运营能力,对业务系统提供安全稳定性保证和较高的服务质量,实现统一的管理和网络调度[1]。IP承载网运行坚持成熟性、技术先进性原则,在IP承载网中应用DiffServ技术和带宽规划确保稳定性和服务质量,应用快速IGP和MPLS TEFRR提高安全性,应用边界控制技术和MPLS VPN实现业务系统隔离。

二、IP承载网稳定性提升技术

1、优化IP承载网组网。IP承载网的业务系统快速增长对承载网容量和网络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P承载网建设应确保层次化的网络,并且实现网络结构的扁平化,通过最短的路由路径,提高IP承载网的运行效率。优化IP承载网组网的关键在于提高设备节点可靠性,网络设备是组成IP承载网网络结构的基本节点,其稳定性是整个IP承载网稳定性的基础。IP承载网的关键设备包括制冷系统、电源、交换单元、主控单元等,保障IP承载网的稳定性。同时,改善IP承载网线路卡和接口的快速导管和故障感知性能,传统Ethernet接口没有采用故障检测技术,其承载的业务系统对时延感知能力较低,接口故障探测时间较长,达不到VoIP实时电信业务的运行要求,因此IP承载网应积极引进OAM、BFD等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和线路卡的控制联动,使链路或者接口故障的感知时延小于50ms[2]。

2、提升IP承载网链路稳定性。IP承载网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组成,在各层采用分段稳定性策略,如在IP承载网的接入层采用分担接入策略,将CE设备、媒体网关等业务设备双归接入PE设备上,并且启用RSTP、VRRP等辅助技术,实现IP承载网的快速保护倒换。如果IP承载网实际运行条件有限,难以同时冗余接入两台PE设备,可将重要业务设备接入同一个PE设备的两个接口板上。在核心层和汇聚层采用双节点冗余备份策略,当IP承载网某节点出现运行故障时,网络中的备份节点可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转发。同时,IP承载网链路自身也应用冗余策略,采用接口绑定技术,减少网络链路拥塞,增加接口带宽,提供接口相互备份的捆绑组保护功能。IP承载网核心层的链路连接,可通过POS接口实现Full Mesh连接,POS接口可实现SDH的快速故障检测,Fell Mesh连接可确保IP承载网单链路故障网络跳数小于一跳,并且这种链路连接,可避免核心层流量向接入层或者汇聚层迂回,防止巨大的流量对IP承载网的 接入层和汇聚层产生冲击,从而影响IP承载网的畅通运行。

3、积极应用波分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P承载网的业务系统不断增多,传统的传输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网络需求,為了提升IP承载网稳定性,可积极应用波分技术,利用单模光纤的低损耗、高带宽的特性,以多个波长作为载波,在光纤内可同时传输各载波信道。密集波分技术和单信道系统相比,极大提高了IP承载网的通信容量,具有性能可靠、扩容简单等优点,光纤带宽利用率较高。由于IP承载网具有特殊性,波分技术在IP承载网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对传输故障的快速检测、快速收敛来提升IP承载网稳定性。当IP承载网传输系统发生故障、倒换时,POS接口仍然可接收光信号,如果IP承载网没有进行特殊设置,需协议层面超时、等待链路结束后才能检测DOWN。通过设置POS接口告警,IP承载网路由器感知接口告警,快速判断SDH传输过程出现某个问题,及时关闭POS接口,加快收敛时间[3]。通过应用波分技术,可将IP承载网POS接口等待时间设置为100ms,确保其可在50ms内成功倒换,避免IP倒换和传输倒换的多重震荡,有效提高IP承载网可靠性。

三、结束语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IP承载网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承载平台,展示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为当前很多实时性的多媒体业务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提升技术,全面提高IP承载网稳定性,推动IP承载网更广泛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陈凯. IP承载网提升稳定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2]张鸾. 多业务融合IP承载网发展及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李皓. IP承载网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稳定性
提高热轧窄带钢Q355B性能稳定性实践
二维Mindlin-Timoshenko板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性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基于Razumikhin-Type理论的中立型随机切换非线性系统的P阶矩稳定性与几乎必然稳定性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熄风通脑胶囊稳定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