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对接模式下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分析

2015-05-30徐烨彬高媛仲雅楠公婷婷于汶雪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就业能力

徐烨彬 高媛 仲雅楠 公婷婷 于汶雪

摘 要: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调查为基础,从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需求、路径探析等三个方面全面研究分析,以校、院为桥梁,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赢模式。提升文科生就业的对策是: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学生要找准自我定位。

关键词:校企对接;企业需求;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99-02

就业是国家政治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是民生之本。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27万,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并且我国还迎来中国近三十年来最大一次“海归归国潮”,使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但根据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文科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率远低于理科专业的毕业学生,且大部分文科专业对应的岗位对专业门槛要求较低,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对此展开问卷调查,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模式。

一、问卷调研情况

(一)调查对象

通过大型招聘会、网上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本调查组共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地区企业发放6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31%。被抽取的企业情况如下。

1.受调查企业性质情况

2.受调查企业所属行业情况

3.受调查企业2014年本科生人才需求情況

在受调查企业中,2014年需求人才总计476人,其中需求本科生人数为260人,占总需求人数的54.62%;56.67%的企业当前最缺少本科生;企业对毕业生需求较多的前三个专业依次是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类。

(二)调查问卷与统计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调查内容共涉及3大项38小项,运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与处理。

二、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分析

(一)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1.企业对本科生需求量大但难以满足

根据调查显示,所选60家企业2014年企业需求人才数量为476人,其中本科生需求量为260人,占总需求量的54.62%。但是,企业通过校园招聘、大型招聘会、网络招聘等形式招聘的本科生往往难以满足企业需要。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最多的专业分别是管理类(占本科生需求人数的22.20%,下面三项直接注明百分比)、经济类(20.69%)、人文类(13.66%)和土木建筑类(12.6%)。

在本科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却难以满足需求,某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技能供求矛盾直接导致求职人数多而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

2.毕业生就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要

企业对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看法排在前五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吃苦耐劳能力较差、不愿从基层做起且缺乏主动性、心浮气躁、要求过高和对自身素质认识不够。

在现阶段高校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缺乏,文科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文科生就业能力提升是需要大量实习实践的。因学校实践教学与文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和学校利益及考核挂钩,对高校及学生本人形不成硬约束,且实践教学费时费力,投入大,见效不明显,所以学校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因缺乏实习实践,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文科生的能力普遍偏低。

3.企业对本科生更侧重于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招聘人才时,企业最关注的四个方面分别为吃苦耐劳精神、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学历;而应聘人员在面试时没有成功的原因依次为实际操作能力差(占83.61%)、工作不积极(占53.78%)、团队协作能力差(占51.05%)。

在相同条件下,企业会优先聘用有工作经验、有学生干部经历、专业对口的应聘者;而对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四六级证书,企业认为这些材料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相关性在40%-59%之间,认为两者有一定相关,但只能作为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如此。

关于在校考取各类证书的调查中,企业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盲目考取的各类等级证书并不能直接体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该技能,且市场经济体制下难免存在一些违法机构出售一些假证件,企业面试人员一般很难辨伪。学生认真学习后取得各类证书,由于长时间脱离实践,也很难真正掌握技能,进入到正式岗位上还需要长时间探索实践后才能掌握,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亏损。受调查的86.7%的企业认为证书数量不重要,工作能力最重要,另外有10%的企业认为证书多,说明定位不明确。

4.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技能偏离

企业对学校对本科生的通识课、专业课教育一致认可,68.33%的企业认为本科生对社会不了解、能力不足、对企业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导致他们求职困难的主要因素。结合以上三点问题,学生在校学习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是导致本科生就业难、企业难招人的直接原因。

(二)文科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向性探索分析

1.文科生就业能力提升应与企业需求技能相适应

文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素质型”的“软实力”,而理工科大学生主要体现为“技术型”的“硬实力”。文科生自身就业能力建设缺失,与市场需求不适应。市场需要的是在思想、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够独立探索创新,并且可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但是,当前以女生为主的文科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普遍对自身就业能力建设缺乏动力,没有紧迫感。存在诸多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明确,其次分别为合作和诚信意识差,基本技能较弱,专业技能单一,求职技能缺乏等。所以,文科生就业能力提升更要与企业需求技能相适应。

2.校企合作架起文科生就业桥梁

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育人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教育的实用性,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了本科生的就业能力。文科生通过学校的通识课及专业课的教育学习,获得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加上进入企业中有针对性地专项实践,能够大大突破文科生本身专业学习偏理论化的“本本学习”,真正将“素质型”的“软实力”提升到实用的综合就业能力。

3.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校企合作无论是对高校、企业、本科生而言都是有利的,然而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受调查企业中除1家企业放弃问卷外,仅有20%的企业与高校有合作关系,40%的企业与高校无合作关系但是有其他方面的联系,如定向招聘、专业实习等等,另外有36.7%的企业与高校既无合作又无联系。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是没有配套法律保障、“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难以撼动、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与企业高需求冲突、学分校企双向认定有障碍等等都是制约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应该从校、企、学生三方共同利益出发,政府介入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在保障三方利益的同时力求最大化。

三、提升文科生就业能力对策

(一)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岗位大众性加强,文科生的就业压力加大。因而由国家干预,实施政策调节,缓解就业形势是必然趋势。政府要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地区差距,鼓励应届文科生到特殊地区、特殊岗位就业。比如完善户籍制度,便于人才的流通,提高收入福利待遇等。另外,要建立培训机制。国家应给在就业中处于劣势或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文科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拓宽文科生的知识面,从而保障文科生顺利上岗,缓解就业压力。

(二)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发挥桥梁作用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实践。企业认为,高校在现有教育教学模式上应该改革,教学内容要结合就业市场和就业政策,教学只有结合企业需求才能发掘学生的才能。此外,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团队合作、沟通、心理素质等能力,同时邀请企业进入学校、进入课堂,為学生讲授企业用人标准、礼仪、企业管理等实用性技能知识,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实际操作。大部分管理型、技术型、服务型的企业希望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多合作多探索。

(三)文科生要找准自我定位,努力适应社会

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摆脱“大小姐”“大少爷”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加强社会实践,要能吃苦、敢拼搏、勤思考、多创新、多奉献,做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企业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素质能力的建议是努力学好学精理论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如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注重仪表同时提高修养、参加多人合作的学校活动;企业对文科生求职的建议是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念,摆正求职心态,做好充分求职前准备,以健康的身心、饱满的精神面貌、丰富的专业技能充满斗志地踏进职场,走向自己满意的岗位。

参考文献:

[1]莫利拉,姚邦松,曹晖.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营造大学生就业环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

[2]马鑫民,朱现磊.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错位问题探析[J].职业指导,2012,108(36).

[3]黄士华.社会实践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4]刘芳.新媒体环境下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人民论坛,2014(1).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新常态经济下外贸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