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5-05-30张勃
张勃
【摘要】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语言、文字、思想、审美和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近年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本文基于此以初中的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探討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渗透 问题 途径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出现了普遍缺失的现象。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2]。所以我们应当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语文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教学本身就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的重要责任,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说,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容乐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老师的教学活动缺乏情感的熏陶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情感上的认同和归属,这样才能有效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初中语文老师只是将古文的翻译技巧和相关的词语释义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以此来应付最终的考试,鲜有教师能够注意通过古文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很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古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利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理解与赏析
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古文和诗词等为载体的,但是在古文和诗词等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忙于应付背诵和考试,借助于大量的参考书籍对古文和诗词进行简单的理解,在这种不假思索的简单接受过程中,缺少了对古文和诗词等的品读和理解,更谈不上赏析和创造,因此古文和诗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就难以在学生之间得以传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理解与赏析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一大障碍。
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结起来,其主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一般情况下,语文的教材都是经过很多专家的深入研究和精心挑选以后编制而成的,因此其中的文章和诗词等都是世代相传的绝美华章,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深厚的,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宝贵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教材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把教学的重点工作从翻译和背诵等方面转移到文化理念和思想情感的教育上,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情感。举例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木兰诗》,可以从中挖掘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理念,《核舟记》一文则可以挖掘出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营造语文课堂的良好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下逐渐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与归属,自觉地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3]。举例来说,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其朴实清丽的文风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产生深深的共鸣,在这篇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李白的《古风》、《采莲曲》以及杨万里的《莲花》等相关的诗词紧密联系起来,然后再配以一定的古典乐曲,这样就能营造一种优美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爱莲说》以及相关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3、促进学生课下对经典古文和诗词的赏析
学生的课下学生活动是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这个途径往往容易被忽略,为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学生在课下对经典古文和诗词进行赏析,为此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背诵或者赏析自己最喜爱的古文和诗词,这样就能督促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的古文和诗词进行搜集、理解和赏析,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如果这个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传统文化的渗透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寒暑假等假期安排学生精读一到两部的经典名著,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不出现时间上的断层,这样就能使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深入和持久。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然而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容乐观,存在着老师的教学活动缺乏情感的熏陶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理解与赏析等问题,为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造语文课堂的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课下对经典古文和诗词的赏析,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凌.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1:59-60.
[2]刘晓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04:49-50.
[3]董晓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