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功”的标准是啥
2015-05-30赵忠心
赵忠心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成功。只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得好好想想。因为“成功的标准”是个导向,引导着家庭教育和孩子努力发展的方向。
美国著名摇滚歌手鲍勃·迪伦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起来晚上睡下,中间又在干他想干的事,而且不愁衣食。那么,他就是成功了。”
这是他的标准,我认为是挺不错的标准。“干他想干的事”,就是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早晨起来晚上睡下”,能够过上有规律的平静生活;“不愁衣食”,就是能够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多滋润,多亲切!
而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标准不是这样的。
武汉市某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长白发,今年上初中14岁了,已经白发苍苍。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上学,放学后要补课,回家后继续写作业,直到晚上11点才能上床。周六继续补课,周日还得参加“培优班”。就连上厕所、吃早饭都不能闲着,得背诵英语单词。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家长着急上火求成功,要求孩子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一路领先,力压群雄。
鲍勃·迪伦关于人生成功的标准衡量的是个人感受,自个儿跟自个儿比。而咱们这位家长认为成功的标准不在自己手里,得跟别人比,比先后、好坏、高低。只有比别人“出道”早,混得好,分数高,学历高,出类拔萃,出人头地,才算是成功了。
泱泱中华,十多亿人,遥遥领先,出类拔萃的能有几人呢?用这个标准衡量,十多亿人全都是“失败者”。
如果失败就失败了那还好,可是,很多家长又补上了一句:“孩子,你可要奋发进取啊!你要知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我不赞成这样“激励”孩子。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个成语说的是双方争夺统治权,成功的便称“帝王”,失败的则被称为“寇贼”。意思是“帝王”与“寇贼”仅凭成败来认定。这跟咱孩子有啥关系?
用“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来说竞争,根本与现实不符。活生生的现实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非王非寇”的地位上平静地劳动、体面地生活,绝非都是被追杀的四处逃窜的“寇贼”。用这个成语激励孩子奋发进取,驴唇对不上马嘴啊。
再者,孩子受此鼓励,达到了家长所期待的成功,成王了,举家同庆,但你没法担保孩子一定成王,而且绝对没法保证一辈子成王,那时候怎么办?孩子能受得了这种打击?
成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作为家长,在给孩子传递“成功的标准”时,要慎之又慎,不可人云亦云,糊里糊涂地随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