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从尊重他的性格开始
2015-05-30李雨潭
李雨潭
女儿对小石头小树枝小蚂蚁小鸽子的兴趣,远远高出对人的兴趣。一岁半到一岁八个月期间,看到小区里的印度娃娃,她哇哇大哭,搞得我见到呵呵讪笑的印度妈妈尴尬不已。长大一点,还是不太愿意叫人,无论是对于和颜悦色的日本奶奶,还是试图和她交好的中国娃娃,一律不理不睬。心情好的时候倒也可以和对方说上一句话,这句话是“撒有那拉” 。
有一次一位奶奶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小圆脸蛋,待人家转身之后,她立马皱着眉头,一个劲儿用手背擦脸,还忍不住跺脚,恨不能将那张娇嫩的皮扒下来除之而后快。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闷闷地说:“珩珩不喜欢。”再追问,“是不是觉得没经珩珩允许,直接摸脸,让珩珩觉得很不尊重?” “嗯,不尊重。”她又摇头,“珩珩怕。”
归根到底,“不被尊重”还是妈妈的理解,她所说的“不尊重”,也许只是一种对全新词汇的模仿而已。我想我也只能把话说到这样的程度,“珩珩见到不认识的人有一点害怕,害怕是正常的,妈妈小时候也这样,后来慢慢就好了。那个奶奶因为喜欢珩珩,就摸了珩珩,要是以后她提前征求下珩珩的意见就好了,对不对?”
我觉得自己说得还是有点多,后来遇到类似情况,我就闭嘴了,让她自己去学习如何同外界共处。我不强迫她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也不强迫她和小朋友一起玩,虽然看到她孤零零的小身影我还是很担心,病急乱投医甚至去查她的星盘,发现她有一些宫位显示,这确实是一个喜欢从独处中寻找乐趣,而不是在人际交往中寻找答案的小孩……天呢,这是她的天性。可我又不能违逆,不能去尝试把她改良成一个和我一样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但我的成长经验告诉我,擅长社交对于一个人的安身立命,是多么重要……
然而我的女儿就只是一个喜欢默默蹲在花坛旁看小蚂蚁搬家的两岁小姑娘,她不是那个一岁半时就可以满大街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我,她因我而来,却非为我而来,她在我肚子里走上一遭,不过是一场寄宿或是借道,她终究有着她本来如是的样子,要去往她应该赶赴的地方。作为她的母亲,我除了尊重她本来的样子和生长的节奏,别无他法。她不喜社交,我焦虑,我着急,我担心,我害怕,是因为我的内在,有着对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女儿的需求和向往,有着一套根深蒂固的关于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游刃有余生存的标准和认知。这些需求,这些期待,这些梦想,全都是我自己的事,和我的女儿无关。
我只能选择信任。信任她本身的生命力量和生命智慧,信任她天然的个性如斯,必然有着需要长成这样的个性的理由。
除此之外,我也只能等待——也许她的内心,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他人的闯入。我愿意保持对她的好奇与尊重,继续默默地观察、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