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书籍类插画的形式特征

2015-05-30肖琳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插画书籍漫画

肖琳

摘 要:整个书籍插画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在媒介技术背景下文字与图片发展的历史。相对于图像时代下的书籍插画,在媒介技术在拓展下,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电影语言的移植运用,以及数码绘画技术的应用。这些新的科技衍生下的事物,与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们的观念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最终运用到书籍插画中,出现了新的形式,并且这些形式很快的大众所接受。最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在商业化运作下书籍插画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现状。

关键词:书籍插画;形式特征

在图像时代下的中国,市面上的书籍插画形式受到社会发展趋势和技术的发展方向的影响,更加的多变。这种形式的变化基于图像时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等多重影响。中国书籍插画的形式特征,归纳为如下所述:

1 小众化与细分化

中国处在一个文化复调时代,各种文化交响影响,互相渗透。在中国文化界,除了大众文化之外,还有与大众文化息息相关的精英文化、主导文化和民间文化等。这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现实环境。

这也将导致以大众消费为主题的书籍插画形式的多样性。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书籍插画形式予以满足群体需要。这种细分化是一种趋势。

对读者类型划分上,出现了男人、女人、小孩、大人。在内容上,出现了成人绘本、少女漫画、少年漫画、儿童绘本、儿童画报等。在其下,又再次细分:面对某种属性女性的、面对青少年的青年、面对都市白领的、面对80后的、面对网民的、草根阶层的等等。更有按题材分类的:“时事针砭型”、“个人成长型”、“职场绘本”……

这种分类在国外有非常规范的体系。而在中国正按照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发展着。例如,美国的插画市场,就分成儿童类、体育类、科幻类、食品类、数码类、纯艺术风格类、幽默类等多种专业类型。整个市场非常的专业化,竞争也十分激烈。

这些分类或者从性别上,或者从地域上,或者从年龄上,或者从职业上,或从内容上,区分的越来越细,使得书籍在与读者进行双向选择时更有针对性,也因其贴近这些群体的生活而广受推崇。

图1 《家有宅女初长成》

书籍插画的形式也因为这些书籍的细分化而变得有所不同。不同的书籍中,插画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例如,针对儿童的绘本,相对而言画面更加简单,逻辑更加的清晰,语言文字相对较少,画面故事浅显易懂,绘画形式低幼化。

面对都市人的则是故事趣味性为主,经常以绘本和漫画的形式结合起来。分镜相对简单,视觉上不易疲劳。例如,《漫画兔的自杀》。

图2 《漫画兔的自杀》

面对青年人的,多以时尚靓丽的构图绘画形式为主,满足他们对浪漫与品位的追求。青少年的则根据其偏好日韩风格的书籍插画,多出现日式或者韩式的漫画方式为主。

2 多元化与跨学科化

书籍插画由原先的对文字解释说明的地位演变至今,发展出了像绘本、新漫画这种以插画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书籍,呈现由一元向多元的变化。

前文说过,书籍插画的发展史实际上是有关图文构成与媒介的发展史。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多变的阅读需求,将演变出更加多样的形式。例如,现在刚刚起步的“电子书”和“视觉小说”。便是在科技的进步下,所衍生的新的书籍形式。这都是属于阅读媒介的变化,还有绘制媒介的变化,如上一章节提到的数码绘画形式。

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新的形式还会因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再次“进化”,产生更加多样的变化。不同的书籍,而依附其上的书籍插画也会因此而改变面貌,以适应新时代人们的需求。

另一方面,书籍插画也像其他艺术一样,在图像时代下,向跨学科方向发展。20世纪以来,有关“艺术学的跨学科研究”已经屡见不鲜,在国外已经有了100来年的发展历史。基本上是指艺术学和相邻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等)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交叉而形成的艺术学分支学科。从学科生成来看,它是由相邻学科与艺术学在研究对象上发生一定的叠合,并存在研究方法上的交叉、移植、聚合。

近20年来,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艺术学在不断参与社会发展,促进提高民众意识和经济水平的同时,其学科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涉及的面层也越来越广泛。书籍插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也受其影响。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1912~?)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的“艺术四要素”说。他认为,在整个艺术过程中与艺术作品相关的因素有四个: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它们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坐标关系。[1]因此,书籍插画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就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使其协调。

我们这里可以借鉴日本漫画界成功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商业化运作模式来分析。

漫画家在绘画前,需要对读者的阅读兴趣做一番调查再决定刊登漫画的内容;在作画时,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来确定绘画形式与风格;在取材时,需要用到摄影知识;在使用电脑时候,需要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在后期确定草稿分镜时,要熟悉后期剪辑知识;在考虑出版时,因为越来越依赖于电脑CG制图,也要考虑从RGB转换到CMYK的相关知识。这里涉及符号学、心理学、摄影、计算机、印刷等方面的知识。而在内容上,因为书籍插画的地位提升,在担任信息传递时所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于是所涉及的知识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而做到尽可能准确。这就要求绘画者设计的学科知识更加的广泛。

以此为例可以看出书籍插画的跨学科性。而这种趋势也将在当代“大美术”①语境中越来越明显。

3 商品性和对感官愉悦的重视

自古以来,教育功能都是书籍插画的主要功能。今天,在商品经济的商业活动下,书籍除了承接知识的传承外,更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商品,具备了商品的特点。“插图往往是商家委托创作的,因此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背景。”[2]

因为注重其商业价值,而商业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行动,往往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所谓“投其所好”。因此,图像时代下的书籍插画,除了对文字的补充以外,更加注重人们感性认识的满足。它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表现技巧,甚至表现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这种诉求功能最终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为目的,努力使人们信服传递的内容,并在审美过程中了解所表现的内涵。现在的书籍插画更代表大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它引领了主流时尚文化,与中国当下的各种文化交融影响并反映与大众生活,构成了新的时尚元素。在图像时代下,这一过程无不带有浓重的商业因素。

注释:①至今对大美术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普遍认为,所谓大美术,即包含所有美术领域,它区别于传统的小美术观念。从深层次讲,大美术的内涵是一种美术文化的性质。美术不只是单纯的专业技能和技巧的一技之长,而是应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

参考文献:

[1] 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 王受之.美国插图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6.

[3] 詹姆斯·羅尔(美).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M].商务印书馆,2005.

[4] 陈晓明.审美的激变[M].作家出版社,2009.

[5] 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6] 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 王岳川.哲学媒介[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8] 雷启立,孙蔷.在呈现中建构——传媒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9]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插画书籍漫画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就要紧紧粘住你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无脸小插画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插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