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刻画工坊建设之我见

2015-05-30吴思志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作坊工坊工业革命

吴思志

摘 要:木刻画自隋唐出现以来,在我国曾出现鼎盛局面,明朝最盛,清朝开始走向衰落,当中固有政治影响于艺术的因素,但从历史发展中客观地分析,我国木刻画走向衰落,与其生产经营模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进入工业革命之后,版画制作在西方社会的工坊制,使该艺术形式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继而推动了整个艺术产业的发展,其模式值得借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坊承载了更多的功能,本文将从木刻画在我国的历史与发展出发,借鉴成功的欧美工坊经验,谈谈木刻画工坊的建设,试图探讨木刻画工坊的建设对木刻画未来的发展所起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木刻画;手工作坊;工坊

中国是木刻画的发源地,隋代就已曾有木刻画的记载,到唐朝由于佛教盛行,木刻画被当作宣传宗教的工具而随之迅速发展,技艺居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以敦煌石室发现的晚唐时期(唐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为代表,线条流丽,刻工细致。

五代两宋时期,木刻画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宋代版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最早的花卉画谱《梅花喜神谱》(图1)。

《梅花喜神谱》分上、下两册,收图100幅,刀法古樸明快,描绘梅花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个阶段的情态,形象鲜明、富于变化,除了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木刻画的造型勾勒及表现手法外,也透露了木刻画制作进入了模仿定制的阶段,显露其从纯粹的艺术创作走向作坊式发展的端倪。

图1

从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初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木刻画印刷品凸显商品的性质,木刻画制作的手工作坊初具规模,是木刻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出现的木刻画手工作坊,对目前的工坊建设有启迪意义,将在下文作进一步探讨。

木刻画是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她属于绘画范畴,而纵观中外艺术史,绘画的发展很少会受科技革新、工业革命等影响,木刻画则刚刚相反:她的腾飞得益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她的衰落却与现代工业革命息息相关。如果说木刻画的勾描刻凿技法从隋唐至明清上千年间在追寻精益求精的线条曲直、凹凸明暗,那么,其性质则相当于《西游记》里孙悟空72变再神通广大却仍然是停留于冷兵器的水平,未有质的突破。受明朝社会制度影响,中国资本主义甫一萌芽,则受顽固强大的封建势力扼杀于摇篮中,从历史大局看,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以致后天发育不良的元凶,战乱和封闭的负面影响延续至今;从艺术的领域考究,木刻画在封闭的明清时期,错过了现代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鲜空气,而西方社会此时已经在木刻画的基础上,促成了版画的一系列发展,使现代版画从选材用料、创作技巧、表达方式和主题表现上呈现了全新局面,绽放绚烂光芒。木刻画作为版画的鼻祖,在工业革命中被悄无声息地远远抛离,失去了昔日的领先优势。

且从石刻版画的诞生中了解这一历史发展的原貌。1800年,塞内菲尔德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画工坊,以油脂性笔在石板上作画,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体涂于石板之上,以硝酸腐蚀石板(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使其与油酸化合产生脂肪酸钙,脂肪酸钙亲油抗水,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亲水,滚筒上油墨,相应部分油墨被吸附,达到制作的理想效果。这一技术革新对刀刻斧凿的传统技艺冲击非常大,直接触发了铜版画、丝印版画的出现,促进了版画艺术的发展,加上19世纪后半叶,西方美术印象主义的出现,丰富了版画的表现手法、工业化生产的场面打破了以往仅以宗教取材的局限性。

相对西方艺术领域,全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木刻画的影响相对是小的。就目前开放大势而言,第三次工业革命业已到来,木刻画在现阶段,有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因此,借鉴历史、借鉴西方,探索一条适用于今天木刻画发展的特色之路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木刻画工坊建设的构想谈一谈:

1 寻找木刻画手工作坊的思维启迪

中国真正的木刻画手工作坊的出现,最初是在明代,清代版画艺术发展不及明代,但其作坊制比明朝发展得好。

当时由于清朝对文化的钳制,木刻画的创作主要以年画为主,年画的繁荣使木刻画走下艺术的神坛,走进千家万户,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中心应运而生,清代木刻画的生产中心,实际上就是中国木刻画手工作坊了。其中以享负盛名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县杨家埠作为代表,风格各具特色、影响延续至今。

木刻画手工作坊的运作,其重要特征是将木刻画制作的程序进行分工。在追求实用性与商业价值的前提下,画店中配备画师、雕版师、印刷工、装裱工等,附近的农民也从事木刻画的相关副业,达到“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的兴盛情况。

行业的规模盛大,作坊的规模却很难有大的发展。据记载,作坊之中分工不明、工序繁复、一人多兼的情况非常常见。要培养“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行业高手有颇难度。

2 借鉴西方版画手工作坊的精神精髓

手工作坊的概念实则源于西方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手工作坊主私人拥有生产资料,掌握核心技术,仅仅雇佣学童或帮工。手工作坊面对客户强调定制化、强调纯手工,打造字号和品牌。

中国明、清朝时期同样出现了手工作坊的佼佼者,极少数有机会流传至今对后世产生影响。例如,刀具张小泉、十八子等等,可惜更多的萌芽在士农工商等级观念的影响下、后又加上“文革”的重创,没能像西方的知名品牌如路易斯威登(Louis Vuitton)那样走过100多年,以致全球无人不晓。

这是西方的手工作坊,而西方版画手工作坊既具备上述一般手工作坊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艺术创作特征,因为版画本身就是绘画的一个分支,许多画家同时也是版画家或者版画设计者。例如,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德·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作为版画设计者,长期活跃于版画工作坊的创作中。

相对于单靠一副刀具进行勾勒描画的木刻画手工作坊,西方版画手工作坊在工具和技巧上,从第一幅石版画的诞生开始,就是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彻底变革。

3 木刻画工坊建设的构想

中国木刻画要走出目前的低谷,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先机,实现木刻画的复兴与创新,可从木刻画工坊的建设着手,目前已有一批先驱在作相关的尝试,愚见如下:

3.1 传承工艺

其一,工坊具有自己的工艺风格,确保工艺传承,目前许多工坊由专业领域大师指导,保证工坊作品风格,木刻画工坊也可如此操作。其二,木刻画有勾、刻、刷、画、裱的系统工序,需要长期实践操作,以掌握技法、提升技巧,这是木刻画领域中沿袭历史,不断改良完善的看家本领,工坊的扎實培养也值得沿袭,在提高木刻画制作的工艺、提升木刻画制作效率方面,应予传承保留。

3.2 创新技法

木刻作者在近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做了不少尝试。例如,笔者在创作技法上,以铁钉、铁锤作工具,直接在木板上以粗细疏密的扎孔来表达明暗。这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还不够。

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占据重要位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木刻画也应考虑木刻刀能做到的线条点顿以外的表达效果、制作手法。例如,大胆地以生物腐蚀、激光处理等手段来丰富木刻画的肌理,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又如,在印刷工具和颜料方面结合自身工坊的创作风格进行改良;甚至不少工坊正尝试引入更多的数字化手段于制版工序上,虽然对数字手段的引入是否有违工坊“坚持手工”的原则,值得商榷,但在创新的路上,没有什么是不能尝试的。

3.3 拓展功能

进入数字化时代,“开放”、“共享”成了时代的关键词。一般来说,我们固有的思维往往认为行业论坛、学术交流等功能应由高校承担。然而现代工坊的设置,应在机制上保证其文化交流的功能。以深圳文博会分会场观澜版画基地为例,其工坊制很好地承载了全球版画的交流活动,双年展成为业界的盛事,木刻画工坊也应该以此来标准来设置机制。

3.4 探索市场

回顾历史,越是在木刻画具有一定功能性、具有一定商品价值的年代,其生命力就越旺盛。为了能使木刻画保持活力,保证其经济价值,保证手工艺人的合理收入才是关键。西方作坊强调定制,与客户有良好的沟通,分工之后,得益于手工精工细作,工坊的返工率是很低的,10个人的1小时一共是10小时的付出会得到客户的肯定。木刻画工坊设置过程也应该承认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对工坊短期发展起直接作用,对工坊长远发展起间接作用。

“道有因循,有革有化”,以最古老姿态走来的木刻画艺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寻找能让自己发展、壮大下去的生存形式,在东西方理念的撞击下,木刻画工坊制在实践过程中,正逐步显现其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燕,付予.中国美术史教程[M].湖南美术出版社.

[2] 李文国,杜林.市场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M].

[4] 百度百科[DB/OL].

猜你喜欢

作坊工坊工业革命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汾酒老作坊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