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山临水林下支草阁

2015-05-30胡念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龚贤艺术创作传承

摘 要:龚贤是“金陵八家”之首,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身世凄惨,度过了悲苦的一生,然而他独处清凉山潜心创作,最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墨宝。他的山水画表现形式和墨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全没有南宗董其昌的影子有不同于明朝传统的艺术特点,本文将研究龚贤绘画艺术,深入解析创作和创新,从而将龚贤的创作精神和绘画艺术与实际相结合,得出我们当代国画教育和自我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龚贤;积墨法;传承;创新;艺术创作

一、龚贤绘画风格成因

龚贤童年时期启蒙故罩,幼年时期迁居江苏南京生活,因为他的官宦背景让他能拜在一代画师董其昌为师,在其门下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龚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不难看出早年龚贤的作品当中不乏有其师董其昌的影子。龚贤的师承关系属“正宗”一路,当时,董其昌已是古稀之年,居官位,画的成就颇高,就龚贤自身而言对董其昌的评价极高,同时,龚贤也受同时代的画家影响,如李流芳,又对二米,四王的墨法笔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可谓广学天下。龚贤也以古人为师,广学古今,其中很重要一位就是董源,“山水董源称鼻祖”,可见龚贤对董源的绘画有自己的研究,这也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龚贤广泛学习交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经过身世的巨变,幽居山野,潜心学画,完成自己积墨法的蜕变。

二、龚贤绘画风格分析

龚贤的绘画风格在不同的时期都不同,从师从董其昌而模仿董其昌,虽说二者属于一脉,但随着墨法和笔法的提高和作画技巧的提炼自成一种风格。从白龚到灰龚最后到黑龚的风格过度的完成,成为一代具有时代意义的山水画大师。龚贤独创“积墨法”,早期的“白龚”风格简单纯朴,中晚期的“黑龚”画面深沉浑厚,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上的一朵奇葩。

大约在大约四十岁之前的时候,龚贤的作品都是以白龚的形式呈现。这个时期的作品是龚贤对前人的借鉴阶段,笔法还在锻炼之中。这时候的作品风格简约洒脱,落落大方,线条稳健。这时候的代表作有《疏林茅屋图》,观此作,画面结构简洁,画中多以单线勾勒,很少出现复笔,树叶也是采用浓墨,笔笔见形,画里呈现出一种古朴简约。这个时期,画里不乏见有董其昌绘画的影子。

灰龚时期比较短,这是白龚到黑龚的转折时期。这时和白龚时期有所不同,线条之间更加柔和,画中的元素融合更加贴切自然。白龚时期,龚贤的作品中毫无积墨法的痕迹,到了灰龚时期,积墨法已经若隐若现。

黑龚时期的出现大约是在龚贤四十岁以后。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创新和自己对墨法孜孜不倦的追求,已经完全淡漠了前人的痕迹。关于黑龚的出现,我认为主要是米氏云山,龚贤临摹这种技法,每每感叹不已,就加以利用和创新自成一种风格,再加上龚贤对绘画技艺的不断追求,集合百家所长衍生了独具面貌的绘画风格,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黑贤时期。当然龚贤不会满足此时的成就,虽然说已然是技艺成熟,但在晚年,龚贤仍然意求完善对山水画的的理解。如果我们仔细看龚贤晚年的山水画,就会发现与黑龚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里我就不将这个时期单独列举。

龚贤以他勇于探索的精神成就了自己山水画的独特结构形式和风格,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龚贤山水画中笔墨传神的形式结构。

众所周知,积墨法是龚贤山水画的一大特色,其实,其中的山、水、石、亭、树也都是独具风采,同属南宗却又自成一派。枯树用笔苍劲有力,姿态万千,逼出苍凉萧条之意却又敦实跃然纸上。又见层层积墨,形成一种敦厚踏实的感觉。在古代画中,众家墨客其实写意山水都是有门派之别,不同如今可以大胆创作,而龚贤山水画中的石不是意在型,其中的石都是用淡墨,这样就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在画中更是天衣无缝的契合。

所谓品画当以谢赫的“六法”为正宗。龚贤的山水画黑白有道,结构布局自然,画的骨干形似意达,所谓气韵皆生于笔墨,古人作画当以笔墨为先,龚贤山水画黑与白,白与黑交替出现但是形态各异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黑中形似神似,白中又给人无限的瞎想,其中石的出现起到了分割画卷的作用,让这幅画更加有黑白过度,虚实结合的美感。画中墨法浓淡深浅的层次恰然,变化自然,完全找不到刻划斧凿的痕迹,杂乱中求清楚,清除中求杂乱,让人意犹未尽完全没有压抑感,松弛有道如行云流水。正如道家思想的阴阳相生,变化无穷。

国画的空间结构主要由“高远” “深远” “平远”这“三远”构成。龚贤大多数用的是平远之景,在平远中又加入深远,平远让人感觉辽阔无穷一览大好河山的宽广无垠,深远又粗中见细,使得画卷丰富多彩。龚贤作品构图多采用截取法,这样的方法让画面更加富有视觉张力,画中结构严谨,气概十足,分量感油然而生。这种方法不同于当时的主流方法,龚贤的山水画结构上变化微妙并且自然,画中各种元素承接恰当,黑白灰运用自然,对景的描绘细致入微又不远离中国画的写意,既照顾了景的远近区分又在结构上给人一种美的意境。可谓精妙。

一幅画的灵魂就在于它的意境,更是作者赋予画的生命。这就是中国画不同于任何一张照片或者是地质等高线图的地方。既然是作者给予的,那么必然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息息相关。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龚贤山水画的灵魂深处。

在董其昌、二米和四王的光环下,龚贤早年虚心学習,领悟其中的妙处,加以自己的元素,晚期独成一派,以往的山水画多半气势磅礴,留有天地的空间,而在龚贤的山水画中,用截取法对山水进行细腻的写意,无不沉稳雄厚,若能静心细品,就能感觉其中暗藏的气势之汹涌,这源于龚贤笔法的严谨和墨法的独到之处,使整幅画看起来有条不紊,个中元素接连恰当,就像是自然融合一般,再加之空间布局的新颖,画面突出幽深的空间感。画面以龚贤独有的沉稳敦实为基石,以局部远近的深远为点缀,营造了一个玲珑而磅礴的画面,神游其间,静如止水,动如山涌,真是妙趣横生,仿佛进入了龚贤本人的精神世界。

每每我拿起笔时,便觉与世隔绝,悠然于自己的画中。龚贤的山水画的独特意境,有着他的精神意境。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静止的,或喜或怒,唯有龚贤的内心世界,在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中那宁静的小屋,就是龚贤采菊东篱下的地方,山水间流淌的清水,正是他思想的源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龚贤处事不惊,潜心于画中,龚贤写的不仅是身边的山水, 更是自己的心灵世界, 一笔一划, 写在点墨之间, 浓缩在白龚、灰龚、黑龚各个时期之间。龚贤历经了幼年丧母,早年丧妻,朋友亲人的离去,国破山河之痛,画就是他的精神寄托和唯一宁静的乐土,饱含了这样的精神世界的画作以至于龚贤的画总是稳重有加。

三、龚贤绘画艺术的影响

龚贤的想象力非比寻常,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从古至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画家王概是他诸多学生当中最有名的,曾参与《芥子园画传》的绘画和编纂,且广泛流传,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宗言龚柱山水画面的画面与风格都个师父非常相似。龚贤的画风也影响了非常多的画家,如清朝晚期的“京江画派”中的后期作品中晕染、积墨以及笔法形式的处理,显然是因为受到了龚贤以及“金陵八家”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画家十分喜爱龚贤山水画的画风,因此他有许多绘画作品也随之传到日本,在日本流行, 继而又延续到欧美,并渐渐掀起了研究龚贤画法之风。在国内,他的作品大部分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黄宾虹说龚贤“用墨胜过名人,我曾师法”。 我们在观赏他们的绘画作品是都能隐约看到龚贤积墨法的影子。

在明末清初期间,龚贤绘画风格对当时画坛的影响并不高,但到了如今却很盛行,随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逐渐得到了重新理解和尊重。在当今的画坛中,龚贤被评价为明清间最杰出的大师之一,在“金陵八家”中,龚贤排在第一位,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特别是给予了后人非常重要的启示。

绘画常常能给人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其实绘画本身就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能把这份轻松变成一种传承,这便成为了一个梦想,而我就希望能够传承这个梦想。大学几年的绘画探索,我慢慢的领悟到创作其实一直是在锻炼一个人最基本的想象力,通过绘画你可以够训练自己的内心、培养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想象力、训练自己的审美素质, 甚至可以让你看世界上的一些美好。出于这点,我始终坚持耐心、不莽撞行事,努力学并且踏踏实实的在历代大师作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对于我绘画创作,龚贤的绘画和艺术观念对我的帮助很多。

龚贤曾说过: “不可学古人,不可不合古人。学古人则为古人所欺。吾常欲欺古人,然古人卒不可欺。久之,然后见古人之道,势不能不合古人也。此善于学古人也。”由此可见,他吸取了唐宋元诸家其中的精髓,并超越古人,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他以前人为师,追求“集大成”,但他不会仅仅单一地生搬硬套,而是自己的学习和需要,权衡前辈的长处与短处,在已有技法中恰当的取舍,结合自己的细想,用独创的形式再现古画的意蕴。龚贤凭借对古书古画的了解,集各家之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泼墨挥毫,并做相应整合,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王”的绘画占据了整个清初,使得龚贤的绘画风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他的作品越来越受重视,并影响了许多近现代艺术大家,其中黄宾虹就是典型的代表。直至当代,仍然有许多画者和学生在追寻和学习龚贤的绘画风格。

出于对传统的尊重,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源,保持水墨艺术原有的纯朴,并在这份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我希望将水墨艺术的内在与文化趣味相结合,将水墨画朝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通过创作来让观看者感受到纯真与平和,希望通过运用中国水墨艺术独特表现和纯朴、深厚的传统艺术风格,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追求一种新的境界,同时学习西方绘画的精神,借鉴其表现与造型,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绘画特色。

虽然说观念体现了作者情感的一部分,但他一方面很好的传达了画者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对于画者自身也能起到有效的刺激与督促。

事实上,全面成熟的技法只是让艺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鲜明的形象、突出的个性以及特殊的时代与精神境界,更能使人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它反映的时代和典型。龚贤的艺术特点就在于他的画与所处时期的主流“四王”画风全然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通常传达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更希望自己作品能够符合当代人的藝术感受。龚贤“集大成”的创新方式使他在画史上取得了相应的地位,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传统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应学习前人,集众家之长,并为己所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传统这块瑰宝。

参考文献

[1]《清史稿》赵尔巽 卷二百九十一列传.

[2]《中国绘画史》陈师曾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三辑,岳麊书社,2010.

[3] 刘海粟、王道云.龚贤研究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4] 周积寅.浑厚苍秀 别开蹊径—山水画大师龚贤[J].中国画,1984.

[5]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胡念锐,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江西省新余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龚贤艺术创作传承
龚贤山水摭议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龚贤《溪山无尽图》中的光影表现及其艺术价值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龚贤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