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与我国高校社会实践之异同

2015-05-30贾友枝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服务学习异同社会实践

贾友枝

摘 要: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与我国高校社会实践都是一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育模式。两者在内涵、目的指向以及效果作用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在指导思想、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方式上都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可以清晰地辨识出当前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汲取国外服务学习的合理养分来优化自身,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实践;服务学习;异同;高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22-02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日趋丰富,实施过程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日益健全,已成为美国影响深远、占据主要地位的教育模式之一。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也日益走向成熟。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异同点来发扬现有优势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推动自身发展。

一、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与我国高校社会实践之同

美国服务学习与我国社会实践都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都在本国教育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二者在内涵、目标指向以及效果作用上具有共性。

(一)内涵上具有共性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在其系列丛书《学科中的服务学习》中将服务学习定义为:“服务学习是学生通过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服务进行学习、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些服务活动既满足了社区需要,又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使命结合起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又因与学生学术课程的结合而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成绩。”[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与创新的活动,是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在走向社会过程中与生产劳动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2]从两者的内涵可以看出,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桥梁,社会为基地的教育形式,都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二)目标指向上具有一致性

关于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目标,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大都包含了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三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我国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宗旨自20世纪80年代后也变得十分明确,即“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国情,接受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在目标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三)效果作用上具有相似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积极效果方面而言,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有许多相似点。首先,对学生而言,两者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就学校而言,两者都能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有助于学校拓展教学空间,利用更多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方法。再次,就社会而言,学生的服务学习和社会实践或多或少地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还能感染其他公民,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有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

二、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与我国高校社会实践之异

美国高效服务学习与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有一些相似点,但也有不少相异点。在共性中寻找个性,能对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做出仔细的甄别,以便能在两者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有所裨益。

(一)理论基石各具特色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雄厚,涉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教育学以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为主导,他先后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和“在做中学”的理论主张,强调“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在哲学领域,以亚里士多德的社群主义为主导。它强调“普遍的善和公共的利益”,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所在社群,“公共利益是人类最高价值”。此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也推动了服務学习的兴起。我国高校社会实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最终目的,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二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体力与智力需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教育只有与生产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改造社会,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受重视程度有差异

服务学习已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显著成果,在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心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形成了五位一体,协同合作,奋力推进的局面。服务学习不仅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而且政府和社会都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学习机构和组织,同时在资金、政策和法律上有健全的保障体系。而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虽然由中宣部和教育部负责,但在教育中仍然不是核心部分,没有形成科学的运作模式和激励机制,在人、财、物方面都没有足够的保障,很多情况下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效果也没能尽如人意。我国高校社会实践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

(三)操作程序不一致

根据美国改革服务学习联合会的要求,服务学习分五步。一是预备:由学生发现社区问题,制定符合社区需要的发展计划。二是合作:学校与社区结成伙伴关系,共同解决问题。三是服务:学生实施社区服务计划。四是课程统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问题。五是反思:学生在社区服务后进行反思、讨论和写作。我国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分三步。一是筹备部署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相关组织部门要求选定主题,再设计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日程安排、参与人数、经费预算以及注意事项等。二是活动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中,由老师带队,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答疑,与学生一起完成实践活动。三是总结表彰阶段。由院校或带队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表现与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然后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或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学生也要撰写个人心得,总结经验与不足。

(四)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不仅是学生学校之事,也是政府、社区之事,因而其实施方式具有多样性。一是国家组织的服务学习。该方式倾向于学习,通过全国性的服务学习组织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注重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二是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该方式主要目的是在服务中学习某门课程,倾向于学习,是目前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最主要方式。三是社区组织的服务学习。此方式由高校、社区或非营利组织发起,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开展的,资金一般靠社会组织援助或政府拨款,不受课程限制,面向全体学生。四是宗教组织开展的服务学习。宗教组织围绕慈善、人性关怀等主题组织和号召高校学生参与到劳动服务活动中来,它更倾向于纯粹服务。我国高校社会实践形式亦多样,但发起者一般是学校或教育相关部门,大体可以归为三大类。一是志愿服务。这是大学生最早的社会实践方式,主要有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注弱势群体、与外国志愿者进行交流与合作等等。二是社会调查。“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对有关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对调查对象的起因、形成和发展态势做出科学描述与分配的一种社会活动。”[3]调查以后,要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三是参观学习。主要是有红色之旅参观和教学相关参观。红色之旅学习包括去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改革开放前沿等地去参观学习。与教学相关的参观学习是指由学校或学生集体组织的专业学习活动,如教育学去学校参观,生物学去植物园参观,医学去大医院观摩学习等等。

三、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的启示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相对于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来说具有社会支持机制比较健全,实施过程相对完善,实施方式多样化的优势,因此对于我国高校社会实践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支持机制、实施过程和方式上对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模式加以改进,推动其长远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树立社会实践意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向前发展。一方面,我国高校社会实践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这些理论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贯穿在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确保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在高校中,学校决策层应高度重视并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把重视精神以文件形式、座谈会、集体大会形式传送给学校每位学生和老师。在教师方面,应该设立教师社会实践课程指导评估机制,与教师的年度评优相结合,以鼓励和督促教师认真完成社会实践课的指导。在学生方面,要把社会实践课设置为必修课,增大该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比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严厉考核,学生所实践的项目要撰写实践报告,完善评分机制,除了教师评分,还应学生之间互评。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实践在师生中受到重视,才能为其深远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二)构建家校社企四位一体的支持平台,确保社会实践的持续性

通过比较可知,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在教育界的地位较高,因而它在政府、社区、宗教组织各方获得了广泛支持,服务学习正是借着各方协同合作才能最终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因此,我国高校社会实践也要搭建四位一体支持平台助其发展。首先,要寻求政府及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的支持,要求他们制定规范开展高校社会实践学习的文件,同时可以制定保护社会实践学习的法律文件,保护学生合法权益,还应请求政府加大对社会实践的财政支持力度,解决资金链脱节的问题。其次,高校应该跟城市社区、农村村支部以及各种非营利性组织建立合作联盟关系,确保社会实践学习有稳定的基地,促成社会实践的纵向发展。再次,要寻求企业的支持。学校要与企业达成共识,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资金援助和实践机会。最后,社会实践还需要每个家庭的支持,家长需要多鼓励支持孩子,并与学校沟通,为学生社会实践尽一份力量。

(三)完善社会实践过程,重视反思作用

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的实施进程缺乏课程统合、反思一类的必要环节,因而必须完善社会实践过程,重视反思作用。第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确定实践活动主题、制定实践方案外,还应和服务对象达成共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第二,要进行课程统合,把社会实践课纳入教学体系,处于与理论课同等地位,成为第一课堂。在进行课程整合时,要注意實践与专业课相结合,避免出现实践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局面。第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入反思环节,贯穿全程。反思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与他人交流经验,最终发现问并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各环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使学生悟出实践中所学知识,并运用于课程学习当中,实现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两手抓”,实现学习价值的多重化。

(四)拓展社会实践视角,促进社会实践方式多样化

我国高校社会实践学习发起者一般是学校或者学生社团,实践方式较单一,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必须拓展新视角,促进社会实践方式多样化。一方面,要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其内容应涵盖教育、科技、医疗、环保、文化、心理等多领域,要根据专业特色搭配相关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合作联盟关系,寻求长期合作项目,实现社会实践学习的基地化和项目化。学生在项目化的社会实践中,能够获得自身的利益,从而提高参与积极性,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再者,高校社会实践可以拓宽地域范围,本地高校可以与外省高校、外国高校加强合作交流,同时本地高校可以与外省非营利性组织及国外非营利性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互派学生交互体验实践学习,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学习它们的有益经验。最后,利用网络开展网络虚拟实践。利用微信、微博、QQ、MSN、Facebook等一些网上聊天工具和软件来发表网上公益论坛,绘制公益电子画册,利用软件设计公益图标,网上收集社会实践项目的资料,在网上开展社会调查。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才能保证社会实践学习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真正推动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形式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庭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胡树祥,谢卫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的新思考[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9(1).

[3]冯艾,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0.

猜你喜欢

服务学习异同社会实践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析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模式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