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的鹤壁样本
2015-05-30彭永
彭永
坐在家里通过电脑就能了解农作物长势,看到农田出现病虫害,只需登录农业局相关网站,农技专家就会给出权威的解答;要购买化肥等农用物资,只需给益农信息服务社(以下简称益农社)打个电话,不到两天,所需的农资就会送到家里;农产品需要对外销售,只要敲击几下键盘,就会有经销商主动和你联系……这是河南省鹤壁市的“互联网+农业”的丰硕成果。
鹤壁市“互联网+农业”到底开了什么花,结了什么果,请随记者到鹤壁看一看吧!
顶层设计,整合资源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鹤壁市政府非常重视“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多方规划,以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鹤壁市由政府牵头,组织有关专家、信息产业企业、电信运营商、各涉农部门,按照《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要求,围绕鹤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任务和“三农”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在全面开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三个支撑平台、四个应用领域、十六个管理系统、五个保障体系”为框架的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涵盖了种植、畜牧、气象、农机、水利等9个行业。方案明确了鹤壁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目前正在按照顶层设计方案有序推进。
农业信息化工作内容广、涉及部门多,需要融会各方资源,才能形成合力,顺利推进。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鹤壁市农业局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支持配合,在农业信息化规划制定、资金安排、平台建设、通讯、软件开发、资源整合等方面,得到了有关部门、企业的广泛支持,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搭建了“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与“智慧鹤壁”指挥中心、农技推广区域服务站、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网对接,实现了信息互通、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调度,平台已成为连接政府与农民、企业与市场、生产者与专家的桥梁,成为指挥调度农业生产的平台,成为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
大田物联网让种地更方便
“科技参与农业生产,年年都是丰收年。”望着成方连片的麦田,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万亩核心示范区内的种粮大户唐全合喜上眉梢。“过去种粮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且要靠天吃饭。现在,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普及,种地越来越省心了。”5月17日,唐全合指着农田内一个被栅栏围起来的仪器说。2011年,鹤壁市在唐全合的农田内安装了一套农田信息监测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有能360度旋转的摄像头对农作物生长进行24小时监测,还可利用星陆双基监测平台对土壤水分、空气湿度和风速等要素进行数据传输和分析。
“安装这套系统以前,检查苗情必须要下地,而且数据也不一定精确。自从有了这套设备,不用下地,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就可以知道地里啥情况。”唐全合说,去年3月,农田信息监视系统发出预警,说他的麦田有发生赤霉病的危险。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初期喷洒农药是控止病情扩散的最佳时机,但这时凭肉眼是观察不到的。接到预警后,他及时组织人员喷洒农药,把赤霉病消灭在了最初阶段。
这就是鹤壁市的大田物联系统。
大田物联系统将国际先进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鹤壁市实现了“双覆盖”,即每个县区都有监测站,全市每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都有监测点,实现了粮食高产创建全区域农情监测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
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在鹤壁市蔬菜标准园大棚内安装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确保蔬菜种植的标准化、精准化,达到蔬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已在鹤壁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蔬菜标准园、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得到充分应用,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管理、检测检验、信息发布、超标预警、安全追溯整个管理体系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政府加强有效监管,消费者及时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提供了保障。
“物联网的全方位、多领域示范应用,为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鹤壁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说。
“6+x”为农民服务
家住鹤壁市浚县白寺乡郭村的种粮大户杨资,今年已经76岁了,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俺虽然不会上网,但现在也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5月17日,杨资说,以前买化肥要到10多公里外的县城,可选择的化肥种类也不多。如今,买化肥等农资,只需要到村里的益农社,让信息员帮着在网上买,想要啥有啥,还能送货上门,可方便了不少。
2014年4月,农业部在北京、河南等10个省市启动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鹤壁市以“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为契机,按照农业部“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科学制订方案,明确建设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强化技术培训,着力探索可持续推进机制,全力打造信息进村、服务到户的益农社,为农民提供“买、卖、推、缴、代、取”等6大服务。截至目前,鹤壁市已有460个村级益农社,实现了浚县全区域及淇滨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全覆盖。
在鹤壁浚县新镇镇蒋村的益农社,陆续有农民来此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村里种蔬菜的多,一年来很多农户到这儿通过网络发布销售信息。”益农社信息员蒋希兵表示,益农社作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信息获取+农产品交易+农情咨询+远程诊断+基础服务+物流配送+x(根据农民实际需要进行的业务延伸)的“6+x”服务模式,实现了买、卖、推广、缴费、业务代办、物流配送等6大核心服务。
据鹤壁市副市长刘文彪介绍,鹤壁市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举办信息员培训班8次,培训信息员600余人次。益农社已运行100余家,交易总额达到980余万元,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7300余条,提供有效信息服务9200余条,基本实现了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有效解决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