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高职生软技能现状及对策
2015-05-30张媚
【摘要】在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的兴起和应用为研究背景,在关注新媒体背景下的高职特点的同时,利用“80后”辅导员的优势,结合当下高职生特点进行就业质量问题的发现与研究,探究提升高职生软技能的有效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 软技能 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课题《提升“90后”高职生软技能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5SZ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7-01
一、背景和意义
1.顺应就业形势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调整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2013年699万高校毕业生大军的出现,使得这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2.人才选拔标准在改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少用人单位已经把软技能作为选人用人单位重要标准。由麦可思提供的几所高职院校201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显示,应届高职毕业生与工作要求的就业能力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积极学习能力等属于软技能发愁的能力满足度相对较低。
3.软技能培养契合素质教育理念。软技能培养的不仅是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工具人,而是将培养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把素质和职业能力中隐性的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这对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职学生的软技能是指一种相对专业技术等显性的硬技能而言,较为隐性的素质与能力,既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也包含从所有职业活动抽象出来的最基本的职业核心能力。
从国内外研究述评来讲,20世纪70年代,核心能力的概念首次在英国出现。该概念的提出,是為了强调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一致性与对应性。我国近十余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照搬普通教育的传统模式向技能教育为核心的就业导向教育模式转变,正是在高职教育由虚到实的转型中,核心技能的概念开始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其中,国内外学者对软技能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定义。Philip和Chris将软技能定义为与人格、态度、行为有关的技术、能力和特质,而不是正式的或科技性的能力;Marcia认为软技能是使员工工作表现更为出色的学习和实践的技能;Kantrowtiz把软技能定义为个人内在的或人际间的能够促进技术技能以及知识应用的工作技能。无论是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关键能力”,还是英国和中国的“核心能力”,虽然叫法各异,但其所指向的都是区别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普适性能力。相对于职业硬技能的英文Hard skills,职业软技能的英文被称为Soft skills。我国学者于广涛等认为软技能是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决策等方面的技能,是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操作技能而言的非技术技能,强调的是内在的和人际间的技能。
近八年以来,我国对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和实践研究开始呈现增多趋势,通过中国知网的搜索,共有258篇学术研究涉及该方面。有对高职生软技能内涵和意义分析的,也有对相关能力提升研究,以及相关课程开发的研究。在软技能的内涵归纳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分析,但对于不同学科类型和不同出生年代的高职生,如何因材施教来提升软技能,尚未深入和拓展。
三、提升“90后”高职生软技能的对策
那如何通过实践研究提升高职生软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新机遇下,结合全员育人理念,探索全员全程化育人来提升高职生软技能的路径与策略。通过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及对照法等方法,尽可能多搜集相关资料,不断充实理论研究水平。充分开展调研,了解现“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的“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的的特点。同时做好案例积累,并做好正面的宣传报道,为后期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做好铺垫。以事实为依据,以材料为核心,争取尽可能多的掌握原始资料,通过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搜讨剔抉,辨别真伪,集零为整,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以“9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探索的围绕点,通过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渠道开展行动效果研究,通过纵向及横向对照法,力争效果明显,探寻其共性和规律。
主要可以开展如下实践育人研究:一是制定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制,即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导师;二是开展课程、企业、比赛多方多举联动,比如吸引当地知名企业家进校园对学生开办讲座,合理运用课程的教学过程安排,加强软技能在课程中的培育力度,开好职业指导课、创业辅导课等,并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求职简历大赛等比赛,共同提升高职生的软技能;三是以全员社团化来渗透职业软技能的培养工作,通过每位教师指导一个学生社团,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能让高职生软技能在社团活动得到有效提升;四是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开展师生有效互动。这“微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微载体、微内容、微影像、微行动和微训练。其中微行动是让学生记录自己每一点进步,督促学生成长;微训练是要虚拟一个小型的商业社会环境,如税务、银行、有竞争性的公司,让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模拟实战,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这两项内容是要借助软件平台和实验活动中心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晓京、文书峰、金添,“90 后”大学生新生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2]叶翠兰.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及其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12(5).
[3]何玲.高职高专学生软技能的需求分析及思考——基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实证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3).
[4]关冬梅.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5]Ling FY,OforiG,Low SP.Importance of design consultants soft skills in design-build profects[J].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00,7(4).
[6]于广涛、王二平、李永娟.非技术技能及其培训[J].人类工效学,2004 (1).
[7]Kantrowtiz TM.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ture of soft skills performance[D].PQDD博硕士学位论文,2005.
作者简介:
张媚(1982.12-),女,浙江温岭人,讲师,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