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05-30李劲松李美梅烨
李劲松 李美 梅烨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程度的迅猛发展,海量数据成为当下网络的一大特征,人们步入了大数据时代。面对网络中存在的海量数据资源,当代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之内,而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背景要求。为此,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弱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培养大学生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有利优势去发展完善自我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下社会的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大学生 自学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教学创新团队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9-01
一、大数据时代的含义和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演进,人们的生活日益离不开互联网这一网络平台。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壮大和经过人为的数据整合以及分析之后,这些数据的集合体产生了强大影响效应。人们称这个集合体为大数据,由于大数据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因此,人们又称当下为大数据时代,简单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体量大、多样性、易获取。
二、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现今,线上学习来提升自我知识技能将成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变被动接纳知识为主动获取,即提高自学能力。除了学好课堂书本上的知识外,还需要学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这一广阔平台,从而最大化的获取有用信息,并做到学以致用,以主动学习的姿态去给自己充电,完善自我知识技能。
其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做到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讨论、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三、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新举措
面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新要求,作为高等院校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有义务重新审视与改进当下的教育培养模式,从而引导大学生们激发自我学习的欲望,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他们发展的需要。
1.转变传统授课模式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
课前授课教师留下相关问题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查阅资料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做到带着问题和自己的见解上课;授课过程中做到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与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交流,带动课堂学习氛围,并认真做好笔记,重视对笔记资料的总结,归纳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课后针对老师留下的作业和课堂上的疑问,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查平台查阅相关数据资料,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各个方面加以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做到温故而知新。
2.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将讲台让给学生
针对课程内容,分配教学任务于学生,让学生結合所用教材,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轮流登上讲台为全班同学讲解教学内容,并延伸相关知识。这样做,既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宽泛,让学生们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而对于授课老师要做的,就是进行后续的内容补充与进一步的讲解。
3.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借此学到更多知识
当大学生通过自学或在课堂上学习到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应该参与到相关的科研活动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科研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科研,应该怎么搞科研,怎样将理论与实践适当结合。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之后,让他们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去进一步钻研科研活动,从而学习到更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补充自我素养,完善自我能力。
4.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带动学生自学积极性
传统的课程教育仍旧存在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知识好坏的弊端。为此,我们可以改革课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加大平时分所占的考核比重,弱化试卷分数的考核比重。因此,对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自学的学生加以平时分上的鼓励,以鼓励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去自学,从而提升其自学能力。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的今天,在它给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变化之际,教育的适应性改革也显得很有必要。在大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为薄弱的校园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引导学生有效、积极自学的行为迫在眉睫。我相信,通过上述新措施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将很有帮助,也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J].学习月刊,2013,09:56.
[2]于艳华,宋美娜. 大数据[J]. 中兴通讯技术,2013,01:57-60.
作者简介:
李劲松(1974-),男,汉族,江西人,硕士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内饰及内饰材料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