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情结
2015-05-30蒋琳丽
摘 要:华兹华斯流行于19世纪的英国,他的自然情结受到一些哲学及生活经历和基督教教义等影响,他的诗歌大多是以乡村自然为主,将淳朴和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使人们的灵魂回归到了自然而恬静的生活中,心灵也得以净化。文章就从华兹华斯的一些代表中去寻找他的自然情结。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自然情结
华兹华斯于1770年出生,在19世纪时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他与其他热血青年一样参与其中,宣扬自由、平等和博爱等精神,并有着改革社会的理想和远大抱负。最终的结果却使他非常失望,他的理想也破灭了,并陷入到极度的危机中,精神萎靡不振,意志和信仰也开始丧失,从而他的眼光开始放入到乡村中,只有那些自然风景才唤起他的压抑,也逐渐地寄托了他心灵中唯一的归宿,从此他对自然也有了一种情有独钟的独特情结,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他的这种自然情结:
一、华兹华斯诗歌中哲学思想中蕴含的自然情结
(一)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情结与哲学思想的关系。情结就是指个人的意志被压抑而在无意识下产生的有持续性的思维活动,并是以本能和冲动下而形成的核心愿望和观念等,也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常说到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等。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情结与哲学思想有极大的关系,主要是当时在英国发生的启蒙主义运动,这是发生在文艺复兴后的资产阶段思想和文化的运动,他们倡导以理性原则为主,遵从人性论与自然神论,人性论就是把自由、平等和博爱看作为人性主本,并大力追求个性的解放。自然神论就是将自然封为神,以自然规律为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当时的一位启蒙运动人物卢梭成为了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重要影响人物,卢梭喜好田园生活,主张享受自然美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才是人之本性,他的这种回归自然的活跃思想极大地感染了华兹华斯,而华兹华斯本身的出生地也是个景色非常优美的湖泊,给了他一个非常快乐而美好的童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华兹华斯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极大受挫,进而他再次选择回归到自然,但是他的思想却与卢梭的自然思想不同,他一些诗歌中还将卢梭的大部分思想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发挥得淋淋尽致,他的诗歌中更显得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
(二)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情结的代表。如《咏水仙》中:这景象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我的寂寞;我的心随着水仙跳舞,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愉悦和欢乐;人们都知道大自然才是人间的乐园与净土,才能将真善美完美体现,才能带给人们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再说自然神论,这也是哲学思想中的神化论,也对华兹华斯的自然情结有一定的影响,认为万物的本源就是神,它是真善美的统一,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一种宇宙精神的体现。这种宇宙精神是万能的上帝,代表着崇高与庄严,体现出永恒的真理。如《我看见彩虹高悬天上》中有这么几句:儿童是成人的父亲,我一世的光阴-自始至终就是贯穿于天然的孝敬。他们认为儿童的身上原本就保留着神性,在天国中儿童就是最大的,因为儿童是大自然的造物主与起源,也带着生前的那些回忆而来。因此,华兹华斯也认为要始终保持着童心,才可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二、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深入认识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以自然情结为主要内容,极大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基督教也认为人由上帝运用自然的力量而制造出来,就应该也要回归到自然中去,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他在描述一位姑娘时的诗歌中:她居住于人迹罕至的路边,附近有达弗的清泉;青苔石旁边有一朵紫罗兰,像一颗孤单的星星,在天空中闪闪发亮。这几句中所说的清泉、紫罗兰和星星都是乡村中常见的自然物质,从而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效果。华兹华斯认为自然就是整个道德存在的,也是灵魂的导师和家长,不少诗歌中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崇拜和崇敬之情。如在描述农家割禾女在一边劳作一边唱歌时,写道:她在唱些什么?是多么凄婉的歌声,是古老而遥远的悲欢离合还是往昔的征战岁月?平凡的曲子中也许就是寻常中的琐事......在她的歌声中让华兹华斯的心灵也得到了许多慰藉,能乐观地面对生活。也有学者这么评论华兹华斯:他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和深厚的感情,认为大自然能启迪人们内心的善良和博爱,融合于大自然中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幸福。事实就是如此!
三、结语
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这种深刻认识,加深了对新生活的自然事物的理解,使人们的心灵也得到升华和拯救。他热爱自然、崇拜自然,更将自然神化论,在他的诗歌中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自然带给我们的魅力,天一合一的意境中透析出人源于自然,也要回归自然,净化人们的道德和灵魂,也正是这种自然情结使得华兹华斯能积极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将所有的思维和意志都寄托于自然的景色中,也种下了不朽的自然情结,最终实现完美的人性。
参考文献
[1]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黄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 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獻出版社,2000.
[3] 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陈慧,黄宏煦.世界文学术语大词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蒋琳丽,长沙市南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