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
2015-05-30韩科
摘 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推进学风建设是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表现。文章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等方面分析这些对学风建设带来了挑战,并从制度规章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和大学生自身发展角度提出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风是一面镜子,映射的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影射出高校的综合质量的水平。优秀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建立起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得到社会大众认可和得以生存的灵魂支撑。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的推进,既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提高自身质量和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更是推进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一、当前部分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学业职业规划不清、学习自主性不够
学业职业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状况,结合现实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制定出自己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的过程。有了对学习目标的设计,才有对学习计划的制定,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长期性。然而,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制定学业目标,没有对学习期间进行明确有效的科学规划,以至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有些根本不是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放松了对自己学习方面的要求。加上大学生期间有很多的社会团体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课外活动而搁置学习。一部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是学风建设存在的现象之一。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大学生的上课、自习、看书等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有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方式中感到不适应,不能合理的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而是在游戏、休闲娱乐和谈恋爱等活动耗费大量时间,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部分大学生缺乏承担责任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责任是一种担当,不同阶段有不一样的责任,大学期间大学生的责任主要是以学业为主,勤奋学习、收获知识是他们在这段时间最应该做的。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既是对老师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是理所当然而且是每位大学生应该做的本份。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推卸了这份责任,没有用心对待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主动学习、對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之,以一种冷漠的学习态度应对自己肩上所扛的责任。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学风建设存在的另一种表现。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对学习善始善终,即使是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目标的追求,也往往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做到对学习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及其的懒惰性,嗜睡、嗜玩成为他们校园生活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好逸恶劳的不良学风,既毒害了自己,也污染了校园的风气。
(三)部分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对良好学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在高校学风建设的存在的问题是与教师相关联的,主要表现为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辅导员作为学校中的特殊教师,其本职工作是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落实抓好学风建设。但是,目前的辅导员在应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及时做到科学有效的引导。开展谈心工作和学风教育一学期也是寥寥几次,也不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的问题,心理生活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与辅导员的交流甚少,学生在缺少监督下形成学习的不主动性、消极性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和课堂管理不严,课堂枯燥乏味,课堂氛围不佳,违纪现象普遍,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是学风存在问题的又一体现。
二、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因素
(一)高校教育大众化的推行给学风建设带来的挑战
自1990年实行高等教育普及化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总人数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学生源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给学风建设带了一些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生源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各有区别,考高成绩差距存在一定差距;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庭长辈对子女的过于关爱,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娇生惯养的脾气,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甚至有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还需要父母包办;三是高校教师的建设跟不上学生扩招满足的需要,造成教师资源紧张,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置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比如运动场、图书馆、电脑机房等设施。加上教育改革的进程滞后于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专业口径变窄、教育内容落后无创新、制度激励体制不到位,无法满足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建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不良的师生关系和不合理的管理机制对学风建设造成了影响
不良的师生关系对学风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师德水平不高,教师是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的榜样,教师应该起到很好的示范榜样作用,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表现出责任心淡薄、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对学生出勤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教师教学不积极不敬业的行为,都会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教学方法不科学,现在不少教师课程教学模式仍是说教式为主,师生课堂缺乏互动,往往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缺乏艺术特色和创新模式,造成课上枯燥感,激发不起学生的关注力和吸引力,甚至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感。
高校长期在管理机制上形成的误区也对学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主要是从他们的学习成绩出发,而忽视了他们个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管理中过多的关注学生的稳定,而忽视了他们个性的张扬;过多的强调学生管理部门的作用,而弱化了教师的育人功能;过多的重视制度去管理,而忽视了人文关怀与精神感召。这种管理机制不利于高校学风的形成和稳定,也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挑战。
(三)应试性基础教育的弊端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挑战
不同于西方素质教育模式,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性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风建设带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動机的迷失,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他们学习的唯一目的是考上大学,当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他们就找不到理想了,他们就开始在大学中迷失了自己,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的目标一直由他们的父母或者老师给他们做的选择,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不足,渐渐地大学学习也失去了新的动力。
第二表现在学生个人心理适应能力差。大学阶段不同于中学阶段,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差别,一些学生在新的环境里会产生心理的不适应,而这些问题就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虽然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但是学校和专业并不是心目中的追求,为此感觉精神萎靡不振,在失落情绪和自信心受打击的影响下,于是心生自卑感,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更是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学校的师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不相一致的情况下,在人际方面也产生了不适应心理,人际关系也变得难以建立。因此,在生活学习方面上存在的个人心理适应能力差的情况下,也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的情绪。
三、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举措
(一)完善制度建设并加强其管理
校规校纪是高校治校的指导思想具体体现,也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它可以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也有利于学风建设。对于当前高校一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佳、自控力能力不强的情况,学校要加强规章制度的科学合理规划及制定,以更有效的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完善辅导员制度,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深入每个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辅导员要深入学生课时课后的情况,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多听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开展师生座谈活动。在对学生的考核上要合理分明,激励机制构建科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对留学机制、退学机制进行完善,制定合理科学的奖惩规章制度,使这些制度更加规范,效果更明显,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深化教学改革,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校园氛围
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不仅需要一套有效机制,更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创新方法。第一,更新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以书本、教师、教室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以经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并充满关爱和真诚的学习气氛,为学风建设提供温馨的环境。第二,创新教学方法,要突破传统固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特色,教师要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了解学生的兴趣,善于在课堂上创造思维活跃、讨论积极的课堂范围;其次,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积极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已达到调动学生的效果。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学来加强正能量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学风建设;最后,给学生讲课不仅仅局限于本校教师,而应该借助于校外资源,邀请各领域的大师或著名教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以营造一种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既有利于促进校风建设、教风建设,也能促进学风建设。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既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对象,也是建设学风的主体,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推进学风建设的根本动力。大学生应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并要严格监督自己,要强化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加强对学业的认同,从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转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从中锻炼自己,认识自我,激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控制和自我教育,培养自身学习热情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学习期间,应该认真地规划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具体措施并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具备时间观念意识,大学四年必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素质内涵、掌握丰厚的知识蕴底,多跑跑教室、多进图书馆看看书。大学生在生活中应当积极地激发自己的个人潜能。为尽快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生活中必须注重个人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自我教育的培养,养成高度的自觉性。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每个高校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学风建设,才能使学风建设稳定提高,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39.
[2] 陈向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与学风建设刍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5):152.
[3] 徐代勋,杨亚洲.高校学风建设创新研究[J].校园英语,2014(9):29.
[4] 谢小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的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 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韩科(1990.01- ),男,江西上饶人,天津工业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