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中考作文预测我们这样的朋友

2015-05-30

文学少年(绘本版) 2015年6期

【一文三评】

作文材料及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若干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出了一个谜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拿着地图研究,试着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是的,一路上有好朋友相伴,沿途说说笑笑,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的确,没有人软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刚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的相伴,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花一些功夫,为自己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花一些功夫,努力成为别人的朋友。

请以“我们这样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文题指导

一、审题要准确,立意求新颖。

“我们这样的朋友”这个题目在审题方面上并没有设置障碍,引导语“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指出了“我们”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常规思维下,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顺着这个命题之意,琢磨如何编写“我们这样的朋友”,所选对象大多是身边之人,这就过于俗套。可以另辟蹊径,“朋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同龄人,也可以是长辈。可把“朋友”定位为具体的“物”或某种习惯,譬如:书,日记、阅读、写书法等;可把“朋友”选定为师者长辈,譬如:老师、父母亲等。

立意要新颖,亮人耳目,要深入挖掘素材蕴含的情感或道理。导语中的“一路上有好朋友相伴,沿途说说笑笑,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可以启发我们从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角度确立中心。导语中的“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可以启发我们从拥有朋友的意义和好处的角度谈论。

二、体裁可多样,形式贵灵活。

1.写人叙事,歌咏朋友之谊。

这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由题生意,借着“朋友”写人叙事,述写与朋友交往或有趣,或误会,或帮助,或志同道合的往事,展示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歌颂真挚情谊。

表达上,应当以记叙为主,充分展示事件重点环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传递出自己最为真切的感激、理解的情感和体验。

2.形散神聚,抒写内心感怀。

提到“朋友”,就会无限感怀在心头。于是思绪翻转,情感激荡,细数与朋友的点点滴滴。

表达上,适合写成散文,或直抒胸臆,倾述对朋友的感激之情,难忘之情;或回忆曲折的心路历程,细腻委婉的表露真挚情谊。

3.旁征博引,评判交友之道。

针对“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朋友”“怎样做他人最好的朋友”“朋友是一生的财富”等论题进行论述。

表达上,可以写成议论文,揭示朋友的内涵和拥有朋友的好处,启迪人们要珍惜友情,进步成长。

三、精心选材,力求时新。

选取素材时尽可能做到人云亦云不云,道听途说不说,唯其如此,才能不会与别人撞车、雷同。选取普通素材也可以,最好推陈出新,与时代气息相契合。既关注自身,又关注社会。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找到与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来抒发情感或感悟。

名家例文

朋友

文/巴金

这一次的旅行使我更了解一个名词的意义,这个名词就是:朋友。

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的朋友说:“在朋友们面前我只感到惭愧。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这并不是谦虚的客气话,这是事实。说过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个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看见他。但是他给我的那一点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颤动。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罢。然而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和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正是它。

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抛弃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若干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也曾亲眼看见一些人结婚以后就离开朋友,离开事业……

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为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可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怎样可怜的東西,我自己也不知道。

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帮助,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救回来。他们对我表示了无限的慷慨。

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了给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舍,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太慷慨了。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地方,看见了许多新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遇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准备好了一切,使我不会缺少甚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我就像回到我那个在上海被日本兵毁掉的旧居一样。

每一个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样苦,怎样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然明知道我不能够报答他。有些朋友,连他们的名字我以前也不知道,他们却关心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那被日光晒黑了的脸和膀子,他们才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的确值得人掉眼泪。

有人相信我不写文章就不能够生活。两个月以前,一个同情我的上海朋友寄稿到广州《民国日报》的副刊,说了许多关于我的生活的话。他也说我一天不写文章第二天就没有饭吃。这是不确实的。这次旅行就给我证明:即使我不再写一个字,朋友们也不肯让我冻馁。世间还有许多慷慨的人,他们并不把自己个人和家庭看得异常重要,超过一切。靠了他们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我还要活下去。

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报答的。

最近我在法国哲学家居友的书里读到了这样的话:“生命的一个条件就是消费……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

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了。我的生命要到甚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么?

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朋友

文/贾平凹

我在乡下的时候有过许多朋友。至今二十年过去,来往的还有一二,八九皆以记不起姓名,却时常怀念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在名与利的奋斗中,我又有了相当多的朋友,但也在奋斗名与利的过程中,我的朋友变换如四季,走的走,来的来,你面前总有几张板凳,板凳总没空过。

我作过大概的统计,有危难时护佑过我的朋友,有贫困时周济过我的朋友,有帮我处理过鸡零狗碎事的朋友,有利用过我又反过来踹我一脚的朋友,有诬陷过我的朋友,有添油加醋传播过我不该传播的隐私而给我制造了巨大麻烦的朋友。成我事的是朋友,坏我事的也是朋友。有的人认为我没有用了不再前来,有些人我看着恶心了主动与他断交,但难处理的是那些帮我忙越帮越乱的人,是那些对我有过恩却又没完没了地向我讨人情的人。

地球上人类最多,但你一生交往最多的却不外乎在方圆几里或十几里,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有人说,我是最能交朋友的,殊不知我相当多的时间却是被朋友占有,常常感觉我是一条端上饭桌的鱼,你来捣一筷子,他来挖一勺子,我被他们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

过去的一个故事讲,有人得了病去看医生,正好两个医生一条街住着,他看见一家医生门前鬼特别多,认为这医生必是医术不高,把那么多人医死了,就去门前只有两个鬼的另一位醫生家看病,结果病没有治好。旁边人推荐他去鬼多的那医生家看病,他说那家门口鬼多这家门口鬼少,旁边人说:那家医生看过万人病,死鬼五十个,这家医生在你之前就只看过这两个病人呀!

我想,我恐怕是门前鬼多的那个医生。根据我的性情、职业、地位和环境,我的朋友可以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人家给我办过事,比如买了煤,把煤一块一块搬上楼,家人病了找车去医院,介绍孩子入托。我当然也给人家办过事,写一幅字让他去巴结他的领导,画一张画让他去银行打通贷款的关节,出席他岳父的寿宴……或许人家帮我的多,或许我帮人家的多,但只要相互诚实,谁吃亏谁占便宜就无所谓,我们就是长朋友、久朋友。另一类是精神交流型。具体事都干不来,只有一张八哥嘴,或是我慕他才,或是他慕我才,在一块谈文道艺,饮茶聊天。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把我的朋友看得非常重要,为此冷落了我的亲戚,甚至我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可我渐渐发现,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快乐来了,最快乐的是自己。苦难来了,最苦难的也是自己。

然而我还是交朋友,朋友多多益善。孤独的灵魂在空荡的天空中游弋,但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西班牙有个毕加索,一生才大名大,朋友是很多的,有许多朋友似乎天生就是来辅助他的,但他经常换朋友也换女人。这样的人我们效法不来,而他说过一句话:朋友是走了的好。我对于曾经是我朋友后断交或疏远的那些人,时常想起来寒心,也时常想到他们的好处。如今倒坦然多了,但是寒心,是因为把朋友看成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殊不知朋友毕竟是朋友,朋友是春天的花,到了冬天就都没有了。

朋友不一定是知己,知己不一定是朋友,知己也不一定总是人,他虽然吃我、耗我、毁我,那又算得了什么呢?皇帝能养一国之众,我能给几个人好处呢?这么想想,就想到他们的好处了。

今天上午,我又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他向我诉苦说他的老婆工作在城郊外县,家人十多年不能团聚,让我写几幅字,他去贡献给人事部门的掌权人。我立即写了,他留下一罐好茶一条特级烟。待他一走,我就拨电话邀三四位老朋友来有福同享。

这时候,我的朋友正骑了车子向我这儿赶来。我等待着他们,却小小私心勃动,先自己沏一杯喝起,燃一支吸起。如此便忽然体会了真朋友是无言的牺牲,如这茶这烟,于是站在门口迎接喧哗到来的朋友而仰天哈哈大笑了。

学生例文

我们这样的朋友

明媚的晨光中,我们相对而坐,不约而同打开手机,选中了那首歌。几乎是同时,那再熟悉不过的歌声在空气中荡漾开来。我们相视一笑,几年的友情,又一次跳回记忆中。

(“明媚”的晨光亦如朋友之情的美好。行动的一致体现朋友之间的默契。“友情”“跳回记忆中”引出下文对“友情”之事的回忆。)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我们相识在迈入青春的门槛上。我一直惊于我们成为朋友的时间是那么短。刚刚进入初中一个月,我们便像早已熟识一般。同学们惊讶地问我们是不是小学的密友,我们也乐于答出“不是”。

(用同学们的惊讶衬托我们之间亲密的关系。)

你喜欢听歌,我也喜欢。有一次午休,你突然说你喜欢这首歌。你说,你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你是个爱幻想的可爱的女孩,梦想着要环游世界。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从上哪所高中到考取哪所大学,再到工作……,总之,我们要一直是朋友,一直在一起。从那时起,无数个午休时间,我们就在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中看书学习,激昂的旋律就如战斗的号角,让我们热血澎湃,充满斗志。书中的知识点好似点点音符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为了心中的理想,我们不断地努力。歌声见证了我们每一次的进步。

我们这样的朋友,真棒!

(对学习场景的泛叙,让我们体会真正的朋友是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的。两个比喻,生动形象。)

“……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那是我们唯一一次春游。六月的空气中充满了花草的香气。当全班同学都坐下来准备野餐时,你俯在我耳边说要出去看看。我们野餐的亭子外就是一片树林,我一笑,拉起你的手,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溜了出去。

我们走在林间小路上,脚下的沙石路软软的,路边的小草轻吻我们的脚踝,青翠的树叶轻抚我们的头发。我们躺在草地上,呼吸着甜润的空气,听着林间传来悦耳的鸟鸣声。我打开手机,让《我相信》的旋律响起。你突然咯咯笑了,说,这不就是我们的乐园吗?我看看四周,有树、有花、有鸟、还有你。

(大自然的环境就如人间乐园,愉悦人心。拟人的修辞更传神的描写出自然精灵对“我们”的爱。)

我们这样的朋友,真好!

“……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天都精彩万分……”

记得初二的暑假,相聚一起的我们从99.8的音乐频道电波中得知给山区孩子献爱心的消息。我们回到家里,分别把自己喜欢的玩偶、本子、书籍整理出一些便来到邮局。当我们为亲手缝制好的邮包端端正正地贴上邮单的时候,我们的心雀跃了,我们的热情如八月的骄阳般炽热。回来的路上,我们的手紧紧地相握。我们感到,友谊的路上。每一天都更加新鲜、都更加精彩!

(此处选材立意深远,意境高远。体现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感。“朋友”的境界更高。)

我们这样的朋友,真赞!

晨曦灿烂,轻柔地洒在我们的双肩,耳畔的歌声还在继续,正如我们的友情,美好而持久……

(结尾照应开头,结构完整。)

总评:

材料丰富,层次清晰。本文由三个事件构成全篇。第一件事“志同道合,畅谈理想”;第二件事“畅游春景,与友携行”;第三件事“共献爱心,邮寄希望”。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一首《我相信》的歌词,成为小作者串联起这篇美文的灵魂。在每一句歌词背后都把“朋友”的意义诠释得生动有趣而又鲜活美妙。通过三个部分的精彩解读,展现了“朋友”于我的重要意义。用语自然,感情真挚。本文在清新自然地表述中写尽与“朋友”的交往之情,真挚之谊。

需要改进的是:

1、材料的处理。前两个选材的文字量均等,要注意详略的安排。

2、细节描写不足。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生动的描写可以让人物活灵活现,让画面历历在目。本文在细节的叙述和刻画上还应精雕细刻。

我们这样的朋友

一阵兰香过,似出伊人襟左。紫罗兰花瓣一点一点打开,芬芳逶迤而来。我在花香中用羊紫兼毫蘸着青色墨。哦,朋友!你的身影在冷金宣纸中韵致尽展。

(开篇点题,意境优美,吸引读者。)

微風爽朗地掠过那一年的仲春,我们相识于雕花桌前。桌案上,宣纸中,你的身影飘逸俊朗,一下子吸引住我的目光。于是,雕花桌前常有我的身影出现。我赏你、读你、仿你、写你。每天与你相处的时光都是那么的惬意。

每每惬意的我在兰香中屏息、逆锋起笔、轻顿,不经意间,墨汁在金粉间漾出一团裹着浓墨的淡青晕圈。我懊恼,怎么每一笔都把你写得软弱无力,清晰的败笔跃然纸上。正浓的兴味顿时像揭了盖的蒸汽,一下子跑没了踪影。寞落之际,静静注视紫罗兰,一袭紫翠衣,柔毛枕着层层万紫千红的遐想,在窗台一隅含羞绽放。内心猛然感受到这无声的力量,久久震颤心房。

(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并给作者以鼓舞。)

快乐把时间缩短,苦难将岁月拉长。

夏日,练习久了,早已汗湿的胳膊粘在宣纸上,而我却浑然不知。伴着知了的调子,我一次次逆锋起笔的写你。落叶的声音透露着风的痕迹,隐匿着秋的禅机。我握笔,你蚕头燕尾,笔实带虚,擒纵自如。冬日里,白雪飘落,我愈发刻苦的把你练习……

寒来暑往,时光流淌。

今夜,我伏在案上,心中难言的苦涩已化为不可名状的欢愉。月光的帘幕轻启,青墨波痕淡淡的在月光中轻荡。我轻轻抬笔,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起笔逆入,侧锋行笔,笔势略扬。蚕头燕尾洒脱奔放,平推横画遒媚劲健。行至波画处,转锋而下,又一个遒劲的竖折,藏露中扬和峻,提按间显“飞白”。最后,注墨轻挑,收笔。钩挑仿佛字魂的翅膀,在飞遁时有一刹那绚烂的展开。朋友,我和你成功的邂逅!

(通过专业术语的运用,“我”刻苦练习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心花怒放,因你俏丽峻拔的身影!

(引出下文。)

校艺术节书法作品展示中有你身影的出现;班级教室的墙壁上有你身影的装点;每天课余学习生活中有你身影的陪伴。

心浮气躁时你提醒我要“宁静致远”;心高气傲时你提醒我要“脚踏实地”;灰心丧气时你提醒我要“志存高远”。

(采用排比的修辞,概括写出“朋友”的身影。)

长辈生日时有我研磨抒写的祝福,新春佳节时有我挥墨抒写的对联。你的身影使我与亲朋邻里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你的身影使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这位“朋友”使亲情更甜,使邻里关系更美。)

哦,朋友,你就如同血液流淌在我的身体里,我们这样的朋友,永不分离,生死相依!

(结尾点题,直接抒发内心对这位“朋友“的真挚情谊。)

总评:

作者不落俗套地选取书法汉字这位朋友,运用散文的笔调将相识、相伴的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思独特,选材新颖。第二人称的使用,尽显作者与“朋友”的亲密,饱含真情。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诗意灵动,自然洒脱。

需要改进的:

注意行文前后照应。如:第三段以下的内容与第二段中“我赏你、读你、仿你、写你。每天与你相处的时光都是那么的惬意。”这句话没有照应。文章主体部分主要叙写“我”如何练习书法并最终取得成功。缺少了“赏”“读”过程的描写。

我们这样的朋友

他那又短又粗并且长满了茧的指尖灵巧而轻盈地在指板上移动着,六根琴弦在他的指下时而颤动不已,时而平静不动。一曲高亢明亮的进行曲流畅而轻快地被弹时,我屏住气息,惊异于他高超的技巧和充沛的情感。

(开篇创设情境,并用“他”高超的琴技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他是我的父亲,亦是我的琴友。他苦练吉他约二十年,又充当了我的入门师傅,我对他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

(画线句直接表达“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可是有时他也会向我认输。

(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我们最近练习的D大调回旋曲,曲式复杂,指法难度大,手指在指板上辗转腾挪要快,又加之没有把位转换等,足以令我望而却步。但老爸非要我也来练这一高难度乐曲。“我?……我……哪行啊?”我瞪大眼睛,摇头摆手地说道。“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嘛!”他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你不会不练就认输吧?”他又不怀好意地说。“哼,比就比!”我也回敬道。

(通过对“我”的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不相信自己能完成这个高难乐曲的心理。)

从此,我的屁股仿佛黏在了琴凳上,几页的琴谱被我翻得边角发烂,上面标记了密密麻麻的指法符号。哎,我“先天”不足,只好“后天”多努力了呗!

(黏:传神地写出“我”练琴时间之长。边角发烂:夸张地表现“我”练琴次数之多。)

而父亲,他也绝不会自恃功底深厚,不努力练习的。他将乐谱缩印了一份,随时带在身边,随时琢磨。每天我放学回到家,他都会向我讲述上班、回家路上他是怎样抱着空气空弹、怎样斟酌推敲指法的。父亲这種对音乐的勤勉与狂热令我钦佩,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认输。

(以上两段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与子专研琴谱练习琴技的情景。)

半个月后的这天是我们见分晓的时刻了。我静静地聆听父亲的演奏,直到最后一个大气磅礴的和弦。“好!”我不禁脱口而出。“好啦,我亲爱的朋友,该你啦!”他用外国腔调向我“挑衅”道,并且站起身把琴递过来。我回给父亲一个轻松的微笑,顺便安抚了一下自己狂跳的心脏。

(对父亲语言的描写尽显幽默之感。)

准备就绪,我拨动琴弦,融入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我的指尖时而急躁快速如跳着踢踏舞,时而缓慢轻盈如在清晨的林间散步……。不知什么时候,父亲也扣动琴弦,我们父子共同完成了高亢大气的和弦。

“非常好!”父亲的脸上流露出惊喜而又和蔼的笑容。“你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我认输了。”“哪里哪里,您不是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哈哈哈……”我和父亲开怀大笑。

(画线句照应前文父亲的话。)

这就是我们,我们这样的琴友朋友!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言简意赅。)

总评:

角度巧妙,真情流露。文中选取父子间学曲练琴的情节进行描写,为我们展现了父子间共同的兴趣爱好。这对父子知音的情感如弦共鸣,如曲和谐。文笔细腻,情感真挚。

需要改进的:

主题的深度。本文作者抓住自己的特长来写,很容易上手,但太“平”了。如能抓住一个重点写出特点,显出个性,再将主题升华到自己的人生信仰和理想方面,这样才能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