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故
2015-05-30马娟妮
参花(下) 2015年6期
马娟妮
清明节,在烟雨朦胧中走来,犹如逝去的亲人,永不曾远去。
多年来,感念最深的还是奶奶。奶奶个头不高,眉清目秀,裹着一双小脚,一身蓝色的大襟衣裳,留给我无尽的记忆。她脸上常常挂着慈祥的微笑,让人打心眼里舒服。年幼的岁月里,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地里的农活永远忙个没完没了。我们姊妹三个,整天围在奶奶左右,问这问那,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童年的世界里,夏天无疑是最美丽的。在农村的小庄户子里,没有名贵的百合、玫瑰、牡丹,也没有郁金香,有的是路边红的、紫的、黄的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还有村里人种的喇叭花、指甲花等。我们总是雀跃地采摘些盛开的喇叭花,轻轻地拔出根蒂,挂在耳朵上当耳环,觉得美极了,有趣极了。盛夏的季节里,奶奶会让我和姐姐收集来指甲花瓣,和着白矾用石块砸碎,再用桑叶包裹好指甲,最好是过上一夜,指甲染色就大功告成。看着我们个个红红绿绿的指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总在这个时候,奶奶就会告诉我和姐姐:“包着这个千万别放屁,如果放屁了染出来的指甲就不红了。”看着我和姐姐紧张的神情,奶奶会心地笑了。
奶奶人缘好,与人亲和,只要她在的地方,就会感到和谐温馨;奶奶很勤劳,她腌的酸菜、韭菜花,做的凉粉、豆腐远近闻名。只要奶奶在,家里就窗明几净,热热乎乎;她虽是小脚,但还时常下地播种、收割;奶奶也很节俭,从小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奶奶躺在前厅的大炕上寿终正寝。最爱我的,我最亲的奶奶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奶奶身上集中了传统美德。虽然离开家人十多年了,但她留下的善良淳朴和勤劳节俭,却一直激励着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