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角度鉴赏《暴风雨》
2015-05-30阳捷喻杰
阳捷 喻杰
摘 要:本文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前景化理论,从词汇层、句法层和修辞层面对美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暴风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阐释,旨在深入对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进行探索,同时也加深读者从各个角度理解和欣赏《暴风雨》一文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暴风雨》 文体学 前景化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1203)的阶段性成果
一、故事背景
《暴风雨》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8年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作品讲述的是女主人公Calixta,在一个暴风雨突然来袭的下午,和来家中避雨的昔日恋人Aclee之间私通的故事。肖邦通过一位普通少妇的婚外性经历向读者展现了她所感知的性,并把它描绘成一种人生的享受(Wilson,1992)。这种开放前卫的意识挑战了社会道德底线,也使她备受争议。但进入21世纪,随着西方凯特·肖邦研究的繁荣,肖邦已经由一个遭非议的地方作家被定位为一流经典作家(万雪梅,2013)。
二、分析方法
“文学文体学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体的学科,集中描述作者如何通过对特定语言所作的选择来加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申丹,2001)。而“前景化(Foregrounding)” 理论是文学文体学关注的主要课题。这一词起源于绘画,指将想要突出的物体或者人物,放在画面的突出位置,使之成为前景。在文学作品中,“前景化”的方式之一是“偏离”(Deviation)。
本文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前景化理论,从词汇、句法、修辞来对《暴风雨》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作者如何通过选词炼句、布局谋篇来为其主题服务。《暴风雨》的主题,并不是对男女私通的谴责,相反,小说中对此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在肖邦看来,评价伦理道德的标准不能由抽象的道德原则决定,好与坏、对与错要由个人所处的具体情境来评判。
(一) 词汇层
小说中,作者用了大量具有情感和评价属性的形容词和副词,表达其对人物的评价和对事物现象的描述。以小说的第二部分为例:“She was a little fuller...Her blue eyes still retained their melting quality,and her yellow hair, disheveled by the wind and rain,kinked more stubbornly than ever about her ears and temples. ”①“blue”“yellow”加上“little fuller”“melting”“stubbornly”,通过作者的描述,Calixta的形象跃然纸上,丰满的身材,狂野的金发,能融化一切的迷人的蓝色眼睛,这不能不刺激昔日恋人Aclee的每一根神经。再来看两人相拥时的Calixta:“Her lips were as red and moist as pomegranate seed. Her white neck and a glimpse of her full,firm bosom...”“liquid blue”“sensuous”, 在这里,Calixta也是难以控制自己对昔日恋人的激情。而对两人的激情的描述,肖邦的笔调也是清新富有诗意的。她选取了“mysterious”“white”“elastic”“creamy”“generous”,其中,“white”在文中也出现了很多次, 白色的外衣,白皙的颈脖,白色的百合,白色的大床,白色的火焰。这里给读者的感受是,肖邦并未觉得这样的感情不齿,相反,她认为这是不可抗拒的,是原始的、纯粹的。
(二) 句法层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肖邦将整个故事分为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端,第二部分是发展和高潮,第三、四、五部分都是故事的尾声。而在这五个部分中,作者对句子的选用以短句为主,长短错落有致。以故事的高潮第二部分和故事的尾声第四部分为例来看作者的精心设计。 暴风雨来临之前,Calixta 在专心的做针线:“Calixta , at home ,felt no uneasiness for their safety. She sat at a side window sewing furiously on a sewing machine.”①这里通过直接清楚的短句,刻画的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Calixta put her hands to her eyes, and with a cry, staggered backward. Aclees arm encircled her, and for an instant he drew her close and spasmodically to him。” ①几个简短的动作把Calixta 和Aclee连在了一起。Calixta很害怕突然到来的暴风雨:“she would nor compose herself; she would not be seated. Aclee clasped her shoulders and looked into her face. ”另外,她对自己与Aclee的身体接触是矛盾犹豫的,但是Aclee 扳过她的肩膀,深情的注视、坚定的话语瞬间驱散了她的忐忑,从这一刻开始她内心的欲望战胜了理智。接下来,肖邦又用了两个长句:“If she was not an immaculate dove in those days, she was still inviolate; a passionate creature whose very defenselessness had made her defense, against which his honor forbade him to prevail.”“Her lips seemed in a manner free to be tasted, as well as her round, white throat and her whiter breasts.”①这里的状语从句加上定语从句的交错使用,也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先前两人在恋爱时,Aclee的廉耻心阻止了自己对Calixta的进一步非礼,那么为什么现在Aclee却没有了那份廉耻心,跟Calixta接触也不再觉得是亵渎侵犯了呢?是不是婚姻赋予了Aclee亵渎女性的权力,又或者是因为Calixta已经远离了象征“超我”的社会道德的约束下的“自我”,而渐渐走向了充满欲望的“本我”呢?
(三) 修辞
在《暴风雨》中,肖邦利用了象征手法制造寓意深刻的意象,以景寓情,情境交融。小说的标题具有双重的含义,暴风雨既是指小说中的自然风暴,也暗指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汹涌澎湃和激情碰撞。从小说的开始,女主人公未意识到暴风雨的来临,到暴风雨逼近,以及达到最高潮,最后归于平静,自然界的这场暴风雨是与男女主人公心中的暴风雨并置的。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暴风雨,也就是他们无法抗拒的内心的激情和欲望,是和自然界的暴风雨相呼应的。另外,在小说的第二部分:“A bolt struck a tall chinaberry tree at the edge of the field. It filled all visible space with a blinding glare and the crash seemed to invade the very boards they stood upon.” ①这句话,肖邦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暗示,男女主人公对婚姻的不忠,如同闪电一样,也会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伤害。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开头:“The rain was over; and the sun was turning the glistening green world into a palace of gems.”这里的意象,象征了两人激情过后的愉悦,同时也暗含了两人婚姻观的变化。雨后的世界如同一片翡翠宫殿,雨后两人的婚姻看似更加美好,但是这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随着太阳的照射,雨滴将会蒸发,不久翡翠宫殿将会消失,这也正是他们各自的婚姻将会面临的问题。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Calixta惊恐地提到大堤:“an theres Bobinots with Bibi out in the storm—if he only didnt left Friedheimers!”似乎她非常关心丈夫和孩子,但实际上她担心的是他们会不会突然回家。第三部分第五段,暴风雨过后,Calixta的丈夫和儿子回到家,Calixta激动地抱着孩子:“Oh, Bobinot! You back! My! But I was uneasy.Were you been during the rain?...he aint hurt.”Calixta大声表述着自己对他们的关切,但她当时只沉浸在激情中并未想到丈夫和孩子。另外在文章第四部分,Aclee给妻子写信,诉说思念之情,事实上,这是他出轨后的掩饰和愧疚。两个家庭似乎都成功地躲过了暴风雨的袭击,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风暴过后, “暴风雨”还会不会再次袭击?这一切都有待读者掩卷沉思,深入探索。
三、结语
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对“私通”行为的界定,凯特·肖邦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在《暴风雨》中给读者呈现了一幕幕令人遐思而又情感共鸣的场景。本文从该小说的词汇、语法和修辞层面出发,分析了作者精心雕琢的词汇、灵活多变的句式和意味深长的修辞三个方面所产生的与众不同的文体效果。虽然肖邦在文章中并未明确表明自己对婚外情行为的赞成或反对,但是通过其作品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肖邦的意识中,男女两性本能的激情迸发,正如同自然界的暴风雨一样,是不可抗拒的,人性的好与坏、对与错,并不是简单的道德原则问题,而有待更深更远的发掘。
注释
① Chopin,Kate.The Storm.The Literature of the American South[A].Ed. William L.Andrews.New York:Norton,1996.
参考文献
[1] Wilson,Robert.Feminine Sexuality and Passion:Kate Chopins “The storm”.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October 22,1992.http://www.interchg.obc.ca/ rw /eng 3041.htm.
[2] 万雪梅.当代西方凯特·肖邦研究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3(2):153-160.
[3]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研究(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