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2015-05-30刁绫陈磊徐受蓉
刁绫 陈磊 徐受蓉
【摘要】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学源情况,立足于市场需求,提出一种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翻转课堂和“慕课”教学,通过三个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四个阶段进行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 翻转课堂 慕课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12107):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6-02
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开设的软件技术专业在不断发展,但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仍有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保障机制不健全,对校企双方的利益权衡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企业没有积极性;二是对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不够深入,课堂教学形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的角色仍是大多数;三是学生学习、训练与软件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脱节。因此,积极研究适合当前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建立满足企业用工需求,适合专业发展,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国情,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
2.“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想
“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二三四”指的是“一个纽带、双元教学、三个平台、四段培养”。该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体平台,探索符合平台良性运转的机制,让校企合作项目来自市场并服务于市场,实现校企利益共赢。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学生的自尊心以及独立的个性比较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更习惯于通过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在网络上进行以实际需求为目的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翻转课堂的手段,颠倒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计算机和手机在软件技术专业中不仅是通信工具,更是进行软件开发的和训练的实验仪器。
通过“慕课”平台作为课程预习、复习、实践、评价、测验等环节的网络手段,既方便了课程学习,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迎合了学生的兴趣。
由高教司主办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为学校、学生和企业搭建了桥梁。通过参与竞赛,企业将真实的商务需求作为竞赛题目,通过竞赛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学校通过参与竞赛,发现更好的校企合作方式;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获得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解决的过程,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对于移动互联网竞赛,还能融合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商务平台发布优秀的APP,提供更多的商机。
另外Apple和Google公司倡导的应用软件商店改变了传统软件行业的格局,降低了软件开发和推广的门槛,作品完成后也不用像传统产业的产品进行一系列的销售推广,产品可直接通过移动互联网网络市场进行定价销售,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产品的需求,设计,开发,销售等环节的工作。这样的产业特点强化了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条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为校企合作增添了一条渠道。
3.“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
软件技术专业“一个纽带、双元教学、三个平台、四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如上图所示。
3.1“一个纽带”
“一个纽带”即“校企合作”是联系学校、人才、市场和企业的纽带。 企业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获取利润,企业需要的即是能够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人才。因此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即是学校应该培养出能够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人才。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拟从现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入手,重新思考工学结合的内涵,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市场因素”。充分发挥“前店(企业或应用软件商店平台)”、“后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学生个人和小团体)”的资源优势,学生实践的作业即是市场需求的项目,在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带领下一道完成项目的开发,将学生的作品转化为产品和商品,这样的过程与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创业能力;把握市场脉搏,制订出培养学生三种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市场走势,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突出能力“三转化”即作业转化为作品,作品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充分利用企业以及国内和国外(如Apple和Google公司)的应用软件商店平台,从这些“前店”获取资讯,根据所获取资讯完成課程作业,结合市场需求,学生将这些作业、作品整合成产品和商品,并且将这些商品放在“前店”销售,学生从商品销售情况中发现、总结成绩与不足,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
3.2“双元教学”
“双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元素。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在“慕课”平台上提供的教学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收获和疑问,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学生要在课后继续巩固知识,做拓展练习,扩大知识面的掌握,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整理最后给出点评,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颠倒了传统教学的师生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
3.3“三个平台”
“三个平台”即技能大赛、APP应用商店、企业实习这三个实践平台。
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商店上传自己的作品并进入软件企业进行实习等环节的训练,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充分理解产品的开发过程,充分融入企业的职场氛围。通过三个实践平台的训练,使学生从技术和意识上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3.4“四段培养”
“四段培养”即是将高职三年制的培养时间分为“1212”四个阶段。
第一学期,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在这个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和职业规划课,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并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第二和第三两个学期,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学生在两个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第二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学期主要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掌握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程等专业基本技能。
第四学期,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学生在这个学期学习的课程是学习领域课程。也就是常说的饭碗课程。课程内容均是以真实软件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实战,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另外,学生在这个学期还将进行专业认证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和第六学期,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两个学期学生全部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在顶岗实习企业中的真实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软件企业岗位胜任的能力。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就业做准备。
4.结论及展望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较好的平衡了学校培养学生与企业开发产品之间的供求关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高职教师提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新思路,也为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力量。
技能大赛、APP应用商店、企业实习三个实践平台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的无缝衔接。
作者简介:
刁绫(1975-),女,汉族,重庆市人,硕士,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陈磊(1982-),男,汉族,重庆市人,硕士,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徐受蓉(1964-),女,汉族,硕士,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