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有效的静思考

2015-05-30李灵芝任常泼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构学习者教材

李灵芝 任常泼

经历了十余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但我们这些投身教育改革、积极实施课改实践者不满足于现状,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缜密的思维审视我们过去的不足,谋求未来的辉煌。

在日常教研或交流中,总能听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批评的声音: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热闹大于实效,课堂教学不扎实、不厚重等等。认真反思我们的课堂,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了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因为缺少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而使课堂教学变得肤浅;因为缺少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非常值得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探讨与反思。

一、对课堂教学中实施“静思考”的界定

什么是思考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思考”的解释是:动词,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考活动是生命个体独立的思维心理活动,因此具有深刻性、周到性和独立性。思考是学生学习时最具核心地位的心理活动,离开了学生的思考,就谈不上学生的学习。

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静思考”的表述,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教育范畴。笔者只能结合自己申请立项的课题,从侧重于教学实践的角度,表述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静思考,是指教师能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针对学生当前学习、活动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安静的思考环境,使之能够有利于学生个体思考,有助于学生顺利同化或顺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思维周到性和思维独立性发展的教学组织策略。”

这一重要策略,在许多数学课堂上恰恰被没有价值或是价值很小的问答所取代,如“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随声附和,哪里有深刻的思考?被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你真棒”、“太好了”、“你能行”等口头禅式的劣质表扬充斥着,哪里还需要学生深刻的思考!

二、实施有效静思考的必要性

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根据自己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者。所以,在我国各学科颁布的课程标准中,都把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获取发展能力作为目标之一。例如在最新修订的(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四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这“四基、四能”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静思考。学生只有在静思考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成绩;学生只有在良好的静思考习惯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只有在良好的静思考习惯的形成中,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创新性;这些才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三、实施有效静思考的科学性

建构主义认知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是人类知识成果间接经验,在课堂恰当的情境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内化知识,才可能使学生认知清晰,才可能为融会贯通,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静思考”是学生建构图示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四、实施静思考的有效策略

1. 执教者首先要准确定位静思考,这是有效实施静思考策略的前提条件。在当前的日常教学中,没有价值或是价值很小的问答充斥课堂,剥夺学生静思考的时间,甚至有些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的课堂上也不乏看到教师提问“妙语连珠”、教学课件“无缝(下转 124页)(上接 111页)对接”、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为了增大课堂教学的知识量,传授更多的知识点,舍不得时间指导学生看书,吝啬学生动笔计算,整节课下来,习得的东西几乎都是“听”来的、“灌”入的,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后继发展。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如此方式习得的知识是肤浅的、感性的,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安静中的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是学生获取深刻、理性知识的有效的途径,才能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2. 培养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习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凝结着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经过专家们逐字逐句推敲出来的,它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材不仅仅是我们“教”的蓝本,更是指导学生系统学习最规范的工具,所以无论在预习还是课堂自学环节,都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静静思考揣摩教材的学习习惯。我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教学生用小手按在教材上认真读;中年级教学生学会预习,并能在教材上画出重点或不懂之处;高年级教学生学会自学,能记录自学时个人静思考或是通过查找资料的收获、所得,并能在课堂交流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3. 课堂教学设计,要留有学生静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真正重视学生静思考,就应该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重视学生静思考,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静思考。比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哪些问题需要留给学生静思考的时间、预设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如何检测学生思考结果等系列问题。

4. 及时评价学生静思考的成果。小学正是初步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教师对小学生褒贬的影响力比任何阶段都要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习惯养成,因此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静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自觉学习、积极思考、自我建构,让他们品尝到自学的甜蜜,体验到通过静思考取得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性的静思考是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学科素质的有效策略,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是培养未来创新性人才的法宝。

猜你喜欢

建构学习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教材精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教材精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