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闲中调整与成长
2015-05-30柳永忠
柳永忠
背景:马上就到暑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的校长们,暑期有哪些计划呢?悠长的假期是游学、进修、读书,还是休息调整……还没有计划好?没关系,看看其他校长去哪儿吧!
暑假是对我们这个职业最好的“福利”,是我们不能不抓住的自我提升的大好时机,尽管还有一段时间,但我已经开始规划,憧憬那近两个月的美好时光。
拜访几位朋友
暑假里,一定回老家见见儿时朋友。每次见面的时候,都会忘记年龄,谈起儿时的那些往事:割草喂猪、偷淴冷浴、雨后捕鱼、夜捉蟋蟀……感叹现在的孩子生活枯燥。其实,除了回忆童年,办学理念也会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发生些许变化:是不是在我的校园里,也给学生们设计我们儿时玩的那些项目——种一片草地,让孩子们能够去那里捕捉他们珍爱的昆虫;挖一个池塘,让他们放养、观赏自由自在的小鱼……
我工作的乡镇是中国书画之乡,在我们小镇,有着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书画家,學校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邀请他们到学校指导孩子们学习书画,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没有机会与他们好好聊聊。暑假里,我要去拜访那些书画家们。例如,蒯惠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今年,他创作的《华山松云图》作为国礼,由习近平主席赠送给奥巴马。我一直想知道,一个农民出身的画家,何以能创作如此作品?因为他的成长经历,能够给我们办学以启发。又如,朱建忠,受“八大山人”影响,朋友们都觉得他的作品寥寥几笔,但韵味无穷。我想与他好好交流,做人,做一个校长,怎样才能做到管理简约而成效显著……
17岁读师范那年,我有缘认识了一位小僧好友,一直书信往来。如今,大家都是“奔五”的年纪,我做了校长,好友成了佛教圣地普陀山一座寺庙的副监院。另类校长郑杰说过,国学少了佛学是不完整的。从17岁开始接触佛学,当时还没有这样达到感悟的年龄,如今感到作为一个校长,读佛学书籍,无论对于自我调节还是人生观确立、学校管理都极有好处。因此,暑假里,计划着去大海中好友的那座寺庙,聆听他娓娓道来的智慧话语,或许,就几句甚或一句话,就会使我暑期过后的工作发生变化。
暑假里,想起了哪位朋友,就立即出发,前往拜望。
游览几处名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校长和教师一样,一般都是“两点一线”——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做一位校长,如果只是这样,就如井底之蛙。我一直主张,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位校长,一定要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
我的家乡在苏州。我要去太湖湿地公园游玩,去看看万顷太湖。苏州园林甲天下,尽管我几乎已经走遍了苏州所有的园林,但苏州园林如经典作品,百游不厌。我想再去虎丘,去体会苏东坡的那句话: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想再去拙政园,雨天去,去欣赏荷花,去倾听雨滴滴落荷叶的声音,去欣赏雨中这世界文化遗产的那些古典建筑……这将为下学期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灵感。
姐夫是企业家,这几天,他邀请我暑假去俄罗斯旅游。对于我们这些60后的人来说,俄罗斯是不陌生的,圣彼得堡、克里姆林宫、贝加尔湖……这些地方耳熟能详,能去见识一下,一定能开阔一位校长的胸襟;普希金、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读外国文学的时候,都是正襟危坐,去俄罗斯,还能与这些文学巨匠近距离接触,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回来后,再与教师、与学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我的发言一定会更富内涵。
我一定要保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全忘记工作,忘记一切烦恼,旅游走起!
阅读几本经典
上班的时候,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灯光下阅读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因为考虑到第二天的工作,每次阅读,都会很留恋地把书合上。我喜欢在台灯下静静地阅读,我更喜欢在阳光下,在窗前,泡上一杯茶,燃上一支烟,长时间地阅读。
我要读文学经典,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前翻过,但只是翻过。那次,在我们学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中,一位年轻的教师介绍了她的阅读心得。看到路遥的照片,看到那本曾经读过的好书,我准备在暑假再读一次。在那次读书沙龙活动中,我跟年轻的老师们说:这本书值得你们一读,读过这本书,学校工作中的那些困难就算不了什么了。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一位校长,也会职业倦怠。我要在阳光下,认真读路遥,我也需要励志。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好几个暑假,我都想“啃”,但最终都放弃了,似乎与这本书的缘分还没有到。“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是社会的职能”“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民主主义是一种联合生活的形式”“教育本身没有目的”……这个暑假,我一定要把那本书“啃”下来。
我还会读些闲书,订阅了一年的《读者》《散文》《教育家文摘》……花了钱,却没时间读。在暑假的早晨,晨练结束,快乐地用完早餐,然后一个上午的时间,在阳光下快乐阅读。
忙碌了一学年,这个暑假,我要休闲地过上近两个月的“慢生活”,而在这“一路看风景”的暑假,我也不会忘记校长的角色,合理调整,催生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