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染香人

2015-05-30文卿

健康人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念佛功德佛家

文卿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日香光庄严”。因念佛能庄严行者,念佛者染佛之功德,其功德盈满身心,犹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故以此喻之。

身染尘香,如入香光之室,渐见明了,渐觉清净。纵使不能断尽尘劳惑业,亲证如来实相果觉,通身含养,功德智慧,庄严熏照,亦觉尘劳惑业,渐渐减少,渐渐淡薄,智慧光明,渐渐通达,渐渐圆融。

佛家关于香的记载非常之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等。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香与人的智慧、德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载,释迦牟尼佛于说法之时,浑身会散出妙香,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喻证道者的心德。《戒德香经》所记,佛陀对弟子阿难讲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普熏十方畅达无碍,《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阐述修持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佛的加持与接引。

《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华……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香不仪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来供佛。好香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到正定,证得自性如来。好香可以培扶身心根性向正与善。好香如正气,时时亲近多闻,潜移默化的熏陶大为受益。所以,香是修道的助缘。

佛教中无处不“香”。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为准,谓之“坐香”;围着佛像“绕佛”,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跑步绕佛,则谓之“跑香”;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引蝶恋花,香馨远致。一炉沉香,妙用无穷。摄心念佛,乃至究竟。香,在无声无息中灵动心智,有形无形间调息开窍、养和身心。香,可悠然自得于书房,可缥缈自在于庙宇,可闭观默照于静室,可温婉自兴于席间。心随香远,香喻性德,光喻智慧,染喻修德。

猜你喜欢

念佛功德佛家
互动平台
永远在路上
敦煌莫高窟第390窟绘塑题材初探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
阿弥陀佛
功德
最伟大的慈悲
中国古代禅净合流的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