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性思维论中国传统文化
2015-05-30王席
近期听过南大数学系教授罗亮生先生的讲座后,对于用数学逻辑思维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利与弊问题,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我所认识到的,传统文化中“传统的就是吉祥的”那一种既定的民族风的堆砌思想产生巨大的震动。罗教授在讲座开始就提出了我所从未涉及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对现代文明贡献几乎为零?还提出了四大发明为什么只是停留在文盲阶段的认识这一层面。
当我们提到传统文化时首先就会想到,勤俭节约,仁义礼智信等,说到传统节日想到的便是各种以歌颂某一伟人而立的纪念日。以端午节为例其起源就不详述了,目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他忠君爱国。这就是传统的、优秀的、值得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立这一日子也是为了教育感化人民群众,凝聚民族的凝聚力,每年的这个日子激发爱国情怀。
在讲座中他还提出了中西方在思想上的巨大差别,西方的思想崇尚理性思维,因而创立人性论与契约论等,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是感性居多。“儒家尚礼乐,道家说自然,都是从一种忧患意识出发,都带有浓厚的伦理感情色彩。”而儒道思想之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也是因为他们相反相补,相辅相成,成为后世中国学术的主流其所主旨的思想也是迎合着中国人当时所畅想的那样。
我想就中国传统思想,儒道释这三个方面说一下我国的传统思想,以及为何只有儒家思想承袭了那么久远,唯历代君王所推崇。道家思想以老子所建立主张“出世”,佛家主要核心是讲求“来世”,而就儒家思想是主张“入世”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阶级的工具。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与“仁”。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礼是制度层面的,仁是道德层面的。究竟道德是制度下的道德还是制度是道德下的制度呢?“礼”与“仁”都是文化,首先要弄清文化下的制度和制度下的文化解决问题。纵观古今、模观中外,文化下的制度带有偶然性,老师举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列主义,中国文化就是发展也是渐进的。马列主义来到中国时中华文化还是那个文化,制度下的文化则不同,它有必然性,或者说它带有规定性。儒家更讲求阶级制文化在制度的约束下是走向一种规定性的范畴,我们所熟知的《论语》并不是孔子编写的,而是孔子的弟子在他所授,所闻的环境下,根据孔子的平时的言行举止所编写出的,就比如孔子所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一句推理,用数学的思维倒退过来就是名字起不好连国家都会灭亡,这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潜在的偶然性,但是就是如此小小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圣人所犯的错误,这里并不是说孔圣人所说的都是错的,只是对他犯的小错误没有人敢去用辨证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就一味的接受教理,这也许跟当时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封建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敢去把皇帝都崇拜的圣人给推翻,这就更体现出当时人们思维的闭塞,也体现出了那个时期圣人最大的封建等级制度。而西方更讲求真理性,由柏拉图提出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能看出远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开始追求真理,敢于推翻谬论。然而也就是如此森严的等级制度也使得我们国家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就如同教育学里有说关于教育,过去式把人当“物”来教授的,并不讲求你的个性发展,之后随着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上才把人看成“人”尊重个性,提倡创新,就是这一创新思维的缺乏导致诺贝尔有关于科技的奖项同我们中国人好像就没有交集过一样,这里并不是说中国人笨,而是教育的缺失,并没有把我们引入创造的氛围里面去。
然而佛教虽然不是古人所提倡的供统治者推崇的教派,也不是时下最流行与社会中的信仰,可我不得不提它,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讲究平等观的宗教信仰。“众生皆可成佛——心即是佛”我看过宗萨仁波切的一本《佛陀的证悟》这本书,它里面有说:“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现象既非无因也非源于创造者,而是来自姻缘;行之善恶取决于背后的动机而非行为本身等等,将这些教导世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佛陀说的四法印,也是教导我们信仰佛教的真正见地。这也是我为什么对佛教生信不疑,我对于老师说的阿赖耶识我相信它也是存在的,就像过去常常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对因果报应的解释,我前世积德做善事,来世便可蒙阴。而用老师的数学的方法一推理便又不成立了,但是我觉得佛教的因果是可以教导人的只要深入人心,便可真正起到法律所不能有的约束不到的道德层面上的管制。如果心里有阿赖耶识相信有今生来世,那么自然就不敢妄自菲薄的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自然社会会和谐很多。而佛教中有很多的教育人们的小故事也特别的有意思,佛教在印度为何如此的昌盛它不光是印度王子悉达多一个人的成果,更是无数僧侣所推崇的,全民所信奉的对于阿赖耶识的惧怕与向往。
回归主题对于传统文化在艺术这一方面上我读过高尔泰先生的《寻找家园》在书中他在给敦煌艺术研究所做研究院的时候,深深地觉得我们国家对于千古文化的不作为,不保护得这一愚昧意识感到惋惜。在我国援助大量俄国人的时候,把莫高窟里的洞穴给那些收留者住,他们用小刀刮佛像上的鎏金面,每天在里面烟熏火燎的做饭,取暖给文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还有文革时期大量的文物破坏时不可估计的中国文化的损失。而这些都是因为人民的素质没有达到,思想的觉悟性不高所造成的,不尊重传统艺术文化。就像困扰着中国人民的雾霾问题,中国人如果沿用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觉得就会尊重自然界,而上个世界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的中国现在变成了19世纪的伦敦雾都的状态。这又需要多久才能改善呢,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进步,发现了问题再去改善,呈螺旋式上升状态,正如高尔泰在《美是自由的象征》里所说的“西方所谓的和谐主要是指自然的和谐,它表示自然界的秩序。中国所谓的和谐主要是指伦理的和谐,它表示社会和谐和精神世界的道德秩序,中西审美意识的这种差别反映出西方物质文明的务实精神,同东方精神文明的务虚精神各有不同的测量。”
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不能以一概全,我觉得套用中学课本里的一句话“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层出新、革故鼎新”势必是需要这样对待的,罗教授只是在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在纵览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是完全的否定,当然有否定才会有肯定。我觉得这是一种让文化趋于前进的状态,是一种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高尔泰.寻找家园[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06)
[2]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2)
[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佛陀的证悟[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01)
作者简介:王席(1990.6)女,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