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神仙吗?
2015-05-30田璐
田璐
“医生,您觉得这世界真的有神仙吗?”这是患者李某非常认真地询问我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有类似的疑问,但李某又为何出此言呢?一起来看看在李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李某,28岁,山西人,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本来工作好好的,可是慢慢的,家人感觉李某似乎与以往不同了。在与李某通电话时,家人发现他的话越来越少,欲言又止,总是用一些诸如“嗯、是、没有、好”等简单的词句与家人交流,而且每次通话都是草草了了的就结束了。之后,李某也不再主动给家里打电话。李某的爱人和哥哥都觉得有些问题,因此反复劝说李某回家一趟。
就是在这次回家期间,家人发现李某的改变越发让人捉摸不透。在回家的路上,李某就对自己的哥哥说:“不要说话,都被人听到了,他都知道。”到家之后,李某仍旧不说话,而且看到爱人与孩子说话后就对他们发火。朋友来家里串门,他的态度也很冷淡。待朋友走后,他悄悄地对爱人说,那些朋友都是受人指使被派来的,目的不纯。到后来,李某干脆不说话了,在纸上写字。更让李某爱人奇怪的是,李某说:“孩子不是我的,家里都被监视了,什么都不要说了。”李某刚开始说的时候,他爱人只当笑话,简单劝劝李某也就过去了。可是,渐渐的,李某开始不好好吃饭,家人好心劝说他也只吃一点点。不吃饭,人的身体怎么受得了?李某爱人实在没办法了,才把他送到医院。
医生为李某做了深入的精神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李某上述的种种行为都是因为他自己的一种感觉,他认为有神仙存在,并且这个人特别神,能够知道他的一切,他的一举一动、他心里的任何想法、发生在他身上的任何事情都被这位“神仙”知道了。当问及李某是如何知道这些的,李某称就是一种感觉,他感觉有时候不受自己控制了,被这位神仙控制着,神仙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他想去刮胡子,大神不让他刮胡子,他的电动剃须刀就不管用了。而且,李某称凭空也能听到这位大神在与自己说话。李某称,入院前不吃饭的原因,就是因为大神不让他吃饭,说如果吃了就会给家人带来灾难。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李某的种种行为都是因为这种凭空声音以及歪曲的信念所导致的。
在医学上,这种歪曲的、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以及坚信不疑的信念被称为“妄想”。它是一种思维内容的障碍。当然,健康人也会产生错误的想法,也会由于前提不足作出错误的结论,如一些偏见、迷信等,但一般这种想法比较容易通过实践检验,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得以纠正。但妄想确实很难改变、很难被说服的,妄想者对此观念坚信不疑。而妄想的内容并非都是十分荒谬难以理解,它也可以是比较接近现实的,最重要的判断妄想的方法是这个判断是如何作出的,是在什么前提下引出的,是否是病态的逻辑、推理。妄想的形成与其他精神症状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某就是在一些幻听、被动体验的影响下形成的妄想。
李某很真诚地询问我:“医生,您相信真的有神仙吗?这个人就是这么神奇,距离我很远或者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却知道我的一切,控制着我的一切。”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没办法体会到精神疾病患者的体验,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的世界,毕竟他们有一些真实的体验。但当他经过系统的精神科药物治疗后,那些被控制、被洞悉的感觉消失了之后,那些声音消失了之后,他还相信这个世界有神仙的存在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 最近,小区楼下的早餐点,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老人看上去八十多岁了,坐在轮椅上,每天来这里吃早餐。和他一起吃早餐的还有一位中年妇女。
老人坐在轮椅上,脖子上围着毛巾,“爸,小心点,别噎着了。”看得出来,这个女人是老人的女儿。老人嘴里流出细细碎末,女人拿起纸巾在老人的嘴边轻轻抹了抹,老人脸上泛着红光,见周围人目光注视,他面露羞涩,然后,脸向右边轻轻斜过,一抹阳光掠过他的脸,“爸,听话啊,别扭头呀,擦干嘴再吃。”老人笑笑没说话。女儿从碗里拿起小勺,在碗里将一个饺子切成两半,舀起其中的一半,吹了吹,用嘴感触一下温度,有点烫,再吹吹,然后,举起小勺子向老人嘴边送,“爸,再吃一点。”“好,我吃。”“别急,慢点。”老人张开嘴,女儿将饺子送进老人嘴里。女儿望着父亲,灿烂的阳光映着他的脸,幸福舒畅。老人慢慢咀嚼着,看着眼前的女儿,缕缕阳光,移到她的身上,看得清,苍老的脸,皱纹密布,深深浅浅,别样的人生,似乎就在这皱纹里,在这冬天的阳光里。
“吃饱了没有?”女儿擦着老人的嘴,一边抹一边说。“饱了。”“喝点汤吧?”老人点头,女儿轻轻地舀起一勺,送到老人的嘴里,老人愉快地咽下,眼睛也渐渐地涌起满足的眼神。轻轻地,女儿推着轮椅走出早餐点。
邻桌,一个一岁左右的男孩坐在婴儿车上,他的妈妈正在喂孩子吃饺子,动作那么慢,妈妈说,“唉,宝贝,你快点长大,你能自己吃就好了。”孩子乐呵呵地笑,“吃……吃……”小手在空中挥动,阳光也凑热闹,顽皮地在孩子身上跳来跳去。“好的,我再给你吃点。”母亲舀起饺子,往孩子嘴边送。阳光跳到妈妈的脸上,然后,在她身上停留了好久好久。
眼前的孩子,渐渐远去的老人的身影,鲜明的对比,我的心也快意了好多。我知道,时光的轮换,将来的将来,这个小孩变成男子汉,他的母亲也就成了老人。会不会,刚刚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就是孩子的母亲,我相信,这个小孩,将来的大男人,会给老去的母亲一个好好的孝顺!
来到世间,我们是孩子,需要亲人照料,可我们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向老奔去,最后呢,老成了孩子。这个过程就是人生的历程,无须徘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满满地感恩,善待曾经爱我们的亲人,因为我们都将老成孩子。 老成孩子 文 /张培胜 羊年春晚融合了微信摇一摇之后,不但节目互动形式大大丰富,还让如日中天的微信又火了一把。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可以让手机变成对讲机,可以视频聊天,甚至可以购物,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
我是某个情感类微信群的群主,也有自己的微博和QQ空间,我喜欢成天泡在网上,宁愿在网络上跟远在天涯的各色人等谈天说地,谈情说爱,说到兴奋时板砖与口水齐飞,献花和鸡蛋齐上,真感到网上就是我的江湖,我骄傲。离开了网络,我越来越感觉自己似乎得了失语症,面对面跟人交流时我惜字如金,“嗯”、“啊”、“咦”是我说话时用得最多的几个字。
同事小蕾的失语症似乎比我还严重,她能在微信上与素未谋面的朋友圈里的朋友就一段不着边际的八卦新闻侃上几个小时,也能为寻求一个美容的秘方在网上遍访她那些天涯海角的网友。在现实中,小蕾越来越不喜欢跟同事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