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病号的最佳饮食方案

2015-05-30刘遂谦

父母必读 2015年6期
关键词:辅食果蔬水分

刘遂谦

宝宝生病了,三分治,七分养。在这“养”字中,营养餐的分量最重。适口适宜的营养餐不仅可以化解厌食,还可以促进身体康复。

宝宝一旦生病,会给家长们带来一大堆烦恼:看病、确诊、吃药、喝水、饮食……没有一样让人省心的。那么,小病号们在经历各种疾病期间应当如何安排饮食才够“营养”呢?

发烧

发烧是身体在和病菌战斗。此时,宝宝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合适的饮食可以有助宝宝打赢这场战斗。

提供充足的水分

发热会让大量的水分随体温升高、毛细血管的扩张而被蒸发,且机体细胞在完成防御反应的时候需水量也猛增,不少宝宝会有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燥难解、口唇干燥脱皮的表现。大小便的减少会影响体内毒素的排出,增加肠道毒素的重吸收,因此,通过饮食提供充足的水分是护理发热宝宝的关键。要多给宝宝喝温开水,不腹泻的宝宝还可以适量喂点百合银耳羹、蔬菜汤、绿豆汤。

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在充足补水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水溶性维生素和钾、钠元素的摄入量(排汗会丢失一些),很多维生素都是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重要辅助因子,它们能够帮助身体增强防御能力。

“赤贫化”的食物是最佳选择

发热会让消化道供血量不足,从而蠕动和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损伤肠胃、增加额外的负担。相反,相对“贫民化”的食物反而更加适用,能够简单却有力地供能。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一定要增加自己饮食中水分及新鲜果蔬和粗粮的摄入,以增加乳汁中钾、维生素C、部分B族维生素的排出量。同时,要多给宝宝喂水。

6个月以上添加了辅食的宝宝,依旧以易消化的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辅食选择含水量多、烹调较为彻底的半流质食物,如藕粉、米粥、烂面条、疙瘩汤、土豆泥、山药羹、发糕等,以及加了蔬菜和更多的水的鸡蛋羹也是不错的选择。

新鲜果蔬不能少,特别是含钾多的菠菜、土豆、山药、香蕉、柑橘等,蔬菜切得碎一些、煮得比平时软一些,给胃肠减减负。水果尽量生吃,如果担心温度,就带皮用温热水泡一会儿,不必担心会损失维生素。

至于蛋白质,除了奶和蛋类,消化状况还好的宝宝可以喂些嫩豆腐,以及鸡胸、猪里脊等很嫩的肉碎。鱼肉和虾可以吃吗?如果宝宝从不过敏,当然可以,需要注意的是:量少些、辅助多喝些水。最好选择肉质很松的常吃的鱼,虾还是缓缓再说吧。

咳嗽

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而有咳嗽症状的宝宝,很容易因剧烈咳嗽引起食物呛咳甚至呕吐,需要少量进食,多喂一两餐次,并且食物要软而易咽,不能因为食物质地和大小不适“招惹”宝宝咳嗽加剧。

饮食应清淡

过于咸、油腻、甜或刺激的饭菜,会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所以,饮食务必清淡。咳嗽的宝宝多会食欲不振,烹调方法和品种选择需要多变换,尽量选择蒸、煮、炖等清淡的烹饪方法,辅以快炒。

补充水分尤为重要

咳嗽会让宝宝经呼吸道丢失大量水分,补充水分因此尤为重要,充足的水分除了满足身体正常代谢需求,还有助于稀释痰液,帮助痰液的咳出。因此,除了多饮水,饮食中还要安排含水量大的蔬菜汤、米汤、羹类食物。并增加萝卜、荸荠、黄瓜、番茄、梨等含水量多的果蔬。

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抵抗力,因此,可以适当给宝宝补充些动物肝,以及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番茄、绿叶菜等(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部分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C可以加速受损细胞的修复,味道不是特别酸或甜的新鲜果蔬都是不错的来源。

腹泻

腹泻总是频繁发生在宝宝的生活中,除了药物治疗外,掌握一些食疗的方法也非常关键。

频繁呕吐或剧烈腹泻时禁食

如果宝宝存在频繁的呕吐,或者在12小时内剧烈腹泻达10多次以上,那么短时间的禁食(6~8小时,不能超过12小时)是必要的,目的在于减轻胃肠负担、休息肠道。此时,通过饮用口服糖盐水、自制含盐米汤等补液是首当其冲的。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有可能会担心又吐又拉的状况会饿坏了宝宝,并急于给宝宝补充上食物。这样做,只会让宝宝吐得更频繁、拉得更严重。

原因很简单:宝宝此时的胃黏膜很脆弱,稍有食物入内,就容易因胃内机械压力骤然增高而引发再次呕吐,而肠道也会出现动力性腹泻。因此,除了“少而慢”地口服补液,暂时先不着急给宝宝喂饭喂奶。要知道:喂进去的那几口奶或饭菜,不仅很快会被吐出来,还会因此而带走更多的胃液和之前补充的水分,得不偿失。

补液的正确方法:注意不要使用奶瓶或杯子给宝宝补液,最好使用小勺或注射器管,少量、缓慢地喂液,每隔1~2分钟喂1~2小勺,这样能保证进去的液体不激惹胃肠、不会被吐出来。

不呕吐或腹泻不剧烈时要合理饮食

如果宝宝基本不呕吐,腹泻也没有那么剧烈,是不应当禁食的。合理饮食可以帮助宝宝减少体液丢失,加快体力恢复和肠道修复,避免因肠道黏膜萎缩而增加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

母乳喂养的宝宝。鼓励吃母乳。但是,妈妈的饮食应当清淡不油腻,不可“太营养”!要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排骨、香肠、猪蹄等),多喝水或清汤;每次喂奶前20~30分钟先给宝宝喂少量温开水,喂奶时长略短于平常,保证4小时左右的喂养间隔,喂食过程中增加拍嗝次数。随宝宝病情恢复渐增加每次哺喂量。

尚未添加辅食的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合理喂奶。适当减少奶量(减少1/3~1/2),如果症状重,还需略延长喂奶间隔、缩短喂奶时间。注意:不要因为腹泻就将奶粉稀释。

如果宝宝因腹泻而继发乳糖不耐受(吃奶后排气明显),建议临时使用不含乳糖的奶粉替代常用奶粉喂养,待痊愈后再逐渐替换回去。部分特殊配方奶粉如:游离氨基酸无乳糖营养粉、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奶粉等,能更有效地减少胃肠负担、增加营养素的吸收,帮助病情恢复。

1岁以内已经规律添加辅食的宝宝,建议暂停动物类食物、叶类菜、水果及果汁、糖水等两三天。白天尽量以烂米粥或米糊喂养,再搭配3~4次奶,此后随着宝宝腹泻量及次数的减少,酌情逐渐增加食物量、软硬度,并逐渐恢复低脂低纤维的辅食。

1岁以上的宝宝,暂停水果、果汁、蜂蜜、含糖饮料、酸奶、麸皮饼干、奶油饼干、蛋糕,以及其他含油脂多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荤食。腹泻严重时甚至需暂停动物类食物。软烂的半流质食物,如烂米粥、烂面条、松软的发面小馒头、切片白面包等更利于宝宝消化吸收。

腹泻宝宝饮食恢复要遵守诸多禁忌

当宝宝大便中水分开始明显减少,排便次数也减至3~4次甚至更少的时候,宝宝往往食欲较强且食量明显增加。这个时候,控制好饮食的平稳过渡对于顺利痊愈非常重要。急功近利地迅速恢复常规饮食不仅会让宝宝因胃肠负担加重而出现病情的反复,还易发展成为慢性腹泻。

● 逐渐增加动物类食物,宜从蛋黄开始(特别是容易食物过敏的小宝宝),逐渐增加蛋清以及瘦肉、豆腐等含油脂少的蛋白质类食物,最后添鱼虾。

● 渐增加食物稠度硬度,但仍需比平时软烂,且低脂、低纤维。

● 还是要远离: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和浓汤;难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排骨等;含纤维丰富的粗粮(如莜麦、玉米等)及蔬菜(如韭菜、芹菜、菠菜等);生冷的果蔬、浓果汁及蔗糖水。

● 曾禁食或一两日内几乎未吃东西的宝宝,刚恢复进食时,从稠米汤开始,渐过渡至稀米粥或米粉,再到腹泻奶或普通烂粥,从少到多添加食物。症状重的宝宝可适当减少2~3次奶,以米汤、藕粉等食物替代,此后酌情渐增加奶量并减少流食量。

猜你喜欢

辅食果蔬水分
叶子会释出水分吗?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减盐不如减水分
清洗果蔬农残 你做对了吗
这些果蔬能保护呼吸道
辅食大作战
果蔬大作战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