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馆和以德治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
2015-05-30张新慧
张新慧
摘 要:要创新图书馆治馆模式,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依法治馆”和“以德治馆”,同时还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治馆”和“以德治馆”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依法治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以德治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保障。
关键词:依法治馆;以德治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国无法不治,人无德不立,治国安邦,法与德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同理,图书馆事业发展,既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也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即法治与德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本人长期在图书馆工作,谨对此发表一点个人浅见,希望方家不吝指教。
一、依法治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宝库,最完整、全面地保存着社会历史文化遗产,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相对于社会其他部门和经济实体来说,图书馆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物质条件和技术,因此需要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量经费投入,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了280余项法律,但在图书馆方面,至今国家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法规,我国图书馆事业及其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无法可依,故难以解决。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馆际资源共享成为必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没有一个统管全国图书馆事业的机构,各系统图书馆各有主管部门,条块分割,缺乏协调。一方面是经费不足造成文献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却是重复采购和重复建设。图书馆服务水平和馆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沿海与内地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图书馆锦上添花,而西部贫困地区的一些图书馆却捉襟见肘。多年来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效果不显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的原因。面对21世纪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大趋势,如果没有一个图书馆基本法来对馆员素质、服务规范、不同系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等做出明确规定,也就是说若图书馆发展无法可依,其发展是没有保障的。
(二)明确图书馆与读者的权利和义务,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历来是图书馆界探讨的重点之一,二者相互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在图书馆与读者二者中,读者相对处于弱势一方。在一些图书馆的借阅规定中,往往有不少限制读者借阅文献的条款,如借阅证件、借书册数与期限、损坏赔偿办法等;而对读者的借阅权、咨询权、文献保障权、批评建议权及检举监督权等却较少告知或规定不明确。与此同时,尽管一些图书馆制定读者违规惩罚条款和有偿服务规定,是出于保护文献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容易使读者感到像是图书馆单方面制定的不平等条约,由此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和怨言。
因此,尽快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基本法和与其配套法规,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成当务之急。
二、以德治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保障
德乃道德之简称,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德又有公德与私德之分,它通过社会舆论与历史传承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法是社会强制性规范,是刚性的;德是人们的自我精神约束,是柔性的,法与德互为表里,德治可以征服人心。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强调重民、爱民,对民众施行教化,注重德才兼备。我们应该以德治馆。
(一)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
以德治馆在当代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馆领导必须德才兼备,对其职工要关心爱护,同时又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馆员。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既有赖于国家法律、行政等强制力的保护,也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爱护和支持,但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图书馆员的创造性劳动。每个馆员都应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1、思想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理想与现实面临矛盾、新旧观念激烈冲突的复杂社会环境下,做到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无私奉献。
2、文化素质包括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且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调整更新;兴趣广泛,精通业务,一专多能,通过继续教育在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
3、心理素质包括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樂观开朗,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善于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重视图书馆的教化作用,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儒家历来重视礼乐教化的作用,礼即德育,乐即美育。其“德治”思想的核心就是“仁者爱人”。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社会教育职能,决定了它在对社会大众进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进行道德教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图书馆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图书馆是一个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图书馆的社会性、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使其在社会教育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美国作家达特罗曾说过:“一个文明社会给予人三种最重要的证件是出生证明、护照和图书馆借阅证。”图书馆通过丰富的藏书,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并精通专业的馆员,其舒适宁静的阅读环境和现代化设备,为不同年龄、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份职业的读者提供平等、免费的借阅与咨询服务。尤其是馆员良好的素养,平等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得体的谈吐,文明的举止,热情的服务,无形中都带给读者愉悦的感受。这种道德文明的熏陶与书籍的教化作用相得益彰,在当代功利浓厚的社会大环境下,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所独具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种馆员与广大读者之间互相信任、尊重、关心、帮助的关系,使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得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也使图书馆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彩云.依法治馆"与"以德治馆".[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4
[2]龚永年.依法治馆、以德治馆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