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汽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
2015-05-30叶良星
叶良星
[摘 要]本文通过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在教育改革中的尝试,与企业密切接轨,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协作开发职业素养培训课程,使技校职业素养课程更加贴合企业的需要。这项合作中,学校要按企业的要求向其输送合格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则介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样的合作让学校和企业获得了“双赢”,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得以更好的发展,企业则获得按自己要求培养的人才。
[关键词]技校;汽车专业;职业素养;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7.137
1 研究背景
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很大的差别是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不高。这种差别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培养后备力量的技工学校承担起了重要的任务。
目前,技工学校的师资能力已经能够为企业培养技术过硬的员工,但是企业的要求远远不止这些。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但要“能做”(职业技能)而且要“愿意做”(职业心态)。从前,企业往往是招聘了员工以后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企业花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一般一名学生成长为职业人,需5~10年的孵化期。如果技工学校能让学生“提前职业化”。这不但能帮助企业节省孵化成本,还能使技工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和企业密切合作,走出了充满活力的办学道路。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通过努力和宝马格等几家企业合作,在技工这一地区的蓝领人才的培养已基本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方面进入了良性发展。在这项合作中,学校要按企业的要求向其提供质量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则为获得的人才“埋单”,同时还介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样的合作让学校和企业获得了“双赢”,学校有了办学经费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企业则获得按自己要求培养的人才。
企业作为学校的服务对象,学校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的用人需求。过去,学校往往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无限放大,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企业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同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团队意识,不善于与人沟通,即使他技能再强,也不能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取到决定作用。
2013年6月,浙江公路技师学院与宝马格公司正式签约之后,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汽车维修实训基地,除了学习汽车维修技能外,还对学生进行职业心态、商务礼仪、团队合作、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宝马格公司的这些注重职业素养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可以说,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是实现技校生知识学习与社会能力的对接,是技工德育教育的有效依托。
2 传统德育课堂的局限性
传统的德育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人才观的要求。传统教育内容较空、大、虚。不贴合企业需要和实际生活,造成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轻视。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开发与企业接轨,贴合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与传统的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将传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职业素养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包含四个方面:职业道德 、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将来能更快地融入社会融入企业,能更好地从“学校人”变成“准职业人”,最终更快更好地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职业人。
3 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过程
2013年,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请来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访谈,企业对员工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进行了调查和访问,最终确定了企业人才观,为课程开发打下基础。课程开发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确定了职业课程体系的内容与时间分布。这些课程既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和道德价值观的探求,如《认识职业》《我的职业选择和规划》《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有企业培训中常见的课程,如《时间管理》《思维模式》《职场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职业礼仪》等。
其次,学校由德育教师的特点组成开发团队,明确各课程开发目标及项目进度表。目前一共有10位教师参与其中,每个专题3~4个教师参加,并任命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召集成员、收集问题、阶段总结和上下沟通。
最后,进行课程内容培训和课程开发。为了确保每位教师能理解课程的内涵并能准确传授给学生,我们建立了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原则,即由企业主导,进行整体设计,并提供部分核心素材;学校教师负责整理、充实并制作PPT。同时建立了定期交流的机制。在进行一段时间后,再面授研讨。通过不断地学习、研讨、修改,完成了课程的初稿。
讲授职业素养课程需要掌握专业的培训师技巧。为了让教师掌握专业的培训技巧、塑造职业的讲师风范,学院聘请了企业培训师对职业素养开发小组的全体人员进行了TTT(Training The Trainer)培训,让大家在破冰、破题、控场、提问、总结、呈现、开发与课程设计等方面经历一次全新的洗礼。然后让教师在小组内试讲并录像,由校领导、企业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帮助教师克服授课过程中的种种不足。通过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观察授课效果,并听取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思考,我们又对一些内容和方式作了修改。经过反复试讲和修改,课程渐趋完善。
4 实施职业素养课程带来的转变
第一,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的渴求已经由原有的被动变为主动,这些现象体现在进行职业素养课程培训后,学生所写的培训感受与建议方面。很多同学通过培训了解了现代企业和社会对人的要求,感悟到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的关爱,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并愿意帮助他人,健康成长。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主动分享自己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第二,学生对就业认知的变化,不再把工作当成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学会了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以感恩之心对待企业。
第三,老师对学生全面职业能力培养认知的转变。过去,教师只注重自己学科能力的培养,缺乏能社会能力的认知。在开发课程中,所有被培养的老师都能自觉地进行各种企业能力的学习,例如与人沟通能力的学习、不同学生成长历程心理认知的学习、如何将班会主题与职业能力对接的学习、如何设计真正可行的目标的学习等。
第四,教师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师学会了让学生“动“起来。这里面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学习主动思考,给学生一个命题与范围,给予他们适合的形式,让他们主动解决这些命题;二是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范围内走动起来,不仅是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学习,而是和全体同学互相学习与交流思想。
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我们安排了较多的案例、问题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讨论、观摩、实操、体验,从而改变讲授与灌输的传统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开放性原则,激励学生表达观点并鼓励反思;教师作为参与者,而不是权威者,其观点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进入更高阶段。
第五,校企深度合作的促进:通过校企座谈会、企业业务流的参观、企业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提供等,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目前在了解到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大力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后,很多家企业都对与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进行校企合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必将对我校的专业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在职业素养课中,我们不仅和学生探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跟他们探讨方法论,使传统的纯理念性的东西变得可操作可行动。同时,让他们在行动中去体味价值观问题。我们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引入职业人的概念,明确中职学校就是培养具有企业伦理观念的职业人,从而使中职德育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