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固定委婉语探究

2015-05-30张静静

现代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动态性类型

摘 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文明社会的语言标志。文章主要对汉语固定委婉语进行探析,试图结合前人研究,对固定委婉语的类型从语言学等角度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对固定委婉语的动态性特点进行探讨,以期对汉语固定委婉语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汉语固定委婉语  类型  动态性

一、委婉语定义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文明社会的语言标志。委婉语的定义如下:

1.《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1981年):“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1]

2.《语言学词典》(法文版):“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1]

上述两种定义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解释的,随着对委婉语研究的不断深入,束定芳《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2]将委婉语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委婉语即委婉词语,一般是约定俗成的,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在一定范围内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词或短语。”“广义委婉语是通过语言系统中各种语言手段,或是语音手段或是语法手段,或是话语手段临时构建起来具有委婉功能的表达方法。”这种定义已经认识到委婉语在总体上存在两种形式。

李军华则更为明晰地解释了这两种类型的委婉语,从使用频率以及固定程度上,将委婉语分为固定委婉语和临时委婉语两大类。

临时委婉语[3]是指“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以及交际心理的需要,表达者临时突破语言的语法、语义等规范,运用言语、逻辑等手段来委婉地表达所说内容的一种语言现象。”比如与人交谈有分歧时,直截了当地予以反对可能会产生不愉快,而如果说“这个问题还需要再斟酌一下”或“您的观点也很有道理,我们会认真考虑的”,这样会使表达者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又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失为一种交际策略。从上述的举例中可以看出,临时委婉语没有固定的形式,在使用上也十分灵活,但是临时委婉语对语言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脱离一定语境,可能就不再具有委婉的色彩。

固定委婉语[3]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已经具有具有约定俗成的含义、为人们所熟知的委婉语。”如“逝世、失足、重听”等,这些委婉语大都以固定词语的形式出现,它们既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又能反映一个语言社团或者社会、民族心理等文化特点的社会文化词汇。简单来说,固定委婉语是指在形式和所指内容上都趋于固定化,并且带有委婉的感情色彩的社会文化词。

二、委婉语的类型

以上我们分析了委婉语的两种类型,并对临时委婉语和固定委婉语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本文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对固定委婉语的类型进行分析,一方面从委婉语内容进行分类,以便从语义上把握委婉语的概况;另一方面从委婉语的形成角度来进行分析,以便深入探源。

(一)委婉语内容分类

根据委婉语所反映的内容,笔者在参照张拱贵先生《汉语委婉语词典》[4]的基础上,将汉语委婉语分类如下:

1.死亡与疾病类:安眠、辞世、永别、遗容、献身、不适、欠安、抱恙

2.排泄与生育类:解手、卫生间、大姨妈、房事、有喜、开怀

3.身体器官及样貌类:华发(白发)、谢顶(头秃)、富态、苗条

4.犯罪与惩罚类:失足、三只手、碰瓷、正法、服刑

5.战乱与灾祸类:硝烟、兵戈、变故、闪失、失事、不测

6.称谓(含职业)类:爱人、千金、红娘、经济适用男、恐龙、家政服务人员、厨师、美容师

7.际遇类:穿小鞋、瓜葛、不敢苟同、免开尊口、落马、跳槽、走背字

8.钱财与经济类:疲软、红包、外快、孝顺、囊中羞涩、出手大方

9.品性类:汗颜、老实、健谈、惧内

10.动植物类:长虫、凉瓜(苦瓜)、团圆果(梨)、富菜(芹菜)

(二)委婉语形成角度分类

以上是从委婉语自身内容的横向角度进行的分类,我们有必要从委婉语的形成的纵向角度对委婉语的类型进行分类,通过对委婉语与直陈语的对比,我们拟从语音、语义以及认知等语言学方面对固定委婉语进行分类。

1.语音改读类

在一些地区,指代某些事物或现象的词语读音不雅、不吉利或人们不愿、不敢提及的事情,或因与贵族、长辈等姓名同音等,人们在使用时会改变其读音或者换用其他的词语来表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仍然存有因为委婉语而改变读音的字,如“悲、被、备、卑”,这几个字古音近“bī”,此音与女性的性器官“屄”同音,为避免不雅读音而改读为“bei”。“正月”中“正”的读音改读是为了避免与“嬴政”的“政”字同音而改成阴平调。老虎吃人,人们谈虎色变,在提到老虎时便使用委婉语,北方称“大虫”,温州地区称“大猫”,此外,长沙话“虎”读音似“fu”,所以称“腐乳”为“猫乳”,称“府正街”为“猫正街”;沿海地区将“帆布”称为“抹布”,是因为“帆”“翻”同音,而“翻”不吉利,所以改为“抹布”;“煤”“霉”同音,所以称“煤”为“炭”,与“煤”组合的词语也进行了改变,改“煤油”为“火油”,“添煤”为“添炭、添火”;广东话“莓、霉”同音,人们就用“草莓”的英语发音的音译,将“草莓”叫作“士多啤梨”(strawberry的音译)。语音改读形成的委婉语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并不感觉到别扭,是十分有效的委婉形式。

2.同义替代类

在汉语中,同一事物或现象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或形式来表示,这样形成了汉语中丰富的同义词。交际中有些词容易使人联想到不开心或犯忌讳的事情,人们在使用时,便用意义相近的同义词来替换形成含有褒义的委婉语,虽然事实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因为所用词语含有褒义色彩,受众和表达者会在心理上弱化那些不好的或者不开心的事,在听觉上也比较舒服。这样的委婉语用例很多,例如:形容人的体貌品性的,称“肥胖”为“发福、丰满、富态、气色好”,称“啰嗦”为“健谈”,称“愚笨、不聪明”为“老实、朴实”等;关于职业称谓的,称“保姆”为“家政服务人员”,称“打工的”为“外来务工人员”等;因当地习俗而产生的,在北方过年时,如果水饺煮破了,出于吉利,不说“破了”而说“挣了”,其中“挣”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一个义项是“胀”,而“挣”本身又与“挣钱、赚钱”有关,所以将“破“说成 “挣”,这样既形象地将饺子的破肚的情形表现出来,同时,又体现了人们对发财的祈愿。在渤海地区,很忌讳说“翻”,因为与翻船有关,吃鱼时,把鱼翻过来要说成“划过来”“正过来”或者“转过来”。除此之外,将“盛饭”改成“添饭”也是如此;因方言而形成的:合肥方言[5]“洗”“死”读音相同,人们习惯将“洗脸”“洗澡”说成“抹脸”“抹澡”,用“抹”这个同义词来替代“洗”;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随着人们对外语的使用,人们会经常使用外语中的同义词来表示汉语中需要委婉表达的词,从而产生一种陌生化和委婉的表达效果,如:用“gay”来称“男同性恋”,用“kiss”表示“接吻”,用“sexy”表示“性感”。外语的使用使得本来难以启齿的词,因为语言之间的转换,显得比较容易且减少了些许尴尬,收到很好的委婉效果。意译形成的委婉语,如用“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用来婉称“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用“蓝领”( blue colar)婉称“工人”。

3.反义替代类

有些词语会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情或其读音会让人想到不好的事情,为了减少这些因字义或读音而引起的人们心理上的恐慌与尴尬,人们会采用与其读音所反映的意义相反的词来表述需要委婉表达的事物。由反义形成的委婉语可分为两种:一是单纯的词义相反而形成的委婉语,如称“棺材”为“寿材”,已故人穿的衣服为“寿衣”,称“厕所”为“卫生间”。一是为避免禁忌的读音而改为读音不同的反义词,如:渤海一带渔民改“箸”为“筷”,因“箸”“住”同音,而“zhu”与“船住、搁浅”等不吉利的事情有关;四川地区“舌”“折”“佘”三字音同,人们避讳提到,担心折财,在买猪舌、牛舌时,往往会说成“猪招财”“牛招财”或者“利子”;广州、温州和梅县人称“猪舌”为“猪利、猪口赚、猪利钱”。粤语忌“肝”,因“肝”“干”同音,而“干”与没利润有关,因此人们对“干”及其谐音字进行改读,将“肝”改为“润”,隐含“有油水、有利润”的寓意,并因此而引起了有“肝”类词语的改变。如将“牛肝”称为“牛润”“猪肝”称为“猪润”“豆腐干”称为“豆润”。这一类委婉语,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既表达了意图,也会避免因直接表达而造成的不适。这样的反义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因禁忌、不雅而造成的心理不适。

4.隐喻类

莱考夫(Lakoff)与约翰逊(Jonson)认为隐喻的实质是以另一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从一个较熟悉、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较难、不易理解的目标域,源域与目标域间之间具有相似性。源域是用来构建其他概念的,一般由形象、易被理解的概念来充当。目标域是即将构建的概念,通常由抽象、不易被理解的概念充当。这一认知机制应用到委婉语中,源域是用来表示委婉语的词,目标域指委婉语用来婉称的对象。[3]例如: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中的“山陵崩”本是表示“山崩塌”,而“山陵”高耸特征隐喻“地位高”,“崩”为“倒塌”义,合起来表示“帝王的死就像天崩地裂一样”。所以后世用“崩”来隐喻“帝王死亡”。使用“山陵崩”来隐喻“帝王的死”,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中,目标域“帝王的死亡”特征被弱化,缓解了人们因听到死亡而产生的恐惧感。再如,“下岗”和“失业”是让人们很不高兴的事情,使用“待业”来婉称会避免交际过程中产生尴尬和不悦。“换血”是医学术语,用来婉称“对某个组织或机制进行彻底整顿或更新”。“曝光”本是摄影术语,用来婉称“见不得人或违法的事情被揭露”。“花瓶”本是装饰用品,其装点、无实用价值的特点与仅凭外貌吸引别人眼光的女性相似,所以用来婉称“没有能力徒有美貌的女性”。用“老虎”来婉称“非常有权势但违法的人”。“穿小鞋”本义为“穿比较小的鞋”,用来婉称“利用职权暗中整治报复别人”。用隐喻的方法产生的委婉语非常生动形象,将那些无法或不能直接表述的对象轻松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避免尴尬而且还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5.转喻类

转喻是选取事物中容易理解或感知的方面来代替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部分,其本质是借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或邻近性建立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3]在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因使用禁忌或粗俗的话语而阻碍交流的进行,可以采用与事物相近或相关的词语来表达。例如:用局部特征代替整体,用“闭上眼睛”婉称“死亡”,用“卫生间、洗手间”婉称“厕所”;使用地名或者人名来指代,例如称“麻风病”为“汉森病”,用“八宝山”婉称“死亡”,用“滑铁卢”婉称“惨败或者境况处于低谷状态”。

除了上述5种典型的固定委婉语形式外,还有“这个、那个”“有了”“方便一下、出去一下”等语义模糊的委婉语;使用字母缩写表示的委婉语,如“SB、TMD”等;还有采用语法手段形成的委婉语,比如在含有贬义的词前加否定词,用“不坏”表示“差劲”,“不难看”表示“不好看”等。

三、固定委婉语的动态性

固定委婉语大多以词或固定短语的形式出现,并有固定内容,但固定委婉语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不仅会对充当委婉语的载体词产生影响,其本身也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变化,呈现出较强的动态性。

(一)排挤性

关于委婉语在使用中体现出来的排挤性,我们使用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格雷什姆规律又称葛氏定律(Greshams Law)进行解释。该规律简单说来就是在货币流通过程中,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被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排除掉。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变化也有同样的情况。一个词如果同时具有褒义、贬义,在交际过程中,贬义会继续存在使用,而褒义则最终会被“排挤”[6]。委婉语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gay”原本表示“欢乐,快乐”,作为委婉语表示“同性恋”后,人们在使用时总会想到“同性恋”的含义,于是在表示“高兴”时不再使用“gay”而使用其他词语。再如“八宝山”原指“陵园”,由于人们常用来婉称“死亡”,所以,在人们听到“八宝山”时,首先联想到死亡,而不是指陵园这个地方。一般来说,委婉语尽管已经采取了委婉的表达方式,但其所指的事物现象本身大多是禁忌或者不雅的,人们在使用这些委婉语时,总是会在头脑中想起其指代的成分,于是就不会再随便使用该词,而是专门作为委婉语来使用,使得词的义项减少甚至促使该词发生词义转移,变成专门表示委婉语的词。

(二)更新性

由于委婉语的排挤性,在人们高频率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该词语义会逐渐固定,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一提到这个词就会把这个词与其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甚至将二者等同,委婉色彩淡化,使得本来委婉的词不再委婉。人们开始避免使用它,开始创制新的委婉语。例如:从“如厕、解手、方便”到“出去一下”,从“姘头”到“相好、第三者、情人、婚外恋”,在委婉语更新的过程中,其所指对象或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这都说明委婉语自身的更新性。除了这种因为使用频率而导致的委婉语的变化之外,由于网络语言的兴起,出现了很多诸如“单身贵族、经济适用男、潜力股、恐龙、剩女、出柜、玻璃”等新的委婉语,这种网络新兴委婉语独特的形式为委婉语系统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委婉语呈现出新的面貌。

除了上述所说的委婉语因为使用频率导致委婉色彩降低而被取代之外,由于委婉语反映的是一些需要婉称的现象或对象,因此,婉称对象如果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委婉语的变化,婉称对象的产生、消失或者转变,会引起委婉语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用来婉称“帝王、诸侯、士、大夫等死亡”的委婉词语退出了人们使用的范围;“太监”这一群体消失,用来婉称“太监”的委婉语研究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不到“公公、黄门”这样的称呼了,只有在历史文献等文本内容中才会看到。新事物产生也会出现新的委婉语。随着改革开放,一些公务人员离开原来岗位,创办公司或实业,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人们变换新的工作则被称为“跳槽”。由于网络的普及,出现了很多与网络有关的委婉语,如用“灌水”婉称“在论坛中发大量没有意义的帖子”。有些现象依然存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一些本来是人们不愿意提及的,现在反而成为比较崇拜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委婉语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戏子”在旧社会的地位十分低下,人们用“优伶、唱戏的”来称呼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但随着社会发展,演员或歌手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人们崇拜追捧的对象。演员或歌手这一对象不再是忌讳的对象婉称对象因为社会的进步而地位平等,于是需要新的委婉语来婉称,如“佣人、保姆”现在称“家政服务人员”,“剃头匠”被称为“理发师、造型师”等。

四、结语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势必会对语言本身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那些固定委婉语会对指称该委婉语的词汇本身产生影响。除了上述格雷什姆规律产生的语义排挤之外,有些委婉义项会固定下来,与原义一起使用,这样就会增加词的义项,丰富词义。例如“曝光、下海”,虽然有时候用于委婉语,但在其本身的行业或职业领域中,其本义依然存在。

由于委婉语产生的原因不同,所婉称的对象在性质特点上也不同,所以委婉语呈现出委婉程度上的差别。例如“死亡”或“两性”类的词,即便换了委婉语,也不是人们愿意提起或使用的词语,而有一些委婉语由于其所指的对象本来就没有那么忌讳,或者由于委婉语与直陈语的距离较远,不容易联想到直陈语所指的对象而被人们大量使用,如“理发师”“厨师”等。一般来说,那些禁忌程度较高的词语,人们仅仅拉开婉称对象与委婉语之间的距离,弱化直陈语带来的恐惧或不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谈话双方在提到这个话题时所产生的不适或者尴尬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1989,(3).

[2]束定芳.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5,(5).

[3]李军华.汉语委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5]李慧敏.试论方言与民俗的互动关系——以合肥方言与民俗为例

[J].江淮论坛,2013,(6).

[6]刘宝俊.语言演变中的葛氏定律[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3,(1).

[7]卢卫中,孔淑娟.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J].外语研究,2006,

(6).

[8]谌莉文.概念隐喻与委婉语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理据[J].外语与

外语教学,2006,(8).

(张静静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

猜你喜欢

动态性类型
混合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管理者认知视角的环境动态性与组织战略变革关系研究
交际中模糊语言的动态性阐释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逗”孩子行为的危害及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