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

2015-05-30孔红红

东方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现状

孔红红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实现课程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机械化、程式化、学科化等问题接踵而至,本文旨在分析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找出原因并相应的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合理有效规范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对已往的课程体系有结构性的突破。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在实际体验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概念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2001年从小学三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不是其他学科的辅助,而是与其他课程等价的具有独立价值,独立教育功能的一门课程。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生活,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家庭、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巧妙的结合起来,具有“生活取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说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发挥着传统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课程具体实施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少学校在具体的实施中处于观望态度,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点缀”和“装饰”,并没有真正的全面实施。

(一)课程的程式化现象

学校与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没有真正领会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在课程实施中走程序,形式化现象严重。有些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机械的一味模仿,照搬他校的活动模式,缺乏自我校情、学情的分析与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学校为学生创设出体现本校特色的实践课程,从自然、社会、学生自身出发规划、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有些学校集中少数擅长组织活动的教师开展,一两个典型案例,用汇报、展示、表演来实施这门课,使课程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多样化的开展避免重复与单一。

(二)课程的学科化现象

片面的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综合性实践学习。在具体课程设置与实施中脱离不开学科的主导性。课程目的还是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发展某一学科领域的能力与综合素养,受学科课程的目的,内容课时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具备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它是各门学科的整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同步。

(三)课程的被动化现象

教师自作主张的选活动主题给学生做的现象较普遍,对活动主题产生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不足,也忽略了在活动过程中生成主题。活动过程多按照教师的主观意志进行,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管理都需要学生的参与,以学生需要为起点。在具体课程实施中更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即可。

(四)课程的低效化现象

对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来看,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还在少数。课程低效化产生首先是教师对于该课程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很多教师模糊的认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有可无的生存状态。其次,教师对于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设计实施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导致课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没有掌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要点,逃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架,在内容上作为应试学科的拓展与延伸,重结果不重过程,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包办代替影响教学效果。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与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上的不足

没有实质性的理解该课程的目的意义,对于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还是一味的偏向应试学科教学。甚至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相的实施成学科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或者干脆变成课堂自习来应付。

(二)学校缺乏专业性的课程教师

该课程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上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逃不出传统学科教学影响,教师对来自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弱。

(三)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太少

多数学校该课程的开展次数太少,课程方案的整体性协调不够,计划性不强,开设的课时达不到规定要求。

(四)学校对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监督力度不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评估和考核工作脱节,学校在该课程进展的检查和督促上欠缺,使该课程流于形式。

(五)社会与家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不够

很多家长对该课程意义的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该课程是浪费其他学科学习时间。家长和社会的消极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

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与校本实践培训

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师进行课程相关的培训使其具备课程开发、计划、实施、评价一系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二)建立规章制度,课程逐步规范化

设置合理的课时安排,使课程与学科课程同样重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逐步合理规范。如,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教师指导经验交流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多样化设置

在课程主题选择上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因地制宜。从小问题,小现象入手,凸显学生主体,体现童真童趣,发挥地域优势,显现乡土风情,立足生活世界,体现生活乐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四)深化教学指导

注重课外的观察和积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学生身边发现提炼问题,进而预设主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小问题形成问题素材库。

灵活的安排活动环节。注重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主题,提高学生自主性意识。

自主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并分析问题说明理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习认识问题价值。

(五)建立与教师考核挂钩的评估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工作,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结果应作为教师综合测评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孙国.试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2003,(4).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教育研究,2002,(3).

[4]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现状、反思与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2012,(20).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现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