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5-05-30许聪颖
许聪颖
摘 要:如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部分陈旧,与当今电力科学发展不相吻合;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被动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尚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为了促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挥更大的效用,培养更多的人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定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改革时,要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宗旨, 培养稳得住、干得好、下得去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原则,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此确保专业实用性。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及高级技能人才。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竭力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一系列知识与能力:①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较好的语言综合能力;②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③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④熟悉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技术规范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⑤了解本专业的应用前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以及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⑥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为了凸显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可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高质量理论学习、“理论+实践+工程设计”的工程设计技能培养以及“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的能力训练这三条主线,促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2.整合课程设置
为了与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要不断整合、优化课程设置,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紧密结合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构建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在一、二年级建设“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在三、四年级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合适的专业,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中,要设置公共基础、专业拓展等系列课程,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方面学有所获,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在“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中,要根据专业方向的要求,交叉安排相关课程;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方面,可以设置“电气工程应用”模块和“电力传动控制”模块,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课程模块作为主专业方向,能实现学有所长的境界。
同时,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要设置相关经济、人文和管理课程供学生选修,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具备本专业需要的基础能力,又能拓展专业口径,为日后就业增强竞争力。
3.完善实践教学
首先,学校要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在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灵活分配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学校可采取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方法开放、实验时间开放的做法,使学生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实验,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实验技能。其次,学校可以构建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有机融合的专业实习模式。在认识实习方面,带领学生有目的性地参观当地优秀企业,了解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掌握产品检测等相关知识;在生产实习方面,即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安排员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手把手地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最后,优化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手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使用的论文题目,促使他们根据选题深入一线进行调研。
总之,随着电气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进一步改革,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能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依靠不断改革和不断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才能走上更好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马景兰,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C].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4.
[2]刘金华,高红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C].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7.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