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惠妹《阿密特2》:你一直是成功的

2015-05-30沉默电话

爱尚生活 2015年7期
关键词:张惠妹高音歌迷

沉默电话

2009年,张惠妹以自己的原住民名字“阿密特”为概念,制作了一张同名音乐作品——不但摒弃了张惠妹经典时代的音乐风格,甚至连歌手名字也刻意改为阿密特,绝口不提张惠妹三字,以“分生”为概念,以追求自身存在为意识,追求最极限、最偏激、最阴暗之音乐能事。她要我们将“阿密特”作为一个全新的歌手来把握,暂时忘记张惠妹的一切。《阿密特》的歌曲也的确带来了多样化刺激:黑暗摇滚、粗口说唱、重核金属,每一首都让人感受到她寻求突破的心。不过,有一个问题让人略感困惑:难道那个主流的、传统的张惠妹,真的已经走到尽头、没有发展了吗?“阿密特”看似是义无反顾的改变,但“张惠妹”不是终究会回来吗?到了那个时候,唱片概念是否就仅仅止于“概念”了呢?看客或许多思无益,“阿密特”带着新的势头,一鼓作气发专辑、开个唱、创口碑,着实威风了好几年。

不出所料,这样的盛况在慢慢瓦解,歌迷对于“张惠妹”和“阿密特”的文字游戏渐渐厌倦。2014年发行专辑《偏执面》时,这样的舆论困惑达到了顶峰——明明是一张以“张惠妹”为名的唱片,却杂糅了许多“阿密特式”的硬派风格,音乐品质确实不差,但名字的混乱与概念的影响,使整张唱片风格传统非传统,前卫非前卫,处境十分尴尬。前半张专辑神秘诡异,后半张又装满电子舞曲,直让人想问:这到底是属于哪边的唱片?

经过反复聆听与思考,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张惠妹经过第一次“阿密特”的自我突破,寻找到了新的自己,把握了新的音乐方向。而经过如此激烈的“化学变化”,从前经典的张惠妹,已经水到渠成进化为现在的样子。眼下的张惠妹并不是“阿密特的对立面”或“从前的主流歌手”,而是融合了阿密特之血液的“新张惠妹”。在这个2015年,张惠妹又以“阿密特”为概念发行新专辑,但这次大家心里都有了数——这不再是阿密特的第二张,而应该是张惠妹之《阿密特2》,两者主次分明,却又不可分割。这里的文字游戏依然有趣,但含义却清晰多了,意义也深刻多了。

比起2009年的《阿密特》,《阿密特2》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还原了张惠妹经典时代的高音唱法。第一部《阿密特》专辑为了追求另类的黑暗效果,将心力全放在如何表达作品的冷酷、新异上,几乎弃唱法、唱功于不顾,怀念《姊妹》《Bad Boy》的守旧派歌迷对它完全提不起兴趣。华语歌坛好不容易有一位能飙高音的女伶,却偏偏跑去玩什么“概念”,这种相对弱势的做法令他们无法容忍,但《阿密特2》终结了这样的困惑。它不但有《阿密特》的血雨腥风,又有20世纪90年代《Bad Boy》高亢、彻骨的深情。张惠妹确实绕了一个圈子,但她围绕这个圈子一边走,一边又把自己每一面的优势拉了回来,最终成就了这张《阿密特2》。这个拗口的故事也终于得到了圆满,也是歌迷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阿密特2》中展示高音的作品有:《战之祭》《怪胎秀》《母系社会》,以及《血腥爱情故事》。而聆听这些高音时又会发觉,它们无一不是延续了“阿密特”式犀利怪诞的作品。《战之祭》中大量攻击性的和音令人发颤,《怪胎秀》挑战《美国恐怖故事》一般的诡秘猎奇,《母系社会》强烈抨击对女权的压迫与暴力,《血腥爱情故事》将情情爱爱的老调唱得惊悚而深沉——歌曲既有深度,又有卖相,市场答应,听众买账,都是周全而双赢的作品。当然,《阿密特2》还有一半力争曲风突破的歌曲——《牙买加的槟榔》有节奏强劲的黑人雷鬼风,《放了那个作品》融合了古典与电子的细密架构,《冲突得很》将英伦摇滚与合成器效果完美搭配,《难搞》在钢琴灰暗哀伤的氛围下延伸了编曲张力,《你想干什么》挑战肾上腺素浓烈的粗口电子摇滚,而陈珊妮包揽制作、慢热的主打歌《不睡》则以渐进式、多层次的画面感表现,赢在无微不至的密集细节。十首新歌、十种颜色、十个危险的故事,都展示了毫无停滞的自我进化。《阿密特2》的音乐已经超越了“阿密特”这一所谓概念的噱头与造化,成为了完成音乐使命的代表性作品,在这一刻,到底是张惠妹还是阿密特,终于不再重要了。

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只有“张惠妹”的确不行,但一味做“阿密特”更加不行;而对于歌迷来说,“张惠妹”最初打动我们的高音、给予我们的感动与记忆,是独一无二、无可模仿的。我们能在网上找到一万种另类的音乐,却只能找到一个打动心灵、陪伴寂寞夜晚、原始纯粹的张惠妹。《阿密特2》是完美的总集,是迄今为止最令人满足的篇章。其实想想,不论哪个决定,都是她自己努力去做的,她每一刻都为自己骄傲,也甘愿为自己的跌撞负责任。每一次,她都在寻找进步的方向。我们要如何去否认一个人证实自我的过程呢?说她失败,太不公平。但她真的没有在追求成功——因为我们的张惠妹,一直都是成功的啊。

回顾:张惠妹音乐的三次跳跃

1998年《牵手》:自缚蜕变

这一年恩师张雨生离去,张惠妹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微妙变化,就像一个唱着山歌的女孩,忽然走向了霓虹闪烁的摩登都市,不但外形、歌路都走向了成熟路线,还减弱了原住民直白、狂野的感情抒发方式。这样的改变也许太早,她还没有将淳朴的美丽颂尽,但长远看来,这又是主流歌手必经的成长之路。于是,《牵手》这张专辑就处在了一个微妙的过渡色泽中:既有原始风格的晕染,又有都市女人内心的凄苦表达。她没有在痛苦中畏首不前,亦没有彻底放弃已有的一切。

2007年《Star》:自由释放

这是“后张惠妹时代”的开山之作——与历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乐精神上。她变得无畏无惧、超然豁达,不再纠结曾经的事业波折,将乐观的思想传达于音乐当中。经过这样的内在变化,一样风格的音乐就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感染力、影响力都有了质的不同。她开始支持同志群体,热爱新异的电子舞曲,如《维多利亚的秘密》《夏天的浪花》等作品的复古Disco风格,都为后来的快歌指引了新方向。《Star》以内在力量、前瞻性为存在价值,虽然没有市场的巅峰,但意义颇为深远。

2009年《阿密特》:自我分裂

如前文所述,2009年的《阿密特》是张惠妹为自我分裂而创作的唱片。在不变的基础上升华已经不够,曲风被限制了最大界限,本质的蜕变无从谈起,所以才需要一个可以不顾一切尝试各种出路的分身。“阿密特”的音乐也确实充满实验性、创新性,一个个前卫造型狂野不羁,只是缺少了一点感动与深沉。歌迷彻底体验到曾经的张惠妹所不能登造的境界,在那一年,一切确实都是崭新的。

猜你喜欢

张惠妹高音歌迷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张惠妹:抵制风波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