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春季高考化工专业课的教学方法

2015-05-30胡晓婧

胡晓婧

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即将参加春季高考的中职学生,在了解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化工专业课所面临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三种更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即兴趣学习法、励志学习法、分层学习法。

关键词:春季高考;兴趣学习法;励志学习法;分层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春季高考是面向职业中专学生设立的,在春季高考的课程中,专业课共计430分,从这个数字可看出专业课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我们这些专业课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究其根源,都与教学方法息息相关。教学方法的选用不仅关系着教学内容的实现,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究竟何种教学方法更适合春季高考化工专业课呢?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剖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教材所呈现的特点、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等,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春季高考中脱颖而出,实现梦想,打开成功之门。下面就化工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中职学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学时期学习成绩普遍不是很好,比较容易失去信心。大多数中职的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成绩不理想,多少都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和消极的情绪,面对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容易自我否定。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对于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的课程,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就容易丧失信心。

二、自制能力普遍比较差,容易盲从。一部分中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有些不良的习惯,是非观念尚未建立,自制力比较差,容易盲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干扰,往往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以外的其它事情上,这在我们看来就是所谓的“不务正业”。

三、渴望得到认可、鼓励和赞赏。我们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都渴望获得认可,希望认识新朋友,也希望有机会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其实,中职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里、学校、同学和朋友的理解、鼓励和赞赏,有时看起来比较出格的行为,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关注,这就要求家长、老师、同学和朋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开导,能及时给他们正面的引导和力量,促使他们朝着我们期望的方面发展。

其次要剖析教材,化工专业课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这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有很多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学会应用,对理解记忆、逻辑推理、归纳、分析、总结和计算的能力要求较高。而我们的学生还处在机械记忆的阶段,逻辑推理能力也比较差,他们不懂得什么是举一反三,也不懂得如何去寻求方法和思路,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性记忆、逻辑推理、归纳、分析、总结和计算的能力。以下是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兴趣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取和创造的内驱力。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伴随一种积极地、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呢?我认为除了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和技巧外,在课程设置的准备阶段就要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及课余生活的兴趣,制定一个切实可行、新颖而有创意的目标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在错误的基础上分析,激励,引导,最终获取正确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励志教学法。大多数中职的学生多少都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和消极的情绪,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奋斗的目标,面对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容易自我否定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在阶段性目标实现的情况下再建立起人生的长期目标。

三、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应用这个方法首先将学生分组,可将班内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组,三个组统一授课,但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上都很好的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了避免使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会在课外对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的学生单独点拨,使他们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唤醒意味着正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永不言弃。因为那些不懂事的、只知调皮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甚至那些一意孤行、不思进取、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暂时“睡着了”的学生,他们一旦醒来,就是懂事的、渴求知识的、奋发向上的学生。唤醒需要用赏识、鼓励来持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而不是讽刺、打击、渐渐抛弃。不同的态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了一个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知不足然后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