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法国同学在上海等待机会
2015-05-30施梓山
施梓山
法国留学生Charles刚刚从清华大学读完两年汉语课程,现在正在琢磨着怎样能续签签证,在中国留下来找工作。什么?法国留学生想留在中国找工作?没错,他为了再获得6个月的中国签证,竟然又到复旦大学报了一个“商务汉语高级班”。“我在等待一个在上海的机会,也准备在上海寻找更多的机会,”他说。
巴黎实习专业户
这位27岁的法国留学生对中国痴迷般地喜爱。他毕业于法国图卢兹商学院,本科学习金融;之后又在英国读了一年硕士,专业还是金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香港参加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在这里他第一次学习了汉语,也爱上了这片东方土地。Charles在大学期间的每个假期都没有闲着,除参加暑期学校、到国外交流之外,他还在欧洲三家著名金融公司进行过实习。最短的一段也是最基础的一段是在法国兴业银行做为期1个月的产品推广工作;而最长的一段是在他心驰神往的巴黎银行,实习长达6个月,从5月份毕业一直实习到11月,为此还耽误了硕士第一个月的学习。“找到一份好的实习太不容易了,我不想因为读书而轻易放弃好的机会”,Charles这样说,“而且,你知道,伦敦的中餐真没有巴黎的好吃”。
硕士毕业后,他来到巴黎加入求职大军,虽然后来到了中国才知道巴黎的“大军”比起北上广的应届生求职阵势而言充其量只算是个小分队。和众多金融专业的学生一样,Charles的梦想当然是进入投行。然而当下欧洲经济不景气,各大机构纷纷削减招聘名额,导致这位满腔热忱的法国小伙成了“实习专业户”——这种现象在金融行业里并不少见,因为找不到正式工作而不断进行实习,拿着相当于正式员工十分之一的工资,做着并不比正式员工少的工作。他用三份不同的实习填满了毕业后的第一年,其中最后一段是花旗银行的债券评级部门。这是Charles最快乐的一段实习,他白天在巴黎郊外的拉德芳斯(巴黎都会区首要的中心商务区)上班,晚上如果结束得早,还能坐着地铁一路杀到市中心去吃一顿中餐。他的梦想是拿到一份年薪10万欧元的工作,并且聘请一位中国厨师,每周能够吃到正宗的松鼠鱼和家常豆腐。
实习将要结束时,他的老板说下一年要调到香港工作,并告诉他亚太区会有更多发展机会。Charles真是喜出望外:能跟着老板走,而且是去香港,还有可能正式入职,还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中餐……于是,他一星期之内就从巴黎西郊的科隆布搬到了香港的罗便臣道。虽然这位法国小伙子在香港蜗居的地方只有不到300尺(30平方米),房租也比巴黎贵,但每天沿着花园道步行十五分钟下山就能到公司,而且花旗总部旁边的两座大楼——工银亚洲和长江集团——都有地道的中餐吃,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五道口问经双
可惜Charles不幸在10月份的正式员工入职面试时败下了阵来。裁员风潮从纽约波及到全世界,各地分公司无一幸免,香港只给了寥寥几个名额。老板对Charles说,现在亚太区只有一个地方非但不裁员反而还在扩招,那就是上海。如果想正式入职,就得满足一个条件:能够熟练使用中文。老板的这句话让Charles坚定了一个由来已久的想法——到中国去学习,去锻炼,去发展。“我要去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汉语,”Charles这样想,“中国的机会多,发展快,我要在中国工作。”
于是,2012年1月,求职一年半未成的Charles正式入读清华大学两年制汉语课程班,住所从香港半山罗便臣道搬到了北京海淀五道口。“我不敢想象,这里竟然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喜欢吃‘李先生牛肉面,也喜欢吃‘真功夫的排骨饭。”他每天花至少6个小时学习中文,周末在清华校园里打网球。网球是Charles在北京拓宽社交圈的一项重要活动,周六的晚上,Charles常被球友们拉出来,到北大西门的一家“小吊梨汤”餐厅吃饭。
“我们就在五道口附近吃饭不好吗?”Charles问。
“我们周六下午在北大读经双。再说啦,五道口太吵了,也没创意。”球友梦涵说。
“什么是‘经双?”
“哦,就是经济学双学位,北大办的一个项目,各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报名。”
“这样啊。你在清华学的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到北大读经双呢?”
“因为读了之后好找工作呀!”
“那么你想做什么工作呢?”
“和你一样,我也想去做投行……我先回去啦,这都4月份了,我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还没怎么看呢,6月份就考了……”
“你要考CFA?”
“对啊,咳,一级而已。和我一起上经双的一个人大的师兄今年都要考三级了,他是工作之后又来读经双的。对了,要不要叫师兄周末一起来吃饭呢?师兄也是位大牛哦,还考过FRM(金融风险管理师),也在花旗实习过,不过后来去了工银瑞信。”
“唔……”Charles一阵忐忑。他心想,清华的学生果然是学霸,大二就准备考CFA;那位“师兄”都要考CFA三级了,还拿了FRM。而自己呢?拖延症常年发作,到研究生毕业那年还只考了一级而已。更何况,眼前这位主修的还不是金融专业。
不受欢迎的三不沾?
一年后,Charles终于能够熟练运用中文进行沟通,他也顺利升入经双中级班。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奇人:来自英国的Evelyn。这位Evelyn一直不愿透露自己的个人情况,不过后来Charles从社交网站上面了解到Evelyn已经42岁,至今未婚。Evelyn是上世纪80年末剑桥大学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加入太古集团并被派到香港工作,直到1997年。后来她跳槽到世界三大投行之一的高盛——一个Charles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一直做到亚太区副总,之后自己出来做交易员直到40岁退休。她在香港愉景湾和北京酒仙桥各买了一套宽敞的房子,其余资产继续用作投资。Evelyn现在的职业是英国《金融时报》的高级记者,专门撰写与中国相关的财经类深度文章。“我已经有许多年不说中文了,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我是中文系毕业的。现在工作需要我经常在中国进行采访,所以我现在要重新学习汉语。”
Charles向Evelyn透露了自己希望在中国做金融的想法。没想到,Evelyn用语速极快而又咄咄逼人的伦敦腔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你要知道,投行现在已经没有过去那么赚钱了。虽然中国可能是全世界除了美国之外最赚钱的地方,但是你不了解中国,而且,我们是外国人,在中国老板眼里,年轻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外国人是‘没什么用的,你并不是中国老板眼中的‘老外。你还是先回到欧洲工作,等你成为‘外国专家之后再来吧。……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金融呢?而且,你为什么觉得一个外国人会在中国做金融并取得成功呢?”
边学习边求职且屡败屡战的Charles渐渐意识到Evelyn所说的一切实在是肺腑之言。的确,他在中国发现了绝大多数世界级投行的分公司,但是他们只希望招聘三种人:一是应届生,二是海归,三是有丰富工作经验人士。
“我是谁呢?”Charles问自己。“三个标准我都不符合,我就是个‘三不沾”。
在北京的最后几个月时间里,Charles总是失眠。有一天,他见到了梦涵,这位已经在备考CFA二级并且刚谈了男朋友的女孩问他:
“北京是不是雾霾太严重?欧洲多好啊,福利好,生活压力小,适宜人类居住,快回去吧!”
“你去了欧洲就知道了。伦敦也有雾霾,生活压力也大,巴黎地铁比北京脏十倍,西班牙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你觉得欧洲福利好吗?我不这么觉得,也许因为我不是挪威人吧。”
“你是真不知道中国大学生的工作有多难找。知道什么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吗?”
“我知道。但是最后大多数人不是也找到工作了吗?我倒是觉得年轻的外国人在中国没什么用,大家喜欢‘老外,不喜欢‘小外。我上过应届生招聘网站,没看到一家公司招应届外国留学生。”
Charles在这两年当中给花旗实习时的老板发了不少邮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他签证到期之前的半年,老板发邮件给他,说公司在上海“很快”要成立一个新部门,Charles“很有希望”能够入职。
看到这封邮件,这位法国小伙的心情简直不能用激动来形容了!现在自己掌握了汉语,又有老板的帮助,这次终于能够顺利入职了吧?
可是,“很快”是多快呢?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都没有收到老板进一步的消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Charles这样安慰自己。
为了等老板的消息,Charles准备把签证延期。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理想。Charles想在语言课程结束之后再申请一年的中国签证,然而他从使馆了解到,中国收紧了签证政策,旅游签证一次只可以签90天,工作签证只签发给已经和工作单位签订正式合同的外国人,或者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外国人。他真恨不得让这个新部门明天就成立,后天就和它签合同。
怎么办呢?Charles心想,我必须要在中国呆下去,必须等到老板收我的那一天。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了复旦大学的高级商务汉语课程——学习是假,要签证是真,“这样我才能名正言顺地留在中国”。Charles兴冲冲地坐着高铁前往上海报名。
节操,你懂不?
在上海的最后一天晚上,Charles在淮海路一家酒吧遇见了日本留学生美穗和她的中国朋友嘉颖。美穗在复旦大学毕业后,先是回到东京工作,之后与同学嘉颖合伙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主要批发日本的婴幼儿产品到中国,同时将中国的电子产品销往日本。嘉颖本科读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做客户经理,后来辞职与美穗一起创业。
“有句话叫做‘一入投行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你能听懂不?”嘉颖问Charles。
“啊,差不多明白。‘节操是什么意思?”
美穗和嘉颖哈哈大笑。
“其实,我毕业那年也不知道‘节操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慢慢明白。我们商业银行,你懂的,要是拉不来存款放不出贷款,完不成业绩,工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投行是挣得多吧,可那种天天坐过山车般的感觉我可受不了。这个时代,还是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吧,万一你的老板不靠谱呢,或者换句话讲,就算老板靠谱,老板的老板也不一定靠谱;就算所有老板都靠谱,市场这个东西永远不讲情面,在这个圈子里,今天口口声声答应你的事儿,明天就有可能不算数,一切利益至上,他们最终认的都是钱。说变卦就变卦,说裁人就裁人。我闺蜜之前在香港一家投行工作,第一天晚上开会还好好的,第二天早晨去上班发现门禁进不去了,过了一会儿手机弹出来一封邮件,说你已经在人员调整名单当中了。公司扔给她20万补偿金,算是一个告别。真是哭都没眼泪了。”嘉颖说。
“这些我当然都知道。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么夸张,我还是想试试。”Charles俨然一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架势。
“其实,留在中国工作的外国留学生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少,在中国留下来工作也没有那么难。可是,你需要像中国人一样工作,就像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像日本人一样工作那样。中国有挺多需要外国留学生做的工作,我有个从埃塞俄比亚来中国留学同学还去了中国的央企呢,真的,不骗你,是在一家承包海外工程的企业,叫中什么股份有限公司。每天坐在大楼里跟非洲人发邮件打电话,中午去单位食堂十几个菜摆一排敞开了吃,吃饱了睡一觉下午继续打电话。基本不用担心被解雇,但也发不了大财。其实,我毕业之前也在上海的一家旅行社实习过,他们也说可以继续留我在这儿工作,可是待遇水平最多只能按照中国的研究生毕业水平。在上海每月6000元人民币,在东京每月27万日元,当时我一犹豫还是选择了回东京。不过后来还是回来了。”说罢,美穗嘿嘿一笑。
“话说回来”,美穗继续补充,“你要是真想留,还是能留下来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真的像中国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对啊,你喜欢的究竟是投行业,还是中国?”嘉颖问道。
这个问题似乎把Charles问住了。喜欢中国的生活,喜欢吃中国菜,和真正留在中国工作,毕竟还是两个概念。从留学到留在当地工作,就好比从恋爱到结婚,“爱一个人,就要接受她的一切”。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