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溪干旱船在民俗中传承、发展

2015-05-30彭崇哲

关键词:民俗

彭崇哲

摘 要:民俗文化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习惯与传统,在有些民俗活动中,更代表着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溪干旱船便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它的传承与发展,直接反映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特点。本文将详细分析溪干旱船的特点以及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以便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项悠久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民俗;民俗舞蹈;溪干旱船

民间的风俗习惯被称为民俗。民俗是人们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种集合型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道德理论、审美意识、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而且也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劳动的具体表现。民俗具有五大特点,即:历史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变异性,而且民俗也涉及例如礼仪、宗教、生产生活和节日等多方面。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国家,拥有的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在文化史中占据着不容小视的地位。近百年来,全国各地人们在用着不同的舞蹈形式表现着各自的婚丧嫁娶、播种收割等民俗风情,这里面都隐藏着与本民族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不管我们的社会如何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舞蹈不管是在思想的深刻性还是民族的典型性上,都有着极大的深度和开拓远景。

1 跑旱船的由来及发展

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民俗舞蹈,因为每个地方的关于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以及民族信仰等活动,为传统的民俗舞蹈开拓了一片传承的空间,同时也为民俗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演内容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文化背景。在金东区塘雅镇溪干村有着 “二月二”的民俗活动,据考证,明宣德二年(1427)正月,范仲淹之子范纯礼玄孙范泉回溪干村省亲祭祖后,二月初二从婺江溪干渡口乘船返程赴任,船行至楼下殿潭江面,正遇风急浪高,加之江水漩涡,结果船翻沉江。范泉尸体漂至下游方子潭才被捞上岸,安葬子明墓旁辛山上。次年二月初二,范氏子孙便有了“二月二”祭祖的民俗活动,一是寄托对范泉的追思,呼唤魂归故里;二是缅怀范仲淹对溪干村范姓开山鼻祖范纯诚的养育之恩;三是表达对范仲淹先忧后乐,普天同庆伟大胸怀的崇拜。而溪干“二月二”民俗活动的重头戏——划龙船,原先在村南的婺江里进行的,划船手年轻力壮,虎虎生气,两岸围观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后又演变为赛龙船。到了清朝时,因翻船事发后才演变为“跑旱船”。从划龙船到跑旱船,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后,它依然被传承着,甚至在当今现代社会中,仍有着它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民俗舞蹈的魅力,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繁衍不息,不断传承、发展,流传至今。

2 溪干旱船的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虽然民俗和舞蹈是不一样的两种学科,他们各自拥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的对象,可他们都隶属于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早在他们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已经融为一体。民俗舞蹈是重大的民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溪干旱船正是如此,作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并且只有在“二月二”祭祖活动中才会出现。大多传统的民俗舞蹈都是善用道具的,溪干旱船的道具旱船依然沿袭着先辈们遗留的龙的形状,因为在神话传说中,龙能够消灾降幅,所以人们把它视为吉祥、福瑞的象征,把各种美好的信仰和愿望都寄托在了龙的身上。所以,很多民俗舞蹈都是以龙为主题,我们称之为龙舞。龙舞在浙江就有几十种之多,而溪干旱船,却是其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它是经过人类进化、发展,并由若干代范氏先辈和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保留下来的。它是范氏后裔缅怀先祖“先忧后乐”的精神,因此,溪干旱船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范氏民俗中产生了。

铜铳开道,鞭炮不断,鼓乐齐鸣,范氏后裔高抬范仲淹雕像,族人称之“第三相公”(苏国公第三个儿子)缓缓走来,其后是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硕大锦旗,四枚镶龙大旗、官灯和各种各样的兵器紧随在后,最后是旱船队伍。旱船有单人和双人的,带头的双人旱船头上书有范仲淹的惊世之作《岳阳楼记》。跑旱船的动作非常简单、形象,和大多传统的民俗舞蹈一样,载歌载舞,具有歌舞结合的特点。在跑旱船的同时配有曲乐唱词,其曲调为:“辛山搭船,快快划哩,划哩、划哩、划哩、咳!里拦喂,外拦喂,上拦喂,下拦喂,拦住英魂回故里,喂得罗喂。辛山搭船,快快划哩,划哩、划哩、划哩、咳!里拦喂,外拦喂,上拦喂,下拦喂,拦住金山银山来,喂得罗喂。”意思非常明确,范纯诚和范泉葬于辛山,拦住先祖英灵,拦住金山银山,就能安居乐业了。当旱船队伍“划”进大街小巷时,范氏后裔们都要虔诚相迎,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在这一天,村民们都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而邻村的村民们也都会蜂涌前来,观旱船、看大戏。由此可见,民俗的存在是具有稳定性的,而且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民俗民间舞蹈作为民俗活动的一个附属,一直保留着无限的生机和十分鲜明的特征。传统的民俗舞蹈只要成为民俗活动的一部分,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从而加强了民俗的影响力。

3 结论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改变的情况下,很多种艺术形式已经渐渐地被我们遗忘或者失传,可是民俗舞蹈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这是因为民俗舞蹈紧密的依附于民俗,能够适应民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新,并始终受到人们的钟爱。假如溪干旱船脱离了范氏祭祖民俗这一载体,而形成一个单一的旱船形式,那么它将显得毫无意义,并且不能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我们只有对民俗尊重并且适应它,才能够让民俗舞蹈充满生机活力,并迸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基因[J].学术研究,2012(26).

[2]张剑雄.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群文天地,2012(16):37.

猜你喜欢

民俗
冬季民俗节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传统民俗有奇趣
吴其萃作品选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一把面粉揉出的“民俗图腾”
第十一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