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有几本书不曾忘怀

2015-05-30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两本书唐诗宋词水浒传

卞瑞鹤

对于读书,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所以至今所读过的书加在一起,也不能将空间不大的书柜填满。但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床头总要放两三本喜爱的书,睡觉前拿起来翻一翻,和书中歌德所说的那些“高尚的人”交流一番,已成了多年的一个习惯。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学和初中那段懵懂的学生时光里,满眼都是田野上吃草的牛羊和河边碧绿的稻田。所以,被浓郁的乡土气息熏染的我,谈起爱好读书,总觉得底气不足。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上学的校园,教室破旧,课桌斑驳,瘪瘪的书包里,除了语文课本很少有其他读物。虽然读书条件落后,但校园里花草茂盛,特别是夏天,五颜六色的花朵把校园装扮得异常美丽。就是在这个简陋但充满快乐的地方,珍藏着我一段美好的读书记忆。

那时,我上初一,哥哥上初三。每天下午,悬挂在老槐树下的放学钟声敲响后不久,我们班的教室便空空如也。哥哥在毕业班,他总要待在教室里学习一会儿。作为哥哥的“小尾巴”,我自然总是屁颠屁颠地跟着他。有一次,在哥哥的课桌上,我发现了一本纸页泛黄的书,虽然封面已残破不全,但“水浒传”三个字仍依稀可辨。无所事事的我,便模仿着他认真学习的样子,装模作样地翻阅起这本所见过的最厚的书。很快,书中那些打打杀杀的字眼就吸引了我。当老槐树茂密的枝叶完全遮挡了落日的余晖时,哥哥也完成了作业,叫我回家,而此时,我正沉迷在书中那热闹的打斗场面。“看你兄弟多爱读书!”看我着迷的样子,哥哥的一位同学夸奖着说。一向贪玩的我,意外得到了一句夸赞,心里那个美啊。我便硬磨着已经起身的哥哥不让走,非要让陪我再多看一会儿。回到家里,母亲像往常一样问我俩为啥才回来,哥哥说写作业了,我说在哥哥班里看书了。由于担心母亲知道自己也看小说,哥哥这回使劲夸了我。母亲忙着手里的活儿,淡淡地对我说:“以后要多向你哥学习,多看看书,不能光想着玩。”虽然母亲没有抬头,但从她那有所舒展的皱纹里,看得出这是在表扬我了。

后来,哥哥把破旧得成了卷的《水浒传》给了我。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羊的时候,不识字的母亲总会叮嘱我带上这本书。再后来,虽然这本书不知所终了,但我读书的爱好,却就此开始萌芽。

相较初中,高中的校园要漂亮得多,明亮的教室里,绿色的草坪上,依依的垂柳下,繁茂的梧桐旁,都是看书的好地方。入学不久,我便结识了几个有着共同爱好的伙伴,不管谁弄到了好书,都会互相转借着看。我的书最少,总要占别人的便宜。

高中的学习紧张而繁重,《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牛虻》《荆棘鸟》等一些国内外精彩著作,陪伴我度过了那段青春荡漾的时光。而那时候,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却是两本在同学眼中不太受待见的书,一本是《唐诗》,一本是《宋词》。

这两本书是高二同桌的,简装版,七八成新,书本不厚,译注也很简单,那深蓝色的封面和白色的粗体书名,我至今记忆犹新。由于其他同学不和我争着看,很长一段时间,这两本书算是“归我所有”。起初,我对这两本书也没有多大兴趣,书中有些诗词是学过的,觉得借此再回顾一下也不错。但读着读着发现,那些没有学过的诗词也字字珠玉。从那以后,早读时,我便改读课文为背诵唐诗宋词。一段时间下来,我不仅巩固了那些学过的诗词,许多新的诗词也熟记于心。清楚地记得,高二下学期学校举办作文比赛,我以“丝丝白发儿女情”为题目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我在文中引用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时,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弯曲的脊背便浮现在眼前,我不禁鼻头酸楚。触景生情,我一口气写完了文章。那次,籍籍无名的我竟然和全校公认的才女共获一等奖。颁奖台上,在全校师生的掌声中,我俩相视一笑的场景,成了我高中时代最珍贵的记忆。

对诗词的喜爱一直伴随着我进入了大学校园,虽然读的是数学专业,但我对读书的兴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厚了。在我看来,只有体验了“函数”“微积分 ”“拓扑”等那些听起来就觉得枯燥的写算和推理后,才更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偶尔和同学聊天谈论爱好,当我说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古诗词时,他们经常会蹦出一句,“真的假的啊?”看着那神情诧异的面孔,我总要当面背诵几首以求“自证”。那时候,同学之间也相互介绍一些好书来读,但我始终觉得,唐诗宋词才是文字最为优美的读物。

时光荏苒,工作之后,我很庆幸自己还能保持读书这一爱好,时常也会买一些新书。但每当在书店里看到有关《水浒传》和唐诗宋词的读本时,总要拿起来翻一翻,如今家中书柜里,也珍藏着几个不同版本。然而,在中学时代那带着青春印记的读本,我从不曾忘怀。

洒脱狂放的李白,一诗一画的王维,婉约浪漫的柳永,豪迈昂扬的苏轼,畅游在他们的诗词当中,品阅盛世古风,赏看关山明月,别有一番滋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散发着李白踌躇满志的报国豪气;“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流露着苏东坡孤独清高的执着性情……穿越历史时空,他们起伏多变的人生况味,时常会使我内心深处激荡起种种别样思绪。

每个人对读书的感悟是不同的,有人说读书是进步的阶梯,有人把读书看成是和高尚的人对话,而我更喜欢三毛的观点: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猜你喜欢

两本书唐诗宋词水浒传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有趣的“拔河”比赛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一口“仙气”
两本书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