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肉”蹿上餐桌考问食品安全监管

2015-05-30舒圣祥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冻品冻肉商贩

舒圣祥

“僵尸肉”蹿上餐桌,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丑闻。这不仅仅是打击走私的问题,更是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失效的问题

“70 后”猪蹄、“80 后”鸡翅……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路边小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上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份,海关总署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 个,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 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10 万余吨。(6 月23 日新华社报道)

通过无良商贩的大量走私,国外那些“肉龄”三四十年的“僵尸肉”,竟然蹿上餐桌成为“佳肴”,光是听着就让人想吐。因为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过程中滋生各种细菌,甚至开始腐烂了又重新冷冻,其食品质量之恶劣简直没法形容。“70 后”猪蹄、“80 后”鸡翅,如此骇人听闻的细节,倘若不是海关总署的查缉行动,公众几乎不敢想象;这也再次印证了那个可悲的事实———一些无良商贩溃烂的道德底线,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走私冻肉如何逃过层层监管蹿上餐桌,舆论追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打击走私力度亟待加强,二是对走私商贩必须重刑惩处。但是,将走私冻肉运到国内,毕竟只是完成了最初的环节。这些走私冻肉随后在国内的运输环节,为何未曾遇到阻拦?

正规的冷库为何能给这些走私冻肉提供储藏,并且从来不被相关部门查处?来历不明的走私肉品何以能够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正规超市?在终端零售环节,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又体现在哪里?为何“僵尸肉”不是被层层监管发现,而是被海关查缉曝光?是否只要走私成功,后面所有的市场监管环节都形同虚设?

所以,别把“僵尸肉”蹿上餐桌不当食品安全丑闻,这不仅仅是打击走私的问题,更是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失效的问题。“僵尸肉”蹿上餐桌,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丑闻。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让走私进来的“僵尸肉”得以畅通无阻地在市场上流通,极大地降低了无良商贩被发现被查处的违法成本,使其敢于铤而走险为了暴利无所不用其极。

据长沙海关保守统计,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红星冷库每年吞吐的80 万吨冻品中,约三分之一是来源不明的境外冻品。真不知道,海关掌握的这一数据,食品监管部门是否知情?“僵尸肉”蹿上餐桌再次警示我们,亟待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筑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仅要严厉打击冻肉走私,不仅要严惩无良商贩,更要强化一整套的食品安全监管,让“僵尸肉”即便侥幸走私成功,也依旧在食品流通市场上寸步难行。

猜你喜欢

冻品冻肉商贩
广西省重拳打击冻品、活体走私严防疫区食品流向餐桌
欧盟将拒收运往欧洲的巴西冻肉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推 销
冻肉解冻用冷水
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