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霄真逸

2015-05-30向黄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无量书法

向黄

先引用陈丹青的一句话:“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以之来描述近现代书法史,也是一样的管用。今天的艺术景象,肯定是相当繁荣的。但是,真正能够留下来传诸久远的作品一样很少。近现代书法史,从1840年开始计算到今天,也就是175年。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近现代名号大辞典》,包括《益州书画名人录》所罗列人名数量来看,到今天能够经常提到的人物,真是寥若星辰,宛如北斗星一般。

近现代四川书法篆刻人物,我们知道在全国有影响的如何绍基、包弼臣、顾复初、顾印愚、颜楷、谢无量、郭沫若、乔大壮、刘孟伉、徐无闻等。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真正能够影响中国书法史的人物之一的也就是谢无量了。

这几年总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谢无量的字卖得很贵,而且涨得很快。开头觉得是某种炒作。数年来通过对近现代四川书法篆刻史及其个案的梳理、分析,才知这不是偶然现象,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尤其是对谢无量同时代四十个巴蜀书法篆刻艺术人物的个案研究,逐渐形成了何为中国大艺术家条件的印象:

1、他的知识贮备应当具备中华文化艺术最基本的高端文化素养;

2、他的人生阅历应当具备一个大艺术家最高端的经历过程;

3、他的艺术理念与艺术创作不仅面貌新,更重要的是应当具有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延伸性。

比较上述三个条件,谢无量先生可谓全部到位。

谢无量有一首《饯席留别成都诸友》,是1956年应邀离川赴京与成都诗友书朋的留别之作。诗是这样的:“杯酒从容惬素襟,还乡不觉二毛侵。馀生尚有观周日,远别难为去鲁心。邛杖一枝扶蹇步,秋光千里送微吟。山川草木怀新意,他日重逢感倍深。”整首诗旷达自若、胸襟开阔,诗中“还乡”“邛杖”“微吟”“山川”“草木”“重逢”等字词,无不表达诗人对经年友朋、知心道友的怀念与牵挂。这是诗心、文心的自然流露。尤其是“馀生尚有观周日,远别难为去鲁心”这两句读来,更有一种传统知识分子在大时代转换面前,自然表达出对国家、民族的承先启后的历史责任感。这里有一张二十世纪民国印学家湖北潜江易均室题记的《锦里角巾图》照片,合影照片再现了当年谢无量离别锦里、与友朋的饯别殷殷之情。

照易均室的题记:“柔兆涒滩之岁,律中南吕之月,同馆谢无量啬葊、曾天宇何君应太学博士之聘,行将入都。同人等茗饯于公园,倡詶既竟,合影为记。”按照太岁纪年法推算,“柔兆涒滩之岁”就是1956年(丙申)。“律中南吕之月”即阴历八月,已是秋天。此事记的是,谢无量与曾天宇(原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一起被中央文史馆所聘,离开成都之前,同馆诸友邀约到公园小聚,并留影纪念。照片中左边高而持扇者,即为谢无量先生。

谢无量四岁启蒙,十四岁拜著名学者、浙江萧山人汤寿潜为师。十七岁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二十五岁任成都存古学堂(四川大学源头之一)监督(今日校长之谓)。四十岁任大元帅府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前之后,均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在文、史、哲诸领域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等专著出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关于受聘中央文史馆一事,谢无量在他的自述中这样讲:“1952年任命我为四川省博物馆馆长、省政协委员、四川文史馆研究员。1955年7月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修复后,我曾为该草堂书写对联‘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已被镌刻在草堂内供世人观赏。我还为杜甫草堂写过一幅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直被草堂馆藏,视为我的佳品之作。1956年1月我作(为)特邀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会后我即从四川调来北京。这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宴请卫立煌将军,我作陪。席间,毛主席说:‘谢无量先生是很有学问的,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都很有研究,思想也很进步,在苏联十月革命以前就写了《王充哲学》,这是提倡唯物史观的哩。并与毛主席合影留念,此照片刊登在1956年9月《人民画报》上。”(见《谢无量自述》)

从上面的简要叙述中,可以感到谢无量经历、学识是符合大艺术家的条件。下面就他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以及后来的书法艺术的贡献做一个分析。

第一,时人名贤对谢无量的评价。谢无量的书法,当时就得到诸位书法大家齐口赞誉。三原于右任说谢氏书法“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我自愧弗如”。湖州沈尹默讲:“无量书法,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成都吴丈蜀在《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撰文评述道:“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蕴深厚,兼之具有诗人气质,襟怀旷达,所以表现在书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在书坛独树一帜。从他的手迹中可以看出他对魏晋六朝的碑帖曾下过相当的工夫。从行笔来看,受钟繇、二王及《张黑女墓志》的影响极为明显。从结体来看,则可窥见《瘗鹤铭》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迹象。尽管他师承这些碑帖,但决不做他们的奴隶,而能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创造出自己的书体,在中国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流派。显然,谢氏是书法界中的革新派,是书法创新的先驱。他的字结体是听其自然,不受拘束,运笔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完全是功力和修养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以后的自然流露,决不是有意为之。”

第二,因为谢无量学识、阅历、性格等因素,造就他的字很是特别。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蕴深厚,兼之具有诗人气质,襟怀旷达,表现在书法上就超逸不凡,在书坛独树一帜。因受山居生活及老庄思想研究的影响,文从字顺。结字随性而起;行笔听任自然;章法毫无拘束,气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归真返璞的“孩儿体”。这个被时人称之为“孩儿体”的书法,很不得了,笔下实际上是“古逸”。历史上,三代、秦汉、魏晋、隋唐、两宋、明清、民国各时代的书法之风各有特征。拙、茂、韵、法、意、朴、趣,各守一端,表达了那一个时代书法流风的审美意识。近现代书法艺术,细细想来,昨日之书法碑帖兼收并蓄;今日之书法求变求新;明日之书法,当是现代科技意识与传统文化意识的糅合,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古逸”之风,体现了现代人在驾驭科技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谢无量书法一般不钤盖印章,也仅仅偶有所见,但为名姓章而已。这里有一件钤盖了印章的对联“帘户总宜通小燕,儿童莫信打慈鸦”,印章内容是“神霄真逸”。不知是他的印章还是别人的。可是这印文用来评价谢先生的书法一点也不为过。谢无量的书法旨趣属于“古逸”一类,恰恰暗合与当代人对艺术审美的指向。因而,得到了当代人极大的热忱与追捧。谢无量书法艺术所具有的某种时间与空间的延伸性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印证。

谢无量重要的书法作品都是自书自咏,流传甚广,如写在诗婢家笺谱上的《谢无量自写诗卷》等。最近,谢氏的煌煌巨作《柴棘余音》长卷出现在四川德轩拍卖会上,引起了业内外的高度重视。1951年,佛学家、象棋学家贾题韬应解放军第十八军之邀,远赴拉萨从事宗教工作和佛学研究。到了1953年,古稀之年的谢无量,应老友贾氏之请,过录了1940到1953年共14年期间的自作诗,为表达怀念不舍之情,精心选取了64首诗,分两次过录。他在录完该卷第33首诗《和梧堪·甲申元旦》后,第一次款识中写道:“题韬兄远旅拉萨,为别三年,索写旧作,不觉纸尽,聊以申怀念之意,兼奉嗢噱。癸巳寒露,无量。”

写完之后,感到意犹未尽,再次过录。在第二次款识中,进一步表达了对友朋知己的挂念,他写道:“又展卷,阴复为写满,计自庚辰起至今年癸巳,每年各有二三首,漏夜濡笔成此恶札,亦原贤者鉴其素怀也。无量再拜,题韬道兄文几。”这时候的谢无量与易均室已经是四川省文史馆第一批馆员(1952年)了。

拜观谢无量这件过录自作诗长卷影本,又想起过三年后,他应邀北上后,于1956年9月2日,和易均室的一首诗《奉和均室先生初秋游北郊赵叟隐庐之咏》:“三年不踏诗人社,忽地重翻古井澜。北郭清凉真可觅,东皋风物好同看。柴门远引江千步,笼竹秋森玉一团。会使交游当月夜,卧听竽籁泻前滩。” 这首诗,联系到他的《自述》可以感知谢氏受知于当朝的心情“北郭清凉真可觅,东皋风物好同看”。

乙未夏四月十五日晨起,码于雝嬰堂。

猜你喜欢

无量书法
乌雷:无量之物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ubble and free surface close to a rigid wall
刘少白
无量寿
书法欣赏
论书绝句·评谢无量(1884—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