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晚明文人家具与住宅室内的一化设计思想
2015-05-30黄亚文阳张乾
黄亚 文阳 张乾
摘要:文人是文化传播的主体,引领了生活时尚,特别是晚明时期,文人思想上追求的适用性、大众化,使得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文人的设计思想超脱凡俗,在家具以及住宅室内设计发展历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晚明文人;家具;室内设计;设计思想
明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晚期,是中国传统家具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巅峰时期。从万历到崇祯末年(1573-1644)被学术界看成是晚明时期。晚明虽然是王朝末年,却是中国传统的蜕变与解体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尽管政治腐败,商品经济却很繁荣。奢靡之风的盛行,刺激了消费,使得家具与室内设计得到很大发展。这一时期新与旧、虚与实、进步与保守都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而“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是最敏感的群体,此时,他们无心求仕,大部分选择了隐居生活,“忧国忧民”的他们更多地将情感寄托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以及住宅室内设计生活环境中,如何营造适宜的居室环境成为了他们抒发情感、寄托胸怀的主要方式。文人们由过去的“重道轻器”回归到“百姓日用即道”的设计观念,还带动了其他阶层。可以说晚明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以及室内设计高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一、顺天理、宜自然
自先秦以来,我们的祖先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出了“人文”和“天文”的观念。崇尚并遵循“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晚明时期,不少文人不仅关注家具以及室内设计,而且参与设计创作,追求自然天成,并将心得记录在案。如:李渔的《闲情偶寄》、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计成的《园冶》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其中,李渔(1611-1680)虽然属于晚明清初的文学家,但是其思想深受晚明社会环境影响,亦可作为晚明文人的参考依据之一。
晚明时期的家具设计,讲究用材的自然,除了多使用硬木以外,对藤、竹的运用也较多。如晚明文人文震亨对禅椅的介绍:“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近者有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站在晚明文人的角度来审视,家具不仅要带有文人气息,其材料也应取自天然,如“天台藤”、“古树根”也取材天然,制作中免去人工雕琢,讲究“真”、“朴实”、“天人合一”,且禅椅是用来坐禅的,讲究的是凝心静坐。禅椅上除了具备能悬挂念珠、瓶钵等物的基本实用功能外,还要带有“禅”的意境,不能粘上五灵芝,因为这有违天然,也不够简洁。
同时晚明文人喜欢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寄托于家具与室内设计上,家具上无过多繁琐的装饰纹样,喜欢简洁大方。图案大多来源于自然界的花草植被、动物,如花卉、卷草、龙纹、兽面等。充分将自然界的题材融人家具设计装饰中,塑造出一种质朴、清新、空灵的高雅家具设计风格。
对于居室的选择,晚明文人不如魏晋文人那样栖岩止古,而是喜欢居处雅洁清净之地。室内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忌大兴土木,唯境界是求。在室内装饰的过程中晚明文人会有意无意地将自然景色巧妙地融入室内布置中,营造出一种与自然息息相通的生活空间氛围,使得室内外相辅相成,有种似有非无、身临其境之感(图1),与家具本身散发的空灵之感相匹配。同时设计尊重客观性原则,譬如,李渔在改造居室床牖的形式时,利用碎瓮的裂纹组合成窗棂,即体现了选材的客观、自然。并且,还在室内陈设布置中,摆放字画、盆景、石玩等,都为室内增添了生机以及文化气息。在整个室内空间布置中各种花鸟虫鱼、家具、陈设物品等元素都与自然息息相关,置身其中,确会有隐居山中的闲情逸致(图2),充分体现了文人为了追求自然、试图超越自然的一种心境。
二、崇实达用
纵观明代思想史,由明初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到明中期的“心学”,再到晚明时期,提倡“实学”反对“虚学”,大量的文人走出书斋,并积极融入社会,亲自参与设计,为市井细民大胆写心。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美学趣味等都逐渐向平民化靠拢,使得家具以及室内设计开始贴近生活、注重实用、面向大众化,将明代家具与室内设计推向了巅峰。他们讲究设计“以人为本”、“实用”的原则,反对过度装饰,坚持崇实达用。譬如文人李渔主张“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需”强调“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始为布帛菽粟之才,否则售冕旒而沽玉食,难乎其为购者矣。”体现了他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由他设计的一款多功能家具——凉杌与暖椅(图3)可以看出文人的智慧以及注重实用的设计思想。晚明文人文震亨同样也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如他对榻的设计的评价:“近有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肯定原来的样式自然古雅,认为缺乏这种实用价值的并非雅器。同时他也很强调舒适与适宜的设计思想。如他对天然几设计的要求是:“第以阔大为贵,长不可过八尺,厚不可过五寸,飞脚处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对书桌讲究桌面以阔大为贵,四周镶边半寸左右,桌腿稍矮而细,认为“凡狭长混角诸俗式,俱不可用”。
晚明文人室内设计中则强调素洁、简便、宜居、宜人的实用设计思想。主张“居室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关于堂的设计,文震亨提出“堂之制,宜宏敞精丽”,而山斋却不宜宏敞,而宜明净。对于楼阁则认为“楼阁做房闼者,须回环窈窕;供登眺者,须轩敞宏丽;藏书画者,须爽垲高深”。强调设计首先要满足基本的实用要求。关于琴室的设计,则考虑与大自然的共鸣、天人合一,认为“地清境绝,更为雅称耳”,即是说最美好的鸣琴听音之处在大自然之中。
三、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晚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都市生活崇尚奢华铺张,奢靡之风盛行。生活的艺术化主要表现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对于家具的要求舒适、精致能力,他们的参与使得室内空间越来越富有意境,艺术品位得到了提升。如明代以前,屏风是实用家具的一种,使用极广,种类极多,主要起到遮蔽和临时隔断的作用。而晚明清初时期,出现了一种悬挂在墙壁上的屏风——挂屏。它已经完全脱离实用家具的范畴,可以称为纯粹的陈设品、装饰品。又如明代以前的箱子造型都较朴实,实用性强,到了晚明时期,文人多用来放置散乱的物品,收藏古籍名画等,设计更加精致轻巧。《长物志》记载:“又有一种差大,式亦古雅,作方胜、璎珞等花者,其轻如纸,亦可置卷轴、香药、杂玩,斋中宜多蓄以备用。又有一种古断纹者,上圆下方,乃古人经箱以置佛座间,亦不俗。”可见晚明时期对于箱子用料的讲究,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艺术化。当然也有很多是注重实用与艺术的相结合,而非纯粹的艺术品。如圈椅的椅背,一般用光素的圆料,通常会在背板上雕一简单花纹,而到了晚明以后,有在扶手尽头的外侧透雕一组花纹的,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了加固的作用。
晚明文人对榻有着独特的爱好,“置之佛堂、书斋,可以习静坐禅,谈玄挥麈”,可以看出晚明文人喜欢静坐冥想、修心养气,这也正是晚明文人的一个特性—一惯于空谈却疏于实践,喜欢享受生活的惬意。同时对于榻的样式也很讲究, “更见元制榻,有长一丈五尺,阔二尺余,上无屏者,盖古人连床夜卧,以足抵足,其制亦古,然今却不适用。”嘲可以看出晚明文人不仅关注榻的制作定式也注重样式的设计,表明了他们并不是一味地以古为贵,也很注重时尚流行。
在室内设计生活化以及艺术化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晚明文人崇文喜画,追求惬意的生活,善于发现解决问题,注重居室环境的营造。这导致了晚明时期的住宅室内设计充满诗情画意,强调情景交融,寓情于物,文化气息浓郁。文人善于用独特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使设计细节更加艺术化。如李渔对于室内墙壁的艺术化处理,认为“裱轴不如实贴”,而“实贴又不如实画”。以当时的施工标准,一般都以裱糊为主,而李渔提出了采用实贴手段,甚至像画壁画一样在墙面上画的方式来处理。“书房之壁,最宜潇洒;欲其潇洒,切忌油漆。油漆二物,俗物也,前人不得已而用之,非好为之是沾沾者。”“糊壁用纸,到处皆然,不过满房一色白而已矣。”这些不仅表明了晚明文人崇尚简便实用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可以看出晚明文人对室内的艺术化处理。当然室内除了基本装修艺术化外,对于室内的陈设品,文人的工艺品类如文房用具、清赏器玩、日用杂器等也更多地趋向艺术化。
在晚明文人生活向艺术化发展的同时,艺术化的东西也在向生活化、灵活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如李渔在几案上设置隔板以及对橱柜的设计思想中即认为“造橱立柜,无他智巧,总以多容乃为贵”。同时橱柜一定要多设搁板,以增加其储物容量,按形状、大小分别置放,方便使用。香炉的最佳位置不是放在桌子的正中,而是将它稍偏一些,方能产生一种别致的风韵。
文人对于室内的设计思想要求艺术化,也要求生活化,同时也注重艺术化与生活化的相结合。文震亨就提出了室内“与时变化,就地取宜”的设计思想,主张根据季节的不同来灵活处理室内的气氛,使得室内环境保持新鲜的韵味,达到艺术化与生活化的相结合。
通过以上的基本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晚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在家具以及室内设计上能同时把握美观与实用的基本原则,设计思想是可贵的。在彰显历史性的同时,注重家具与室内的一体化的设计思想,蕴含着更多的引入瞩目的关切与情怀以及值得现代设计学习的文化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