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法
2015-05-30莫家泉
莫家泉
尺水兴波,即在面积很小的水域兴起波澜。在写作上说起尺水兴波,就是使很短的文章起伏多变,腾挪跌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比喻说法。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人们对文章的审美要求。中长篇文章,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并不大,但如果在很短的篇幅里,尤其是微型作品,要做到这一点,就颇费苦心了。请看《三封电报》全文: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是一篇在美国夺得大奖的超短篇小说,连同标点符号,总共才150余字。然而,在这有限的篇幅里,作者的笔墨时而顺向时而逆向,竟掀起了三次大的艺术波澜。巴布与其妻弟去非洲打猎度假,然而却“猎狮身死”,此一波澜;妻子想见丈夫一面,今弟运尸回来,然而运回的却是“狮尸”,此二波澜;妻子再复电说有误,弟弟再回电说“无误,巴布在狮腹内”,此三波澜。这三次波澜,都是由顺向发展与逆向回答相结合而构成的,委婉曲折,错落有致,情节完整,变化多姿,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
尺水兴波法在初中语文课本里也不乏其例,例如《醉人的春夜》一文,就具有这种特点,文章虽仅一千来字,但误会环生,波澜叠起。夜深人静,小伙子骑车一掠而过,可“又回来了”,陈静以为要加害自已,顿时“紧张起来”,其实小伙子是回来帮她修车的,此一波折。当车无法修好时,小伙子又问她家住多远,陈静以为他不怀好意,又“没了主意”,下意识地往前紧走,实际上,小伙子有近则送一程,远则修好车再走的想法,此二波折。小伙子将车修好后,”陈静问要多少钱,小伙子说“五块”,陈静以为是“敲诈”,其实小伙子是开玩笑,一分钱也不收,此三波折。这就不仅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而且渲染了紧张、幽默、和諧的气氛。
尺水兴波之作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用语既干脆又含蓄,开篇入题,收束急速,过渡转换,往往省略;二是作者创作与读者参与密切配合,没有读者的想象,便没有它的存在。其中的省略,其中的空白,其中的原因、结果及背景,都需要读者去补充,并进行由此及彼的再想象,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