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考

2015-05-30郭华东

东方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

郭华东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时代网络的非微功能,通过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齐动,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思政网军与意见领袖联动,疏堵结合与标本治理共动,来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微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即时通讯、联系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种短小精悍的信息传播大行其道,新的社交方式快速崛起,改变了传统社交习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微时代已不可避免的到来。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对微时代的到来更加敏锐,他们是数字化生活的拥泵者,更是数字化生活的体验者,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工具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的更大的挑战,也给思想政治理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利用微时代的网络工具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微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6.18亿,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手机微博用户数为1.96亿,学生依然占网民比率最高,达到25.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了20.9%,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主流,这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

(一)技术的进步带来教育民主化

140字的微博,随时晒心情发感想,任意拍摄照片即时上网,对语言表达、逻辑顺序要求不高,简单的操作步骤就可以把以前遥不可及的明星、名人和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异军突起的微信,更打破了微博140字的限制,文字不再受限制,随时分享各种链接。微时代通信工具的快速、简洁同现代青年人的生活节奏和思维习惯相适应,再加上微博可以由多个终端发布,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实现快速发布、分享和传播信息,人人手里都有麦克风,每人都可以当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可以发表评论。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让教育更趋民主化。

(二)互动性带来教育平等化

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将网络互动性功能发挥到极致,完全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一对多的灌输教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键盘对键盘,电脑对电脑,教育方式也从单一的枪弹靶心式向平等互动交流转变,教育主客体从上下级命令式成为同级平等式。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任意“吐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由于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传统的说教灌输内容,大学生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屏蔽相关信息,实现了教育的平等化。

(三)信息开放性催生教育主导化

微博是一种开放性的信息表现形式,可以将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领域的群体进行无缝对接,它可以通过微小个体参与后的集群效应形成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它的开放性导致各种文化类型滋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带来深刻影响,对传统文化也带来一定冲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的网络文化环境变化主动升级成为2.0版,引导大学生全面辩证的去想事情、看问题。

二、高校微博体系建设中的面临的挑战

(一)观念落后,不能很好地理解微博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有些高校领导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落伍,做思想教育工作还停留在高高在上的说教阶段,不接受微博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沟通方式;还有老师认为用微博浪费时间,需要看完很多自己关注的人和对自己的评论,上班下班都需要看微博,还要回复,太浪费时间,得不偿失;还有部分大学生微博管理员也有抵触心理,他们都是标准的 90 后,认为用微博做思想教育工作,就等于把娱乐又变相为工作,思想上不接受,理解不透。正是由于以上思想认识问题,导致高校微博发展的滞后。

(二)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大量优秀微博案例证明,微博作为最大众化、最社会化的媒体平台,风趣幽默、时尚、寓教于乐是微博吸引粉丝的重要特征。但现在许多高校的微博内容过于严肃呆板,官话连篇,很多基本就是学校主页的复制品,宣传意味太浓,还有的几乎全部都是文字,枯燥乏味,根本不能引发青年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只能敬而远之,何谈受教育,这就完全失去了发微博的意义。

(三)审核程序繁琐,高校微博的时效性差

微薄的重要特点是短平快,时效性居第一位。但有些高校为了防范不良信息的传播,审核程序严格,而指导教师数量又少,许多及时新闻学生不敢发,怕惹麻烦上身,或者活动过后三四天后才上微博,这样就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特征,微博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同时有些领导、老师也有顾虑,怕惹祸上身,对于一些比较尖锐的微博不敢回应,处于失语状态。

三、善用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上网下互动教育

借助互联网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称之为网上教育,反之则为网下教育微时代,以微博为平台开展的网上思政教育与传统的网下思政教育并非背道而驰,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宜合不宜分,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新形势下达到制高点,就必须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找到两者结合点网下教育弃网上教育,则教育固步自封停步不前,没有随形势变化而与时俱进,固然会失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抓网上教育舍网下教育,虽方式已具创新性,但却缺乏教育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影响教育的根本性和实质性。

(二)坚持正面主流教育

明确需求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要不断了解大学生的需求,要把大学生(即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关心什么,作为工作的根本点,根据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需求,开展主流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全面化的服务项目,高校可通过微博建立由团委、宣传部、社科部等联合开办官方微博,在校园官方微博中设计有关学习、生活、心理、交友等方面的服务栏目,允许大学生发表看,发布信息,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微博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打造思政网军

微博信息开放性和传播快捷性给高校舆情监管带来极大挑战。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认识问题有失偏颇,若不加引导,容易迷失方向。因此,高校要建立一支思想够硬、水平够高的高素质思政网军来监管和经营思政微博。思政网军可由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相关老师和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等组成,随时监管、澄清和疏导相关信息,以保证微博阵地的纯净度。

(四)疏堵结合

微博上群体鱼目混杂、信息良莠不齐,很难避免垃圾信息弥漫、微博内容偏离主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博这一新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时引导监督,约束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对违法以及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信息要立即追查来源,并作出快速反应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热点的问题要进行引导,不可回避,不可掩盖,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提高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虽然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微博上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但这只是停留在治标的层面上,并不确保大学生以后就不会偏离轨道。所以,高校在对大学生治标的同时,也要注重治本,需标本同治,不但要引导教育,还要培养大学生自觉自律慎思慎独的思想境界,学会客观理性地使用微博。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文化发展的动力要素[J],新闻与写作,2010.4

[2],李苑静,搞笑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4

[3],卢蓓荣,“985”高校新浪微博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网络,2012.5

[4],孟莉英,搞笑微博的兴起及其对策选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7

[课题来源]本文系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微博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编号00260

猜你喜欢

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浅议如何做好新时期东汽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