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于亚菊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于亚菊

摘 要:激励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科学使用激励性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激励性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该文主要探讨激励性语言教学的内涵,以及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索提出一些科学运用激励性语言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经验。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147-02

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在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具有多重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新阶段应当重视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方式,通过掌握精妙的语言激励技巧充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对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1 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的主要内涵

激励性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某些表现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定义等,主要是采用鼓励性和煽动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动力,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成果。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等方面均不成熟,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性语言教育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习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均有促进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教育十分适应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激励性语言以人的内在期望、社会的需要以及两者的动态结合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种具有相共性、普遍性以及积极性的行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虚荣心较强、具有较为强烈的竞争意识、而且充满想象力与自信,针对小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实施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便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励性语言的灵活运用以及教学策略的合理安排,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

2 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2.1 营造灵动活跃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的人性化

在语文教师丰富多样的激励性语言影响之下,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得到较大程度的放松,摆脱以往严肃沉寂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褒扬与鼓励之后会使全身的细胞活跃起来,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居于课堂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教学。

2.2 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

各种激励性语言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感情才能发挥激励性语言的重要作用,而小学生通过认真领会语文教师的语言内涵才能形成对教师的接受与尊重。因此合理的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能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学生对教师充满尊敬,能够为各种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激励性语言使用过程中,教师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采取针对性的表扬与鼓励会使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上进的动力,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巩固,将学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对将来的学生生活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与语言有关的学科,教师通过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较大的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3 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策略

3.1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性语言形式,扩大激励性语言教学层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到的激励性语言多种多样,通过各种激励性语言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教育效果。主要的语言激励形式有口头语言激励、书面语言激励、肢体语言激励以及面部表情语言激励等。口头语言激励是最直接的激励形式,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大家仔细思考一下,看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维活动,如果有学生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说“XXX同学的确聪明,答到点子上了”用来鼓励学生。在课堂竞赛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如“刚才的两个同学很勇敢,谁还敢挑战他们、同学们真聪明,学得这么快”等语言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习激情。书面激励性语言主要运用于作业修改过程中,教师在使用“√”时可以在其后面画上一个笑脸,表示对学生的赞许与鼓励,作业批改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虽然作业修改中的一些符号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中会发挥较大的作用。教师的肢体鼓励性语言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学生成功圆满回答了一个问题之后,教师会心点头,双手轻轻鼓掌,带动全班学生一齐鼓掌,表示对回答正确学生的鼓励。面部表情激励性语言同样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学生在回答课堂问题中没有较好的表现,或是因为能力有限而不能回答问题,教师不应采取批评的冷漠态度,尽量以微笑示意,暗示学生课下应当加紧努力。

3.2 激励性语言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感情

在激励性语言使用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感情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激励性语言教学中只有怀着真挚的感情与爱心,才能获得具有天真烂漫心灵的小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教师不论是使用鼓励性的语言、继发性的语言还是负面激励性的语言,都应当包含充分的感情因素,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效果。教师感情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谅解、对待学生的公平态度以及与每一个学生的师生感情交流。激励性教学语言中的感情运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学素养,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性格学等均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为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方式提供有益指导。

3.3 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与学生激励观念

具体来说,科学的学生评价激励观念应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其次是全面。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评价客体的全面化,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是横纵结合。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指出优势与不足,激励学生前进,让学生树立努力的目标,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4 科学掌握激励性语言运用的时机分寸,激励方式应当灵活转换

注意激励方式的灵活多变。对小学生采用的激励方式和方法,应视其性别、性格、年龄等的不同而具体化、细致化,切忌统一化的模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捕捉细节,善于把握学生个性的差别,使用相应的激励语言,使激励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应善于掌控激励评价的时机,切入小学生兴趣点、兴奋点、感怀点、疑问点、变化点之后进行激励性评价,提高激励效果。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激励性语言感情真挚,表达准确,评价精彩,能够充满艺术性则更好。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常用的千篇一律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往往使学生感到虚伪,因此就会听而生厌。如果学生的表现不佳,可以进行善意的批评与引导。

3.5 注重激励性语言运用的持续性,实现全程式的激励式教学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当有一定的持续性,换句话说就是,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激励性语言教学工作应当伴随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激励性语言教学策略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应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转换与创新,真正达到激励性语言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激励性语言设置与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天赋、学习状况、性格、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保证激励性语言运用的科学有效性。为了实现全程式的激励式教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进行切实考察,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动态的掌握了解,从而为激励性教学语言的运用提供参考依据。另外语文教师还要注意总结激励性语言教学工作经验,不断发现教学措施的不足与缺漏,不断完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方式。

4 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激励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发与促进作用。在激励性语言教学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掌握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以及表情语言等方式的语言激励形式,通过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来确定激励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的情感,并且认准激励的时机,采用恰当的语言实现对学生的多种方式的激励。另外,语文教师应当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持续提升激励性语言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美叶.试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4,10(29):44.

[2] 王春艳.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 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 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的案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5] 胡落.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 李岩杰,康莉琴.激励机制下的激励性语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教学研究,2012,20(48):116-117.

[7] 尹宏亮.激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时代:语文教学,2013,11(23):206.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