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气余热利用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与分析

2015-05-30孙海风李国栋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余热利用火力发电火电厂

孙海风 李国栋

摘 要:该文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原理和现状,着重讨论了某火力发电厂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对系统安装位置、温度控制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系统不同安装位置时,对系统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影响;通过对换热装置出口水温控制策略的阐述,指出在防止系统低温腐蚀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烟气余热装置换热效率的措施;同时得出结论:在湿法脱硫系统的机组中,设置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机组经济效益。

关键词:火力发电 烟气 余热利用 火电厂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097-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也不断攀升。一些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调峰性能好的燃煤机组相继投运,同时国家对于新投产机组在提高效率、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几十年来火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提升机组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蒸汽参数。这是因为火力发电厂利用的是水蒸气热力循环,而对于热力循环来说,提高初始压力或温度能够最直接,也最有效地提高循环热效率[1-2]。从表1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时,蒸汽参数为亚临界,蒸汽温度仅为538℃,而到90年代时,蒸汽参数已经提升到超超临界,蒸汽温度达到了600℃,目前国际上甚至已经有30MPa,700℃的超超超临界实验机组正在运行了。然而,靠提高蒸汽参数的方式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效率,对水冷壁、汽轮机叶片等等的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在运机组来说不具有立即应用的可能性。

为了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在运机组的效率,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改造被提出并付诸实践。其中,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占锅炉热损失的70%~80%。在我国一些投运时间较长的火电机组,锅炉排烟温度最高可达200℃左右,新投机组的锅炉排烟温度也在120~140℃左右[3]。如果能利用新的技术和工艺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回收利用烟气余热,将有效降低火力发电厂的煤耗,节约能源,减少排放[4]。本文将以某电厂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为例,分析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并对其经济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1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1.1 烟气余热换热器的放置

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视其放置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烟气余热换热器放置于空气预热器出口、静电除尘器入口前的烟道上。这种放置方式在显著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同时,可使烟气体积流量减小,降低引风机电流,同时提高除尘器的效率。

飞灰的比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电除尘器的效率随之升高。但是烟气温度的降低增加了电除尘器防腐蚀的难度,同时增加了除尘器内堵灰的可能性。目前,国内电除尘器的低温防腐蚀技术还不成熟,一旦除尘器因堵灰或腐蚀严重需要检修,就会影响到整个机组的运行。而且余热换热器内的烟气含有大量飞灰,换热器低温侧将会面临较严重的磨损。因此,这种放置方案不适宜采用。

(2)烟气余热换热器放置于引风机出口,脱硫塔入口前。这样放置不仅使凝结水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还降低进入脱硫塔的烟气温度,既减少了烟气蒸发水耗量,又保护塔的防腐内衬。

与前一种放置方式不同,此处烟气中的绝大部分飞灰已被除尘器除去,对换热器来说基本不存在磨损和堵灰的问题。对于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的机组,需采用喷淋减温或GGH降低进入脱硫塔烟温约80℃。以某1000MW机组为例,该工程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放置在引风机后脱硫塔前,有效降低脱硫塔入口烟气温度的同时,减少了喷水减温耗水量,并且回收余热加热凝结水,使机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1.2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温度控制

烟气余热换热器从根本上说是一套烟气—水换热器,用烟气的热量加热水介质,与锅炉本体设计中省煤器设计是类似的。烟气余热换热器烟气侧位于引风机出口和脱硫塔入口前,水侧的位置如图1所示。8号低加出口的凝结水分为两路,一路经过7号低加,另外一路经过烟气余热换热器,两路凝结水在6号低加前汇合进入6号低加。

考虑到换热器中放置于脱硫塔前,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会对换热器造成损害。因此出于防止低温腐蚀的目的,需要对换热器入口的温度进行良好的控制。同时,为了提高系统整体效率,需要控制烟气余热换热器出口的温度与7号低加出口的温度一致。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该机组采用了一系列的温度控制措施。

1.2.1 凝结水再循环

目前,国内火电机组承担着电网调峰的任务,机组有大量的时间工作在非满负荷工况下。在低负荷下,烟气温度较低,容易在烟气余热换热器中结露,造成低温腐蚀。为了解决此问题,该机组添加了凝结水再循环系统:在烟气回热加热器的出口引一部分水至加热器入口,与较低温度的凝结水混合,从而提高换热器入口水温(冷侧温度),使其高于结露最低温度,从而降低低温腐蚀的影响。

在实际使用中,当机组处于30%负荷以下时,由于烟气温度过低,不投入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当负荷为30%~75%时,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投入,同时启动凝结水再循环系统,控制换热器入口水温,当机组负荷大于75%时,不再投入凝结水再循环系统。

1.2.2 入口温度控制

如图1所示,该机组还在烟气余热换热器前设置了一路减温水。从轴加出口直接引至烟气余热换热器入口,与8号低加出口水混合。设置这一路的目的在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虽然换热器入口水温高有利于减少低温腐蚀的危害,但是水温高会导致气水两侧温差减小,换热效果下降,达不到回收热量的目的。所以,通过减温水能够使换热器入口水温不至于过高。

1.2.3 出口温度控制

从换热效率的角度考虑,由于7号低加和余热换热器是并联的关系,因此在其出口水温相等时,系统热效率最高。

在系统设计中,7号低加出口处加装了调节门,用以控制进入7号低加和余热换热器的水量,从而实现两者出口水温相等的目的。在系统运行中,当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低于7号低加出水温度时,开打调节门开度,增加7号低加进入流量,减少热量回收装置进水流量,直至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和7号低加出水温度相等;当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高于7号低加出水温度时,减小调节门开度,减小7号低加进水流量,增加热量回收装置进水流量,直至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和7号低加出水温度相等。

1.3 经济性分析

同样以某1000MW机组为例,吸收塔的入口烟气温度为约120℃,经过喷淋、脱硫,最终降低到50℃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水和热量。而加装了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后,换热器烟气侧入口温度120℃,出口温度90℃,水侧入口温度50℃,出口温度100℃。一方面脱硫塔入口烟温降低,在脱硫塔内由于喷淋造成的热损失和水损失大幅度减少;另外一方面,烟气的余热通过换热器被凝结水回收,提高了机组的热效率。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来,8号低加出口的凝结水只有部分进入7号低加,因此7号低加用于加热凝结水的蒸汽量就减少了,即减少了从低压缸的抽汽。所以采用了烟气余热换热系统后,机组整体的耗汽量会得到减少。

某1000MW机组在增加了烟气余热换热系统后,实现年节水30万吨,煤耗从273g/kWh降低到272g/kWh,此两项一年可节省190万元。而烟气余热系统的改造费用为750万元,因此,4年后可收回成本并实现持续性的利润。

2 结语

文章从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放置、温度控制和经济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主要结论如下。

(1)从国内技术发展现状看,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适合放置于引风机后、脱硫塔前。这样放置主要是为了减少烟气中粉尘对换热器的磨损和堵塞。

(2)余热换热器实质是一个烟气—水换热器,为了防止烟气低温腐蚀,需要对换热器的入口温度进行控制。凝结水再循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方式。

(3)通过在7号低加出口添加调节门,可实现7号低加与烟气余热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平衡,从而提高系统热效率。

(4)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能够减少系统的汽(水)用量,同时由于降低了机组热损耗,从而降低了煤耗。以某机组为例,4年可回收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改造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堂礼.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及其发展[J].广东电力,2007,1(20):19-22,50.

[2] 钱海平.火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优化设计[J],浙江电力,2006(3):23-26.

[3] 花晓峰,李晓明.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的分析与应用[J].节能,2011,11(12):89-91,146.

[4] 赵恩婵,张方炜,赵永红.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研究设计[J],热力发电,2008,10(37):66-70.

猜你喜欢

余热利用火力发电火电厂
火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的几点研究
分布式供能余热利用技术分析
火电厂循环水处理及系统优化探讨
我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研究及展望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火电厂节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