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哲学性与自由美的融合

2015-05-30闫盦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贝多芬

【摘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融合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色,尤其在晚期的发展当中,充分将浪漫主义的色彩融入其中。因此,在后期的创作风格当中,对于赋格、色彩等看似夸张因素的引入,为其晚期的钢琴奏鸣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伴随着演奏技艺的不断完善,力臻完美和英雄主义的贝多芬,在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当中,更加兼具哲学性和形式美的古典浪漫色彩。

【关键词】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技艺特色;哲学性;自由美

一、解读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一生,实质上用钢琴奏鸣曲来阐述,就是奏鸣曲发展第一生。而在对于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研究过程当中,实质上也是古典主义逐步过渡到浪漫主义的美学体现。在贝多芬的晚期钢琴奏鸣曲演奏当中,主要作品有五首。其中,由于五首作品都融合了贝多芬后期受到浪漫思潮的影响而在风格创作上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在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当中,每一首都可以单列出来进行详尽的品鉴。

作品101号(A大调),实质上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幻想自由风格的奏鸣曲,在三个乐章的排序上,摒弃了传统的次序章列法则,借助进行曲来替代三拍器乐曲。这种打破传统章法的创作,开启了贝多芬晚期创作的新高潮。

贝多芬的106号钢琴曲采用降B大调,同101号相比,没有延续之前的自由幻想思路,而是借助技法上的突破,来实现大型钢琴奏鸣曲的戏剧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106号的钢琴奏鸣曲演奏当中,借助巴洛克时期激情演奏的赋格同慢速旋律的融合,通过对比的手法,来不断彰显技法上的挑战和突破,从而营造其钢琴奏鸣曲的宏伟。

在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当中作品109号,应该是承载个人幻想最多的一首,通过E大调的演奏,在短小的结构当中,不断将幻想的内涵充实。虽然演奏上仍属于诙谐曲,但是,主体之间的意境已经形成强烈的演奏对比。这首作品当中的6个变奏实质上就是贝多芬浪漫主义融入下,对于内心矛盾问题的新探索。通过三个乐章之间情绪化的演奏,不仅丰富了演奏表情,而且也形成了同第101号作品迥然不同的幻想风格。

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每一首都有独特的风格,但是作品110号(降A大调)作品,由于变化起伏较大,因此内容和结构同其他的晚期作品相比,原创性更加凸显。同样的三个乐章,却充分展现了曲式风格的对比特色。

作品111号(e小调)是贝多芬在晚期的所有创作当中,唯一借助两个对比面的乐章来进行创作的钢琴奏鸣曲。第一个乐章是对位手法的体现,而后期节奏变奏曲进行的创作完全颠覆了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规则。这个时期的贝多芬意境更加倾向于思想情感的独立创作,将结构的中心位置逐步的便原来,来表达浪漫主义思潮下的情感表达需要。

实质上,在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分析当中,是一个逐步受到浪漫主义影响,并且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创作风格的更加不拘一格,借助钢琴的精湛技艺,来不断的表达自由式创作的心理需要。也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之下,贝多芬自身的心理式的演奏,也逐步的在浪漫主义色彩下被激发。

在晚期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当中,他通过将音乐键盘使用范围扩大,在演奏技法上,不断的使用对比,借助踏板的频繁应用来增强震音和颤音的特色。同时,借助对于音值连贯性的把控,来保证旋律的优美,在原创的演奏之下,始终保持着对于钢琴奏鸣曲的解读,实质上,也是将古典主义带上更加完美发展道路上的一种音乐体验。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的特点和技巧

(一)和弦外音及持续音

由于晚期的贝多芬在进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和演奏当中,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逐步加深,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和弦外音和持续音在运用当中,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并非演奏技术欠缺而导致的,而是因为需要借助音乐上的不稳定性来保证续音的稳定性。在这种对比的演奏过程当中,实质也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和演奏当中的突出特色。在矛盾和对比当中,将和声色彩得到完善,既保证了声部流畅的特点,也突显出在贝多芬晚期的音乐创作当中的创新和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在贝多芬的晚期钢琴奏鸣曲当中,和弦外音仍然是使用频率较多的一种演奏方式。因为留音、经过音作为完善音乐流动性的和弦外音,是在音域盲区或者过渡当中,所必不可少来凸显氛围色彩的。

在持续音的使用当中,由于低声部和反复延长音,以及其他声部之间进行的不同的和声,借助主音和属音的表现来存在。作为突出功能性属音不稳定的特点来衬托其他音域的平缓, 就需要借助属持续音来实现。在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当中,应用范围较广泛,除了发展功能性的扩音属性之外,连续的使用来能够突出主功能的稳定性。而这种音调多应用在乐曲的结尾处,但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为了将巩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因此,在应用当中,更多的强调是同新调的融入来进行,通过突出和主调之间的对比,来强化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浪漫性。

(二)赋格的深化

浪漫主义初期正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年代,因此,在这个阶段,作品也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作品opl 06第一乐章的调性安排上,下属和三度关系(【bB大调一G大调一bB大调一bG大调一bB大调)起着特别的作用,这已纳入了正在形成的浪漫派和声的轨道。借助色彩的变化和频繁的换声,来使得音乐和声的功能性得到一定的一致。而在浪漫主义的作用之下,色彩性的特点也在不断的凸显。由于贝多芬音乐创作早期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因此在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当中,也通过复古的演奏方式,将巴洛克时期的赋格在自由美的融合之下,进行变换的创作。另外,对于卡农式赋格的引入,将赋格的内容更加清晰化,借助不同的声部,来塑造高涨的情绪表达。

三、晚期奏鸣曲哲学性与自由美的升华

(一)晚期钢琴奏鸣曲哲学性的滥觞和体现

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在创作过程当中,是基于海顿、莫扎特的创作基础之上,进行个人经历的融入和创作风格的拓展。随着贝多芬借助娴熟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在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当中,哲学性的内容不断增长。贝多芬在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当中,灵活驾驭曲风结构的能力使得贝多芬晚期的钢琴曲在创作当中,有更多幻想、哲学类感情的融入,通过将曲风结构的模糊化,来进行中心内容和哲学思想的融入创作。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进行个人哲学性思想和英雄主义等色彩性较强的创作过程当中,更加具有优势,而且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也仍然有跌宕起伏的章节,这也应该是贝多芬对于人生倒叙的一种体现。

(二)晚期钢琴曲自由美的体现

在古典主义时期,即贝多芬早期当中,重视借助功能性调性来进行钢琴曲的主导创作。但是在后期当中,调式和调性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贝多芬后期的作品布局当中,调性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借助结构的调整来世的在功能性演奏当中,调式更加倾向于自由化。在后期的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当中,将传统的对称性和收拢性进行更为自由的调整,而且,在创作当中,曲式结构的功能性地位已经开始服务与奏鸣曲的自由。

在后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当中,通过扩大和声范围,借助大量的伴音、波里和弦来实现和声范围的扩大换,借助频繁的和声来改变传统和声的功能性地位。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自由美还体现在乐章和段落之间的界限不再明确的区分,借助联系的紧密型,通过音乐素材的把控,将章节段落之间更加融洽的融合。同时,速度也同之前相比变换的更加频繁。作为古典主义启蒙的贝多芬而言,实质上实在自由美的作用之下,进行浪漫主义风格熏陶影响的体现。

四、结语

通过对于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研究不难发现,在其大量融入哲学性创作和自由美创作的思想之下,还有对于英雄斗争气概的矛盾,也许因为斗争和英雄气概贯彻了他一生,在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当中,借助逐步淡出的卡农式赋格来表达和祭奠过去的岁月,而斗争和英雄情怀也注定是贝多芬在一生的创作生涯当中,最难割舍的情感。调性布局和结构的转换,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浪漫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明强,于丹,李思洁,刘锋.“悲怆”情怀 缤纷呈现——《悲怆》钢琴奏鸣曲演奏版本之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邓琦,张一.希纳斯特拉三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主题形态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3).

[3]谢琳,孙冬梅.冥想 遐想 幻想 狂想——蒂皮特《第二钢琴奏鸣曲》的速度设定及演奏诠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作者简介: 闫盦(1994—),女 ,大学本科,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贝多芬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贝多芬只有一个
大笨狗酷比多
——贝多芬和钢琴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贝多芬第二十八首钢琴奏鸣曲OP101》演奏版本的比较
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