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

2015-05-30韩永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

韩永强

摘 要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机制、师资队伍、中高职专业衔接、职教资源分布以及与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针对现实问题,要科学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方略,包括提升职教战略地位,改革办学体制,吸引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职教层次间衔接,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合理配置职教资源等,以实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发展方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7-0017-06

一、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基本确立现代职业教育战略地位

新世纪以来,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日臻完善。2002~2014年,我国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职业教育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意义,为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积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以此为职业教育政策红利落地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引下,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指引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则进一步提出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立足顶层设计,分步落实相关目标。一是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将分别达到2250万人和1390万人,到“十三五”末分别再增长约100万人。“十三五”末,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要达到60%,较“十二五”末增长15%。二是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办学的程度日益提高。未来五年内,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将达到90%,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习者将占到高职院校招生的1/5,职业院校培训在校生规模将达到学历教育规模的1/3左右,职业继续教育规模将达到3.5亿人次。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实训基地、校园网和数字化资源建设将实现或接近全覆盖[1]。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引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将实现相互贯通,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职业院校肩负着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影响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新世纪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结构日趋优化,高等职业学校顺势成长。2001~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由初期的1.76万所减少到1.23万所,降幅高达30.1%;高等职业学校数量则持续增长,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321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职在校生数量目前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4%,但是“十二五”期间却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2238.5万人减少到2013年的1923万人,减少了14.1%;高职在校生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的973.6万人,是2001年的3.3倍,占到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5%,见图1。此外,还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

图1 2001~2013年我国职业教育机构及在校生情况

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4)、《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2012)。

从长远来看,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具有积极意义。按照“十二五”末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将在2013年的基础上分别增长14.8%和42.8%。“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规模将继续平稳增长,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较“十二五”末将分别再增长4.4%和6.5%。

(四)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也持续增长。2005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939.3亿元。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370.5亿元,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568.7亿元。2011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达到2889.3亿元,较2005年增长208%。当年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别达到1250.8亿元和1638.5亿元,较2005年各增长了238%和188%,见图2。

图2 2005~2011年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情况

2005~2011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占教育经费总额的12.1%,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平均分别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7.3%和42.7%。从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来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环比增速平均为20.7%,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环比增速平均分别为19.4%和22.7%。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经费投入落后于普通教育

教育发展必须依赖于相应的物质投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成本的教育,必须要有充裕的经费投入作为保障。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虽然保持持续增长,但与同级普通教育相比却存在实际投入不足的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其发展规模严重失调。2005~2011年,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平均分别占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5%和44.5%,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却平均仅占教育总经费的6.9%和5.2%,分别比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占比低4.5和20.1个百分点。二是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2011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历史最高的0.27%和0.14%,但仍比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低0.11和0.57个百分点。2005~2011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分别为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教育的74.4%和17.5%。三是各级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普遍偏低。2005~2011年,中职学生的生均经费仅仅与普通高中学生大致持平,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仅比普通高中学校平均高出330元和256元。同时,同期高职学生的生均经费仅相当于本科学生的一半左右,前述两项指标平均分别比本科生低4150元和2384元[2]。

(二)多元化办学机制尚未形成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必须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尤其要鼓励和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以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然而,实际情况是,政府依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者,社会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多元化办学机制建设亟待加强。当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是各级职业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占到职业教育总经费的九成多。2005~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67.1%和43.6%;事业收入分别占27.8%和47.8%。相比之下,社会办学力量投入相对较弱,甚至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占比仅为1.1%和0.8%,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15.2和4.4个百分点;社会捐赠占比仅为0.21%和0.15%,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0.13和0.19个百分点[3]。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未来职业教育多元投入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三)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尤其突出。从各级职业学校生师比看,高职院校生师比与本科院校大体一致,且基本保持在2006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所要求的“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标准内,这表明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量相对合理。相比之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缺口则较大,生师比失调问题突出。根据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所规定的专任教师“师生比达到1∶20”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与国家标准还有一定差距。2005年之前,中职学校师生比与普通高中基本接近,且都低于1∶20的标准。2005~2013年,中职学校师生比均超过上述标准,平均达到1∶23.8,位列各类学校师生比之首,见图3。可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除了合理调控职业院校教师规模外,还需要持续优化专任教师结构。不断提高中年教师、高学历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重,是未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点。以中职教师队伍为例,2012年,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2%,40~50岁的占30.1%,50岁以上的占7.9%。这表明,我国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存在着骨干教师“年龄断层”的隐患。同时,高级职称教师、高学历教师、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占比仍然偏低。2012年,我国中职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仅占23%;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5.1%;“双师型”教师占25.3%。此外,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12年我国中职学校聘请的校外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5%。在兼职教师队伍中,承担文化基础课教学的占25%,承担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学的占75%,“双师型”教师占26.2%。不难看出,聘请兼职教师特别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图3 2005~2013年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生师比

(四)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性不强

从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要实现人才培养从技能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跨越,必须首先保证人才在专业领域学习的一贯性。这就要求中职和高职专业设置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和衔接。然而,从目前中职和高职专业招生来看,这种衔接性亟待改善。

首先,从中职和高职各专业招生情况来看,专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011~2013年,招生数排名前五的中职专业类别分别为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农林牧渔类、财经商贸类和医药卫生类,其招生规模占到60%左右;招生数排名前五的高职专业类别分别为财经类、教育类、制造类、土建类和医药卫生类,其招生规模占到70%左右。相比之下,近一半专业类别的招生规模维持在1%左右。

其次,中职和高职专业协调性有待提高。本文设置了一个专业协调度指标来加以衡量。所谓专业协调度,是指中职和高职同一类专业发展规模的一致性。该指标主要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同一专业发展规模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接近1,则代表协调度越好;反之,则代表协调度越差。以2011~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中职与高职各专业类别的专业协调度,见表1。结果发现,农林牧渔类专业的协调性最差,专业协调度指标平均高达6.79,表明该类专业领域的中职学生缺乏向上成长的通道。信息技术类专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与此同时,司法服务类和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的协调度指标平均分别为0.29和0.35,表明该专业领域的中职教育规模远小于高职教育。如果高职学校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该类专业势必存在“生源荒”问题。相对而言,专业协调度较好的前五位专业类别有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旅游服务类、医药卫生类和轻纺食品类。这表明,上述几类专业在中职教育阶段和高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衔接性相对较好,既可以较好地促进中职人才向上成长,又不会出现高职教育阶段的生源荒问题。

表1 2011~2013年中职与高职教育专业协调度

专业类别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平均专业协调度指标区间

农林牧渔类 7.1558 7.9846 5.2409 ≥1.5

信息技术类 1.9669 2.0738 1.9863

交通运输类 1.5626 1.4877 1.7833

加工制造类 1.2348 1.3274 1.2245 1~1.5

旅游服务类 1.3729 1.2681 1.5214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1.2208 1.2593 1.3038

文化艺术类 1.0552 1.0336 1.0427

医药卫生类 0.7779 0.7292 0.8247 0.5~1

轻纺食品类 0.7438 0.7407 0.7129

资源环境与能源类 0.6156 0.6289 0.5618

教育类 0.6325 0.5054 0.7108

财经商贸类 0.5253 0.5247 0.5500

土木水利工程类 0.3322 0.3496 0.3625 ≤0.5

司法服务类 0.2821 0.3033 0.2955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计算。

(五)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比性,本文选择2010~2013年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为衡量指标,计算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指标越接近1,则代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调性越好;反之,则代表协调性越差。具体计算公式为:

1.三次产业构成比重

2010~201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10.1%,第二产业平均为45.6%,第三产业平均为44.3%,见表2。

表2 2010~2013年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重

产业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0 10.1 46.7 43.2

2011 10.0 46.6 43.4

2012 10.1 45.3 44.6

2013 10.0 43.9 46.1

均值 10.1 45.6 44.3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2.三次产业所涉职教专业毕业生占比

各产业所涉职教专业的中职毕业生与高职毕业生构成情况表明:第一产业所对应的农林牧渔类专业领域中,中职毕业生平均占同级毕业生总量的8.9%,高职毕业生平均占同级毕业生总量的1.7%;第二产业所对应的资源环境、能源、土建、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等专业领域中,中职毕业生平均占同级毕业生总量的26.9%,高职毕业生平均占同级毕业生总量的26.2%;第三产业所对应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教育及其他类专业领域中,中职毕业生平均占同级毕业生总量的64.2%,高职毕业生平均占同级毕业生总量的72.1%,见表3。

表3 2010~2013年各产业所涉专业领域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占同级毕业生的比重

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所涉专业 第二产业所涉专业 第三产业所涉专业

中职毕业生占比(%) 高职毕业生占比(%) 中职毕业生占比(%) 高职毕业生占比(%) 中职毕业生占比(%) 高职毕业生占比(%)

2010 4.74 — 31.85 — 63.41 —

2011 6.58 1.71 28.54 25.51 64.88 72.78

2012 10.59 1.72 24.12 25.90 65.29 72.38

2013 13.74 1.67 22.99 27.16 63.27 71.17

均值 8.91 1.70 26.88 26.19 64.21 72.1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4》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3.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

根据上述相关数据,进一步计算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家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并不是很高,见表4。其中,2010~2013年中职和高职教育与第三产业发展协调度平均分别为1.45和1.62,这表明,涉及第三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快于产业增长速度,未来应科学调控该类人才培养规模。同时,中职和高职教育与第二产业发展协调度平均分别为0.59和0.58,这表明涉及第二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慢于产业发展速度,未来应加大该类人才培养比重。此外,中职和高职教育与第一产业发展协调度平均分别为0.89和0.17,这表明中职教育涉及第一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相对符合实际,而高职教育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未来应着力加强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表4 2010~2013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调度

协调度

年份 中职教育与第一

产业 高职教育与第一

产业 中职教育与第二

产业 高职教育与第二

产业 中职教育与第三

产业 高职教育与第三

产业

2010 0.4693 — 0.6820 — 1.4678 —

2011 0.6580 0.1710 0.6124 0.5474 1.4949 1.6770

2012 1.0485 0.1703 0.5325 0.5717 1.4639 1.6229

2013 1.3740 0.1670 0.5237 0.6187 1.3725 1.5438

均值 0.8875 0.1694 0.5876 0.5793 1.4498 1.6145

综上可知,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目标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4],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模与速度,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有效改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协调性。

(六)职业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目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集中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10省市)、中部地区(6省)、西部地区(12省区市)和东北地区(3省)。

首先,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看,约38%的高职院校分布在东部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占28%、25%和9%;约40%的高职在校生分布在东部院校,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高职院校在校生分别占29%、24%和7%。

其次,从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中职学校各占31%,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占28%和10%。在教育部确定的重点中职学校中,有43%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7%、22%和8%。同时,东部地区聚焦了37%的在校生和39%的专任教师,中部地区这一比例均为27%,西部地区分别为31%和26%,东北地区分别为5%和9%。在软硬件教学资源方面,东部地区的优势也较为明显。东部学校占有40%的校舍面积和图书、46%的教学仪器设备。相比之下,中部学校占有30%的校舍面积和图书、25%的教学仪器设备;西部学校占有26%的校舍面积、24%的图书和22%的教学仪器设备;东北地区学校占有4%的校舍面积、6%的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从总体上看,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中职学校数量各占30%左右,但东部地区的中职教育资源却比中部地区高出约10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高出约15个百分点。

此外,从各地区省份平均拥有的职业教育资源来看,中部各省拥有的中高职学校、在校生及专任教师平均占比最高,其次是东部省份,东北和西部省份平均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西部各省,仅为中部和东部各省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在软硬件教学资源方面,中部和东部各省平均拥有量大体相当,东北和西部各省则仅为前者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可见,未来应在促进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西部省份职业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

三、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方略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和经济问题。基于此,未来应紧抓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契机,优先解决发展难题,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创造更多红利。

(一)转变社会观念,提升职教战略地位

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将发展职业教育视作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社会贡献率。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职业教育领域流动。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高成本特性,稳定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步缩小与普通教育的投入差距。

(二)改革办学体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

激发市场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活力,积极引导和支持行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逐步扩大民办职业教育份额。积极探索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盘活社会优质资源,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合理的社会资源投入机制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联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职业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聚集效应。

(三)吸引优秀人才,优化职教师资结构

采取培养、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吸引优秀职教师资,合理控制职业院校生师比。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熟悉职业教育、热爱职业教育、能够真正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拓宽兼职教师引进渠道,着力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继续通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一系列国家师资培训工程,提升在岗职教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多渠道优化职教师资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能力结构,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四)树立大职教观,加强职教层次衔接

根据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深入研究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遵循技能型人才到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加强两者在专业设置、招生考试、课程体系、实习实训、职业资格等方面的衔接。进一步研究高层次职业教育办学问题,构建人才成长立体通道,提升职教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从大职教观的视野出发,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起职业教育与各级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联盟与合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体系的联结与融通,探索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五)立足产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机制

职业教育发展应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动态调整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间的协调性,形成与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围绕国家和地方对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最大程度地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职教均衡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地区间、城乡间职业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引导,兼顾公平,提升东部地区、大城市、重点职业院校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聚集地区的资源共享程度。职业教育发达区域应扩大面向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积极承担面向该类地区的职教师资培训任务,通过对口支援、合作办学、校际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对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提升其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比重,促进各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06-16.

[2][3]韩永强.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48-5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ushered in the new opportunities historically and made enormous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inadequate investment, inflexible school-running mechanism, shortage of teaching staff, unharmonious specialty structure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mbal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non-coordin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y, etc. In allusion to these problems,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a scientific strate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ch as improving strategic pos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ttracting talents,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building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alloca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rationall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Author Han Yongqiang, a master tutor of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现状问题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