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惹上“路怒症”
2015-05-30马志国
马志国
心理案例:什么是“路怒症”
5月初,一段“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路怒症”的热议以及道德谴责。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路怒症”是心病,是心理误区的产物。与其进行道德谴责,不如进行一番心理透视,或许更有实际意义。
所谓“路怒症”,就是开车在路上爆发愤怒情绪的种种表现,比如超速驾驶、追尾、从右侧超车、闯红灯、大声鸣笛、辱骂他人,甚至实施暴力行为等。2006年底,“路怒”这个词以“2006年度华语地区中文新词榜”的身份,第一次进入中国媒体的视线,引起国人关注。据网络调查,有60.73%的司机认为自己患有“路怒症”。
从心理学角度看,“路怒症”其实就是一种消极激情的爆发。所谓激情,是以猛烈暴发、时间短暂为主要特征的情绪状态,是情绪世界里的暴风骤雨,如狂欢、盛怒。当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时,自我控制力就会降低,表现为头脑不冷静,行为易冲动,以致在盛怒之下扑向发怒对象,打骂发怒对象,打砸眼前的东西,几近疯狂。所以,就社会意义说,除特殊情况下的激情有积极作用外,日常生活中的激情都是害人害己,不用说盛怒,就是狂欢,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造成人际冲突,重则危及人身安全,危害社会秩序。
然而,在激情之下,人的理性和控制力并非完全丧失。人们在应对消极激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时会有所警惕,意识到激情犯罪同样会受到应有的制裁。一个有高度修养的人,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会任由激情摆布。
一句话,“路怒症”是激情的爆发,但是,激情绝不是“路怒症”的遮羞布。
心理解析:为什么会惹上“路怒症”
有人认为“路怒症”源于路况不好。交通拥堵、天气恶劣、车辆事故、其他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等因素都会导致怒火中烧。有人认为“路怒症”源于生活压力,生活压力破坏了人们的好心情,于是,路上一个小摩擦都会引起内心压力的爆发。有人认为“路怒症”源于驾驶情境,人坐在车里容易产生隔离感,如果有人干扰,就会失去安全感,一旦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就会激起愤怒的反应。有人认为“路怒症”源于时代特征,在人满为患的年代自然有车满为患相随,如果说汽车时代象征文明的进步,“路怒”则是文明的必然代价。有人认为“路怒症”源于匿名特征,如果驾驶员觉得自己的身份不会被暴露,他就容易发脾气,也容易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
诸如此类种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有,但这些都是外因。所有司机都会面临这些外因,然而,并不是所有司机都会出现“路怒症”。如此说来,“路怒症”就必然有个人内在的心理原因了。
第一个心理原因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有一定的稳定性。容易动怒的人格障碍,随时随地都会有所表现,开车时更容易出现“路怒症”。
哪些人格障碍容易惹上“路怒症”?一是爆发型人格障碍。这样的人,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二是攻击型人格障碍。这样的人,情绪高度不稳定,非常容易产生兴奋和冲动,为人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不顺心就大打出手,不计后果。三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这样的人,遇事偏激,固执己见,心胸狭隘,好嫉妒,好记恨,习惯指责别人,认为都是别人不对,甚至认为是别人存心不良。四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样的人,冷漠无情,行为冲动,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容易违反社会准则,动辄与人斗殴或谩骂,容易对他人采取令人痛苦的残酷行动。
第二个心理原因是性格特征。
在人的心理上,够不上人格障碍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容易导致“路怒症”。其中最典型的是A型性格。这样的人,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喜欢竞争,渴望在竞争中取胜,经常处在紧张和压力中,平时好冲动,好发脾气,开车时爱高速行驶和超车,经常闯红灯。再有就是敏感脆弱或冲动性格。这样的人,缺乏自信,缺乏耐受力,遇到一点小挫折,要么垂头丧气,要么非理性攻击。还有的人性格上有易激惹性。这样的人,有易怒倾向,容易被激惹,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第三个心理原因是心理周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从出生之日起,其体力、情绪、智力分别以23天、28天、33天为周期,遵循着临界日→高潮期→临界日→低潮期→临界日→高潮期的规律,上下起伏,循环反复。因为这种心理周期性变化是由人的生物节律决定的,有人称之为人体生物钟。研究发现,在低潮期或临界日,是驾驶员容易出事故的日子,当然,也是容易出现“路怒症”的日子。
第四个心理原因是情绪转移。
有时候,人会把对某一对象的情绪转移到其他替代性的对象身上,比如,在外面生气了,会拿家人当替罪羊。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转移作用”,有些人的“路怒”就是这样的情绪转移,让别人当了替罪羊。
第五个心理原因是幼稚心态。
所谓幼稚心态,就是一些非理性的心态,比如,心存不合理期望,认为路上不该有任何意外妨碍自己开车;即使完全没有必要赶时间,也会设定一个预期到达时间;喜欢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如果旁边的汽车打方向灯想变换车道,本能反应是加速跟上去,不让他超车;觉得别人侮辱了自己,就会产生报复心态,如此等等,都会诱发“路怒症”。
心理对策:怎样远离“路怒症”
治疗“路怒症”,固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就个人来说,最需要从修心上下功夫。
一方面,是平时加强个人心理修养,学会为自心做主。
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请教:“真有天堂和地狱吗?”白隐禅师问他:“你是做什么的?”答:“武士。”白隐故意激怒他:“看你面如乞丐,哪像个武士!”只见武士怒目圆睁,拔剑而出。白隐缓缓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为之一震,心有所悟,遂收起宝剑,向禅师深鞠一躬。“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欣然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学会了为自心做主,才不至于被无名火送进地狱。
是不是扯远了?不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说,凡是惹上“路怒症”的人,都成了无名火的奴隶,不能为自心做主。所以,想要远离“路怒症”,就要加强个人心理修养,学会为自心做主。
如果你有机会看到那段“国外行车记录仪录像”,你就会看到那些司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是怎样做的:一个小动物跑到车前,司机减速停车把小动物送到安全地带;一位残疾人倒在前面,司机下车搀扶残疾人,缓缓走过;一位老人踟蹰要车前穿越,司机下车搀扶老人,送到对面……其中的每一幕都可能成为某些人“路怒”的理由,但是,这里却没有争吵,没有辱骂,更没有拳打脚踢,一句话,没有“路怒”。这才叫为自心做主。不要再抱怨别人了,不要再抱怨路况不好了,从自己做起,从修炼自心做起吧。
前面说到的人格障碍和性格特征,都需要这样的“修炼”。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爆发型人格障碍,就要在平时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学会心理换位,学会制怒,学会抗挫。这是一种心性的修炼。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容易动怒的性格特征,也要在平时多下功夫改善。这也是一种心性的自我修炼。当然,必要时还应进行专业的心理求助,在心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善心理素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了这样的自我心理修养,不管路况怎样,多少都能避开“路怒症”。比如,有人对你猛按喇叭,有人挡住你的路,有人抢了你的道,你都会坦然处之,也许比“国外行车记录仪录像”中的司机做的还要好。
提高个人行车素养,学会心理调适
首先是出行前做好心理准备。
为了让出行一路顺风,出行前做好心理准备非常重要。一是出行前注意适当休息,保证身心的良好状态;二是在出行时间上有个提前量,让行车时间更充足,这样在适当情况下会有意识放慢车速,让自己尽量从容;三是出行前给自己一两分钟缓一缓,想想是否带齐物品,从而避免因为匆忙出门而导致的不安情绪;四是做好心理自查,当情绪不好、焦躁不安时,做一些轻松的活动,排解和释放紧张情绪,为自己减压;五是出行前如果对谁有情绪问题,解决好再上车,以免因为情绪转移,让别人当了替罪羊;六是在网上找些心理周期的自测方法,当心理周期处于低潮期或临界日时,最好不开车;七是适当降低心理预期,对路况的预期不要理想化,事先想好出行不顺利时其他可行的预案。所谓有备无患,心理准备做好了,也就避免了“路怒症”的祸患。
其次是在路途中做好心理调节。
防止“路怒症”,最切实的是学会在行车途中自我调节。心理调节的一个总原则是,让心情慢下来,熄灭心头的无名怒火。在这个原则基础上,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是准备好口香糖,需要调节心理的时候把口香糖放进嘴里慢慢嚼;二是在适当的时候来几次深呼吸,平复心绪;三是试着与前面的车辆保持一定的车距;四是在适当的时候打开车窗,让新鲜的空气进入车厢;五是打开收音机,听听比较轻松舒缓的音乐;六是堵车时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远处的风景;七是在车上放一张家人的照片,温馨的画面会安定你的内心;八是必要时把车停在路边合适的地方,稍事休息后再开车前行。
说起最后一条,我有过切身体会。那次我坐车去北京,到王府井附近恰逢路况复杂。司机师傅不急不躁找地方停车,稍作休息后,路况好转了,车又顺利前行了。你看,这位司机师傅自我心理调节的功夫多好。
最后还要说的是,为了帮助驾驶员修炼出这样的功夫,家人和亲友也应多多帮助。一是平时的帮助。为了加大人格障碍或性格特征的改变力度,家人和亲友应经常提醒和劝导,以免驾驶员拿“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当借口。必要时,家人还可以拿“如果不改拒绝乘车”来促进驾驶员改变。二是临时的帮助。比如,出行前当个“好帮手”,帮忙不添乱,特别是不给驾驶员平添忧烦,帮他安心启程;三是在路途中当个“好乘客”,帮他开心前行,陪伴不添堵,特别是不给驾驶员火上浇油。
如此,你我他的前行之路,会多一份顺利,多一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