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5-05-30盛忠谊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环境设计“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管控研究》(序号:315)。
摘要:当前环境下高校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有所落伍,未能跟进现在学生学习和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注重实践教育的同时,“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应运而生。在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当中,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主体,探索“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在此学科中的构成体系及价值。
关键词: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环境设计
长期以来,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采用“2+2”的培养模式,即先进行两年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其间安排一定量的认知与实习内容,但实际效果欠佳,课堂理论教学所占比重极大。其优点是使得学科课程涵盖面广、体系结构清晰,目的是力求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专业设计知识。但这种模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出现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纯理念性学习,造成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的差异。因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立,可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共同进行实际课题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达到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一、“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特色与制约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是廿世纪初成立于德国魏玛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的学院。包豪斯在教学结构上,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相结合,从而产生出最早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作坊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手工技师的手工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手法、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也由此形成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一些基本特征,即艺术设计教育由美术型引导到与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学生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在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不仅掌握了各种生产技术和技能,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还使教学的成果以产品的方式展现出来,并通过这一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教育经费的补充投入。
随后的欧美设计艺术院校继承了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成立各种类型和功能的工作室,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方面的教学,甚至给学生配备了相对独立的工作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具有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特点,其特色就在于以项目、课题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社会实践项目,利用工作室这种开放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在互动中通过实践的方式理顺各专业课程的关系,调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实战设计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最终更好地规划和适应职业发展道路。
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后,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配合原教学模式建立起的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产生影响,也会使习惯了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师生带来某种程度的困惑,如新的评分机制与学分制的关系等,从而影响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因而,需要对这种过渡采取一些措施,做好新旧衔接的工作准备。具体措施的制定,则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
二、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打造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如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广州美院等院校开始陆续引入这一教学模式,一部分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地方院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工作室,如在环艺专业领域上分有家具设计工作室、展示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等,从形式上分有大师或名师工作室、专业教师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室等。在这一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肖勇的论文“设计:教与学——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的教学”、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王刚的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这些实际案例以及理论研究都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实施途径、教学方法等提供了可供参考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结合这些案例与实践操作,打造环艺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构建:
(一)工作室课程安排
1.基础课程。在入学阶段掌握专业的最基础知识,树立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框架的认识。同时,学习期间组织开展相关讲座和学术报告,让大家在学术交流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2.应用性课程,即实践课程。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进行设计、施工的前后分析和对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实际案例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并对案例分析的内容加以印证,使得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在实践和实际案例中检验所学知识,深化对设计方案因地制宜以及空间尺寸的把握。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当工作室接到新的实际项目,工作室小组成员分组进行方案设计。专业老师给予指导的同时,并选出最优秀的方案进行竞标,由相应小组成员参与项目的实际方案设计,并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之中,使得专业技能在实际项目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真正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二)工作室种类及人员机构组成
1.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的种类也可以根据具体方向,可以分为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园林设计工作室、建筑环境表现工作室等。
2.专业老师或学科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进行带队对专业和科研进行指导工作。并负责宏观的把握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和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学科带头人要有参与过相关专业重大实际案例和项目设计的经验,专业技能过硬。专业教师负责基础课程的教育以及实际方案设计的指导工作,并共同参与承担实际的项目案例,发挥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为工作室的实际案例赢得中标,获得相应经济利益来提高工作室的质量及更好的运营。
3.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及爱好进行选择具体工作室,也可以在课程不冲突的情况下,选择两个及其以上的工作室学习,但要保证相应工作室的课程学习及专业考核的通过。再者,就是工作室的专业老师也要对所选择的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核,确定其是否适合这个方向的学习,并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最终确定是否留取。在工作室专业成员确定之后,也要选出相应的学生负责人,协助专业老师负责工作室的学习安排和日常管理工作。
4.专业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以及相关专家。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设计师和专家前来进行讲座和实际经验交流,为同学们带来当下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的分享。让同学们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学习掌握新的工艺、技术、材料,以及它们的工艺制作和流程。并与设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做好定向培养工作,达到教学與就业的双赢格局。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成果质量评估体系
1.专业教师的考核。为避免专业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和模式,甚至有些数十年如一日一直使用的陈旧教学案例和大纲,学院助管或学科带头人要对专业教师也要进行学期考核,促使专业教师也能够在新的教学和实际项目的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提高。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授课。
2.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考核。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的试卷考试,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评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分析案例设计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并对案例中不合理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改良设计方案,绘制草图和效果。并由多位专业老师给予综合平均打分。并对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组织专业导师和学生对此交流和探讨,从而使得对专业理论知识更加深刻的掌握和认识。
3.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考核。在工作室获得新的实际项目的之后,由学生小组进行随机分组组合,针对项目主题进行方案设计,选择出来优秀的前三名小组案例,由专业指导老师带队进行甲方竞标,通过竞标者的小组,参与到实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之中。在工作室设置成果奖励墙,积极参与方案设计的小组和竞标成功的小组分别在成果墙上做好标记,每个学期进行综合评定,通过竞标成功获得的实际经济效益,对同学们以及相应的带队老师进行奖励。激励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结语
通过“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学生在工作室内的工作量与成果质量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形成了一个数量与质量并行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着重加强自身的特色化建设,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法,使得“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不断加强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和商业性知识的接触与学习,强化实践过程训练及理念训练,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达到本科学生专业教育与社会专业需求紧密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海景,韩振坤.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J].职业技术,2010(09).
[2]秦臻.艺术设计教学与工作室时间制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3]王刚.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监控体系研究[J].艺术教育,2012(09).
[4]王文玲.环艺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建筑,2011(21).
作者简介:盛忠谊(1966-)男,湖南长沙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研究方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