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权与僧权

2015-05-30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暹罗泰国人僧侣

面对佛教这个精神支柱泰国人坚定且随意,坚定在于对佛教的忠诚,或者说习惯很难被其他信仰取代,随意在于他们并不排挤异教徒,他们甚至会认为相信耶稣的同时相信释迦牟尼也没什么不妥,或许这种无所谓的包容才是真正根植于泰国人内心的信仰。

一抵达曼谷,同行的队伍中就有人强烈要求一定要去四面佛,带队的当地人就问他要求什么,事业、平安、金钱、爱情,每一面代表不同的心愿,对于远道而来的人来说,自然是都求个遍。四面佛是印度婆罗门教创造天地之神,法力无边,四面佛在泰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商场、饭店,哪怕是私人宅邸前都可以看到被供奉的四面佛,而香火最旺,闻名世界的还是位于曼谷市中心商业区的四面佛,该佛在泰国被称为有求必应佛。

关于这尊有求必应的四面佛是如何被请到这里的有这么一个故事,1956年艾鲁湾君悦酒店(Erawan Hyatt Hotel)在修建之时总有事故发生,为了趋吉避凶酒店在堪舆师的指点下迎请了四面佛,再后来该酒店自然一帆风顺。不过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这尊四面佛并非当年那尊,因为在2006年3月,一位精神疾病患者酒后用铁锤将四面佛敲毁,此事当年在泰国非常轰动,泰国不可一日无曼谷,曼谷不可一日无四面佛,政府不惜花重金请名匠将其修复。至于敲坏佛像的人,并没有因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免遭惩罚,而是当场被路人抓住活活打死,此举虽然过于残忍,但可见在这个九成以上人信奉佛教的国家,佛教地位之高。

佛教最初传入泰国地区是在2世纪,当时传入的主要是古印度的大乘佛教,集中在暹罗南部及其沿海的邻国,到了11世纪随着缅甸的崛起,其势力逐渐扩展至暹罗的北部甚至中部地区,当时的缅甸王信奉的是小乘佛教,且大力支持小乘佛教的发展和传播,这直接导致了小乘佛教在暹罗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盛行。在泰国每一名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就像一些国家要求男生都要服兵役一样,即便是王室也不例外,在泰国的宪法中就有这么一条,国王必须是佛教徒,为佛教的最高赞助者。国王出家为僧的先河开于素可泰王朝(1238~1419年)第四位君主乐泰,乐泰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研习佛理,并将自己所学心得撰文付梓,这也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本佛家理论经典之作。在乐泰之后,泰国的宗教基本上都由小乘佛教统一,并形成了既定的组织,随之而来的便是全民信仰,佛教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话说当年缅甸人一把火烧掉阿瑜陀耶城,不仅烧毁了这座城,也几乎摧毁了这座都城所承载的佛教文化,寺院被烧毁、佛像被毁坏,佛教戒律和三藏经典散失殆尽,寺庙中香火中断。在吞武里王朝初期,多数人都认为如果剃度出家一定会被饿死,甚至有僧侣担心佛教将从此在暹罗消失,因为当时还有外国的神父劝谏吞武里王郑信用天主教取代佛教。不过郑信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坚信坚持佛教就是坚持暹罗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恢复了宗教秩序也就恢复了社会秩序,振兴佛教是郑信以期暹罗再复辉煌的重要举措。他组织召集全国德高望重的僧侣开会,选拔各地僧侣团首领,重建各地的佛教组织;他收集各地散佚的三藏经典至吞武里,组织校勘整理;在各地修建佛寺……

郑信虽然意识到了佛教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对僧王人选的确定之事处理不当,以至于并没有得到佛教界人士的充分支持,王权与神权未能很好的结合。到了曼谷王朝,对宗教的重视有增无减,不仅专门设立了国家宗教事务厅,且将宗教事务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以期借宗教力量来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当今泰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这里的公民都有批评政府和总理的权利,但是绝不可以反对国王和佛教。在泰国人心目中,国家、佛教和国王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缺一不可。佛教确立如此地位也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曼谷王朝历任国王在佛教问题上都有不同建树。

拉玛一世登基之时仅曼谷就有寺院82座,40万曼谷居民中有1万名是和尚,其中不乏道德败坏、行迹恶劣者,为此拉玛一世严加整顿,其在位期间颁布僧律十余部,他要求僧侣严守戒律,且以身作则。拉玛一世对僧团的控制在他的儿子那里得到了延续,拉玛二世在位期间,泰国曾爆发霍乱,由于医疗水平有限,拉玛二世只能依靠宗教来鼓舞民众,要求全民诵经,虽然对抵制瘟疫毫无帮助,但无形中在全国范围普及的佛法。拉玛三世对佛教的扶持有过之无不及,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无论三世王在什么地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总是首先考虑扶持佛教”,就连临终遗言交代的也是关于寺庙修建之事。拉玛四世在即位之前曾以行脚僧的身份走遍全泰国,对佛学的研究深入精湛。15岁即位的五世则由别人代为摄政5年,自己剃度出家,以佛教徒的身份登基。自四世王开始,英法殖民主义对暹罗国的扩张政策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四世和五世展开了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同时也对宗教进行改革,四世在位期间不仅创办了培养僧侣的巴利文学校,还推行僧侣考试制度。五世于1902年颁布的《僧伽条例》确立了以曼谷为中心的全国性的僧伽组织,建立了僧伽体系的等级秩序,将僧伽管理纳入法律轨道,僧官与世俗官员相匹配,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自拉玛五世颁布第一部《僧伽条例》开始,泰国的佛教系统开始引进西方行政管理的方式,开启了宗教的管理逐渐政治化的改革。随着1932年“六月政变”爆发,泰国整体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与之相应的是僧伽内部的管理架构的改变,1941年颁布的《僧伽条例》取代了1902年的版本,根据条例规定在僧伽内部亦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设立国会(大长老会议)、内阁总理(僧伽内阁)和司法(僧伽总监)三个部门,这样一来对僧人的管理被纳入了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统治之中,更便于国家对僧人的管理。只是这样的职能划分不但未能改变佛教内部派别的分裂,矛盾还愈发激化,无奈1962年又推出了新条例,转为实行军人专制的独裁统治,废除三权分立。在僧伽内部设立官职,可是说是推进佛教走向政治化的重要举措,从拉玛五世开始在僧伽内部就打破了传统的世袭世禄制,自设立僧官以来,官员均由统一考试选拔而来,由于在泰国僧人可以随时还俗,所以他们除了可以通过僧官途径晋升外,也可以走世俗的文官途径。佛教对于泰国来说已经不再是信仰这么简单,同时也是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

大概是全民信仰佛教的原因,这里的人们总是面带微笑,哪怕见到陌生人也会亲切的说声“萨瓦迪卡”,这将是每一个来到泰国的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与之相伴的便是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微微含胸低头的合十礼,这是泰国人见面问候的礼仪,当地人称之为“拜”。“拜”这种礼仪在广受印度佛教影响的东南亚地区非常普遍,此举虽然不是一种宗教行为,但要分析其源头应该与宗教仪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入乡随俗,在泰国麦当劳叔叔也双手合十立于店铺门前迎客,可以说即便对泰国文化一无所知,也可以一“拜”走天下,不同的语气带出不同的含义,可以是你好,可以是谢谢,也可以是对不起。

当今国王拉玛九世于1946年即位,至今在位69年,是曼谷王朝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国王。即位之时年仅19岁的拉玛九世正在欧洲留学,1951年学成归来方才亲政,此时的拉玛九世尚未出家,1956年10月22日拉玛九世在拉辣萨达蓝寺举行了剃度仪式,15天后便还俗。如此短暂的修行有点形式化,这也是当下社会的写照,以前泰国人嫁女儿会看男方有没有出过家,而现在有没有车似乎是更重要的指标。

僧侣们沿袭着流传下来的习俗,不戴帽、不穿鞋(拖鞋除外)、不饮酒,可以食用非自己宰杀的荤腥,一天只吃早午两餐,过午不食,但可以喝水。民众尊重僧侣的戒律,比如在公共场合,女子不可以和僧侣坐在一起,不可直接把东西交至僧侣手中。所有进入寺庙的人必须衣着整齐,不可以穿短裙、短裤,不可袒胸露背。但是这似乎是一个知其然不求所以然的民族,他们约定俗成,恪尽职守,看似漫不经心地履行着自己的信仰。

面对佛教这个精神支柱泰国人坚定且随意,坚定在于对佛教的忠诚,或者说习惯很难被其他信仰取代,葡萄牙人在16世纪就试图将基督教传入暹罗,未能成功,至今基督教徒人数不足泰国总人口的0.5%,随意在于他们并不排挤异教徒,当代泰国实行宗教信仰的政策,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都有自己的信徒及生存空间,他们甚至会认为相信耶稣的同时相信释迦牟尼也没什么不妥,或许这种无所谓的包容才是真正根植于泰国人内心的信仰。

猜你喜欢

暹罗泰国人僧侣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夕阳下的僧侣与大佛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僧侣的祈祷
暹罗水泥公司剥离在暹罗稳定剂和化学品中的股份
西夏僧侣社会活动管窥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曹曦文&暹罗猫 世界那么大带它一起去看看
夏之味 暹罗游记 曼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