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谢疼痛”讲评

2015-05-30李亚洲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5年7期
关键词:常怀壁虎农夫

李亚洲

【作文题】(黄冈八测·第一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拼命地挣扎,尾巴断了,小壁虎得以逃命。

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

小壁虎含泪点了点头。

“来,我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农夫拿出一包草药说。

“不,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而且,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怎么能长出新的尾巴来呢?”说完,小壁虎带着钻心的疼痛爬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文题材料为一则寓言小故事,审题立意时,我们可从小壁虎和农夫两个角度去考虑。

从小壁虎角度看,它对农夫说的话是关键句。“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这句话告诉我们:疼痛带给人们的不一定是负面效应,不是憎恶、悔恨,而是感谢。能感觉到痛苦,就说明还有知觉,还活着;疼痛于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警醒?它时时告诫人们要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怎么能长出新的尾巴来呢”,这句又告诉我们:有时疼痛也孕育着希望,痛并快乐着。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文章立意为“感谢疼痛”,主要原因如下:①疼痛是一种警醒,催人奋进;②疼痛孕育着希望,经历疼痛才能获得新生;③拥有疼痛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由“疼痛”散发开去,面对生活中的痛苦、苦难、挫折、失败等不幸,我们都可感谢。

从农夫角度看,农夫见小壁虎断了尾巴,对其非常同情,愿用草药帮壁虎包扎止痛,但却遭到了小壁虎的拒绝。由此,我们可立意为:①人要有悲悯情怀,乐于帮助他人;②关爱他人,并不一定非要帮助他,也会好心也会帮倒忙。

【作文示例】

为苦难欢呼

沈 慧

壁虎断尾却不为之痛苦难过,只因为这苦难能让它警醒,让它成长,更让它重获新生。歌德曾说过:“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为苦难欢呼吧,因为它会教给我们很多。

苦难使人警醒。痛苦是伤口上未愈合的疤,看起来丑陋无比,却是对人最醒目最直白的提醒,它提醒着人们不要在一件事上反复犯错。近代中国就是一部苦难史: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被迫打开国门。一次又一次的掠夺,一次又一次的屠杀,中国人在苦难中反复挣扎。血和泪的抗争史警告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苦难警醒着人们,即使伤疤已经愈合,也不能忘记曾经的痛楚。

苦难使人成长。美国总统林肯小时候家中一贫如洗,十几岁时母亲便去世了,这让他比同龄人成熟得多。从商失败后,他又走上仕途,决定在政治上大展拳脚,可是政治上的道路依然荆棘密布。落选州议员、落选国会大选、落选参议员……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促使他茁壮成长。他深以苦难而自豪,将苦难从挡路的顽石变为他成功的铺路石,最终成为人人敬仰的总统。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拥有苦难是一件幸运的事。苦难是老师,能教给人坚强;苦难又是财富,能带给人辉煌。

苦难使人获得新生。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就像阳光的背后是阴影一样,成功的背后也是苦难和挫折。但是只要你打败了苦难,走出了阴影,你就能获得新生。司马迁一生以编著史书为己任,即使后来遭遇了宫刑这样的苦难后,他也没有放弃。饱受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他曾多次在生与死中徘徊不定,一颗屈辱的心如在油锅里煎熬:就这样轻易死去,不能留功名与后世,“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一番痛苦的挣扎后,他最终选择了继续著书。于是他潜下心来,专注于《史记》的编写。十多年过去了,他终于重获新生,名垂千古。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为苦难欢呼吧!苦难带给人的除了痛苦,还有更多。就像潘多拉的魔盒,虽然给人许多负面影响,但只要你不放弃,那么你就会发现,希望就在盒底。

常怀怜悯之心

侯巧盈

小壁虎被蛇咬断尾巴,农夫看见后,问:“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我来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一个农夫对小动物心生怜悯之情,令人感动。生活中,我们需常怀怜悯之心。

走在乡间小路上,阳光暖暖,看见一朵枯萎凋零的花,你或许会心生怜悯;走在街上,北风呼啸,看见为生活而奔波的拾荒者,你或许会心生怜悯……怜悯是看见弱者后产生的同情,是人最真挚的感情。怜悯之心是人的本心,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一位时尚女子,蹬着一双锃亮的黑色高跟鞋,再往下看,一只小猫正被她无情的“钉”在脚下。几张照片下来,那只小猫已被活活折磨死了。也许这位女子把照片挂在网上,只是想宣示她对一条小生命的“掌控”,她对一切事物的玩弄。但她的行为已激起了成千上万网友的愤怒和声讨。如此暴行,如此毫无怜悯之心,是对动物的不尊重,是对生命的漠视,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无知。同关爱壁虎的农夫相比,时尚女子让人无法同“美”联系起来。试想,一个连小猫都不放过,一个没有怜悯心的人又如何美得起来呢?

不仅对待动物我们要有怜悯之心,对待他人,对待他国,我们也应该常怀怜悯之心。每当日本发生大地震时,有部分国人就欣喜不已,认为这是南京大屠杀的30万冤魂的索报,是日本的因果报应。而我则以为,我们不该用仇恨去抵消我们心中的悲悯情怀。历史固然不能忘记,可幸灾乐祸的心态又岂是我们所为?林肯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对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是一个弱国的心态。”当灾难降临时,谁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我们不是弱国,怜悯灾民是我们应有的心态。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用悲天悯人之心加以扶持,施以慰藉。如此,我們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温暖。

伯特兰·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一文中说,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着他一生的三种情感之一。如果一个人没有怜悯之心,那么他就尝不到眼泪的滋味,就不会奉献出自己的爱。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也希望有一个人来帮助,来同情,给我们以走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同样,在别人身陷困境时,我们为何不能奉献怜悯之情呢?

朋友,请不要吝啬你的怜悯!常怀怜悯之心,常拥如春温情。

善意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熊婕

小壁虎断尾巴后,农夫欲帮它包扎,却遭到小壁虎的拒绝,说:“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怎么能长出新的尾巴来呢?”

看到这一个故事,我便又想到另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不忍心看见幼弱的蝴蝶从茧中痛苦向外挣扎,便帮它剪开了蛹壳。不料,这只蝴蝶双翅干瘪,不久便死去了。初生的幼蝶必须经历一番挣扎,破茧而出,肢体才能强健,展翅高飞。小男孩的善意对它来说就是致命的伤害。

农夫对壁虎的善意也好,小男孩对幼蝶的善举也罢,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好心做错事,善意帮倒忙”现象,究其根源,都是忽视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违反了自然规律,善意就会变成一种伤害。

人们在河南修建了三门峡水库,本想把黄河变清,不曾料想,黄河不仅没有变清,反而由于泥沙淤积,黄河水倒灌渭河,威逼西安。人们只好把辛辛苦苦修起来的高高的水坝部分利用,蓄水水位远低于设计,即便如此,渭河下游也变成了地上悬河,一点小水就让两岸人民苦不堪言。修水庫是善举,可由于没有考虑周全,善意之举变成了另一种伤害。

再来看看,路遇因伤病而突然倒地者,扶还是不扶?从道德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毫不犹豫选择前者;但是从医学角度出发,我们则应该视情况而定,因为仓促出手相助,非但不能帮人,还很可能“害人”,对他人造成二次伤害。据报载,2013年9月的某一天,28岁的胡女士不慎从二楼阳台坠下,顿时感到腰部剧痛不能动弹。在等待120急救车的过程中,心急如焚的家人自己叫了一辆车,直接将她抱上车送往医院。胡女士回忆,当她被家人抱起,感觉双腿瞬间如过电一般,之后发现下肢已无知觉,经诊断为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压断神经。胡女士再也站不起来了,而这就坏在家人的善意一抱。所以,我们做事情不能仅仅凭借我们的主观想法去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我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善意的,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善意是否是别人所需求的,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善意变成一种伤害。

一直以来,好心有好报便是大家所认可的,做好事也是受大家称赞的。行善仿佛是我们生活中所奉行的原则,何况现代社会也正在呼唤爱心的回归。然而,我们在奉献爱心时,需要三思而后行,做到“行善有度”,不要让我们的爱心与善意变成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点评]

一则文题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构思,从而写出不同的文章,这就是“一题多写”。这三篇作文虽有不尽完美之处,但给我们作了“一题多写”的示范。

在构思上,三文“各抒己见”。《为苦难欢呼》一文从小壁虎的角度构思,将壁虎断尾视为其经历的一种苦难,立意由“感谢疼痛”延引为“为苦难欢呼”,文章切合题意。《常怀怜悯之心》和《善意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这两篇文章则从农夫的角度构思。农夫关爱小壁虎,要用草药为它包扎伤口,作者从中悟出了“人要有怜悯之心”的意旨;农夫的好心不但不能帮小壁虎,反而会阻挡它长出尾巴,作者从中悟出了“善意有时也是一种伤害”的意旨。意有所依,言之有理,两文同样切合题意。

在写法上,三文“各有千秋”。《为苦难欢呼》一文,作者从“苦难的意义”角度拟定了三个分论点——“苦难使人警醒”“苦难使人成长”“苦难使人获得新生”,以此横向展开议论,思路明晰,首尾圆合,举例精当,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常怀怜悯之心》一文,作者在论述“对动物要怀怜悯之心”观点的基础上,进而论述“对他人对他国也要怀有怜悯之心”的观点,在内容上更进了一层。此外,作者在对比中也批判了那种没有怜悯之心的人。《善意有时也是一种伤害》一文,作者联系现实,不仅列举了“善意有时也是一种伤害”的现象和事例,可贵的是还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违反了自然规律,没有从实际出发。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手法,正是将文章写得深刻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常怀壁虎农夫
蒋鹏举:常怀报国志 建功在中吴
壁虎
躺在树下的农夫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常怀感恩之心 肩担代表责任
常怀“愧对”之意——怀的是无为而愧的操守良心
捉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