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声乐“千人一声”的必然性和局限性

2015-05-30雷珣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必然性民族声乐局限性

【摘要】“千人一声”指的是人们听到的民歌演唱声音无论是在风格、技巧还是艺术处理上,都存在着雷同或相似的现象。本文将以笔者自己的理解为基础,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来对这种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以便加强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

【关键词】千人一声;民族声乐;必然性;局限性

一、“千人一声”现象及成因

何谓“千人一声”?主要是指民族声乐歌者缺乏个性和创新,演唱风格单一化使得民族声乐文化缺乏多元性和多样性。这种现象在近年来的在各种音乐赛事和演出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纵观民族声乐的发展,确实有着单一化的趋势,而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社会审美评价的影响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造和展现之前都会考虑到社会群众普遍的审美意见。因此广大人民群众的审 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自然就成为了演唱者的共同追求。

(二)声乐教育系统的缺陷

由于近年来院校扩招,学生越来越多而学校的师资、硬件无法跟上,实际教学过程就会出现不够精细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技巧方面的学习不够深入,演唱特色也会难以形成。

(三)声乐作品创作的单一

“千人一声”的问题与现在很多作品风格比较单调紧密相关,近年新创的声乐作品大多旋律接近、风格雷同、主题一致,普遍缺乏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这让歌手自身的特色也无从发挥。

(四)演唱者自身的因素

许多歌手们在舞台上只是展示他们这些年学到的发音技巧,而不是全身心地展现歌曲的感情与内涵,优秀前辈们的演唱风格也会使歌手们争相模仿,这样就使得民族声乐愈趋单一。

但是声乐界还存在着相当多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的歌手和歌唱家们,对于声乐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也从未停止。而且不论评价哪件事物我们都必须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这也是评价体系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因此“千人一声”这种说法以及对主流唱法的批判是相当片面且不够客观的。下文将分别从必然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辩证地对“千人一声”现象进行分析。

二、“千人一声”的必然性

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包括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等等。每一种演唱方法虽不尽相同却都有其科学演唱规律。作为歌者,首要应该牢固把握咬字吐字、呼吸、情感表达等歌唱基础。这些歌唱基础应当贯穿于每一个演唱者的艺术生涯之中。一栋高楼只有巩固根基才能构想风格,对于歌唱来说也是一样的。像阿宝这种“原生态”歌手本身声音独特且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所以在舞台上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天生独特的嗓音毕竟是少数,民族声乐学习时间不长的学生在艺术上还处在学习和提高的阶段,对于正确的声音概念并不清晰,没有稳定巩固的训练基础。如果还无法准确掌握歌唱技巧就一味强调“个性”,学生通常会忽视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声音和音区等结构。在演唱上也会受到技术的限制最终背离艺术创造的规律。只有在必需的基本技能培训之后,在广泛作品的演唱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才可以进行艺术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严格和稳固的声音基础训练是创造富于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的前提,任何声乐学习者都不能逾越这个学习过程。个人歌唱的艺术特色和个性是在声乐技巧达到熟练以及历经长期的演唱实践之后,逐渐及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展现的。所以“千人一声”这种“共性”现象也可以说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

三、“千人一声”的局限性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对于一个歌手来说,没有“个性”的大众化就没有前途。强调民族声乐的“个性”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和反对“共性”,利用和吸取共性是张扬个性的基础,这样才能实现历史与时代、技巧与表现的高度统一。“千人一声”现象是值得每一位歌手反思的,众多歌手的发声方法和演唱风格日渐趋同,千姿百态的“个性”被“共性”所取代。央视的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让观众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歌手,却没有谁再能像老一辈的歌唱家那样充满个性地歌唱了。因为近年来,仅仅通过一次大赛、一首歌而一夜成名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带有指标性意义的导向效应不断被放大,其结果就使许多年轻人把唱好一首歌当成人生奋斗的目标。当获奖者的演唱风格被竞相模仿,当一种风格变成一个模型,歌手涌现的再快也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音乐学家田青在一次讲座中提及学院派民歌演唱时就说道:“刚开始我们闭上眼睛不知道是谁唱的,后来我们睁着眼睛也不知道是谁唱的。”这足以说明“学院派”民歌演唱的单一化和雷同性。其实不论是美声、民族、“原生态”的歌手,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一定的演唱规律,在气息、歌唱位置、语言吐字等技巧方面都有一定的科学“共性”,歌手都应该在保持科学“共性”的基础上去追求自身“个性”。如歌唱家谭晶自身的唱法汇聚了“美民通”三家之美,被称为“跨界唱法”。她音色丰富、穿透力强,自身风格大气而简约。所以即便是学院派的歌手也能够保持传统民歌的特色并成为有个性的歌手。

民族唱法作为中国独有的歌唱方式,胜就胜在浓郁的地方音调、独具一格的韵味和充满个性风格的演绎。“千人一声”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失去了其原有的丰富多彩的特点,而歌者一味地刻意模仿别人思想也将会变得懒惰。我们若是继续容许这种现象蔓延和泛滥下去,青年歌手势必会逐渐丧失创新能力,我国的民族声乐也会失去活力,后继乏人。

四、总结

“千人一声”的现象能够引起业界内外广泛的关注说明我们不但在声乐实践上有了可喜的发展,而且在声乐理论研究上也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许多歌者们不断学习中西方的音乐文化,积极探索和进取并已取得傲人的成绩。他们是我们声乐学习者的榜样和动力,代表着民族声乐蓬勃发展的健康趋势。要让世界各地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任务也极其艰巨。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弘扬民族声乐艺术的个性和特色,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中国的民族声乐将更加充满魅力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继红.关于民族唱法“千人一声”之我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01:44-46.

[2]刘蕊,刘海燕.民族声乐的发展:基于民族声乐单一化的批评[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1:2-6.

[3]金楠.声乐演唱中个性风格因素的具体分析[J].群文天地,2012,23:

138-139.

作者简介:雷珣(1992—),女,湖南株洲人,硕士,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必然性民族声乐局限性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